孩子总是跟家长“对着干”,多半是这3个原因,家长们尽早了解

心理专家表示:“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萌发强烈的时期。”由于他们产生了自我意识,所以通常依靠吸引大人注意力的方式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家长唱反调。他们“一不听、二不服从、三唱反调”的方式令家长们恼火的同时又束手无策,难道真的靠打骂来教育吗?

其实,对待唱反调的孩子家长可以试试这些套路,教出乖宝宝。


孩子总是跟家长“对着干”,多半是这3个原因,家长们尽早了解


一、孩子为什么总是喜欢唱反调?

1、家庭氛围很糟糕

古人有云“居芝兰之室,久而闻其芳”。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久而久之孩子感受到的是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而糟糕的家庭氛围,长期传达给孩子的是忽视与压力。

幼儿时期孩子的心智发育是敏感而脆弱的,父母给的忽视和压力让孩子感受不到被重视的感情,你们听不见他的心声也漠视了对他的关心,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固执己见,听不进劝导也做不到改正,事事都与家长唱反调。


孩子总是跟家长“对着干”,多半是这3个原因,家长们尽早了解


2、做事情没有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动力则是走得更远的养料。孩子还未形成自制力时,对自我的约束力很小,所以对于去改变孩子这种自我意识,更需要一种动力去激励孩子保持前行。

孩子总是跟家长“对着干”,多半是这3个原因,家长们尽早了解


3、家长提要求总是“双标”

家长平常对孩子的要求总是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对待孩子的想法也忽视不采纳。这些对孩子的“双标”总是会出现在某个阶段,也是让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元凶”之一,所以他们对父母的要求不理睬甚至背道而驰。


孩子总是跟家长“对着干”,多半是这3个原因,家长们尽早了解


二、针对孩子唱反调,家长掌握这4个小套路

  • 学会“转移”话题

心理学专家通常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治疗强迫症对于某件事情的执着。

因此,在孩子说和做一些和家长指令截然不同的举止时,可以通过“转移”话题的方式来终止这种负面影响,从而让孩子脱离出这种“叛逆”的情绪,慢慢让孩子改掉坏习惯。


孩子总是跟家长“对着干”,多半是这3个原因,家长们尽早了解


  • 试着放低姿态

刘备三顾茅庐、季羡林为新生看被子、富兰克林的进门低头,这些例子都在说明:放低姿态并不是难以启齿的退后,而是以退为进的智慧

因此,当孩子和父母之间因为想法不一致而出了分歧,做父母的要学着去放低姿态来和孩子交流沟通,可以蹲下身子心平气和的和他们讲道理,好好引导他们,孩子还是很容易转换思想变成乖宝宝的。


孩子总是跟家长“对着干”,多半是这3个原因,家长们尽早了解


  • 设置合理的目标要求

合理的目标是督促,过分的要求则是压力。不要给孩子树立超过孩子能力的目标,也别用其他孩子的成就来要求他们完成。每个人都是个性不同的个体,学会发现孩子异于他人的优点,设置合理的目标敦促,才能促进孩子快乐的成长。


孩子总是跟家长“对着干”,多半是这3个原因,家长们尽早了解


  • 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

罗兰曾说:父亲的教育方法是鼓励,而不是逼迫和渴求。

如果孩子完成了一件事情并且并没有故意和家长唱反调,要及时的鼓励,这样的鼓励式的教育方式更有助于孩子去改变自己的某种行为,让他们感受到做正确事情的快乐,慢慢地不仅可以改掉“叛逆”的坏习惯,还可以形成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孩子总是跟家长“对着干”,多半是这3个原因,家长们尽早了解


宝宝在3岁左右就会有一段“叛逆期”,对于家长的话不仅充耳不闻,还喜欢和他们反着来,家长无论多么生气的大声嚷孩子,对他们来说都不痛不痒,家长不妨学会这几个小套路,转换一下教育方式。紫月妈为家长和粉丝们推荐——《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与《陪你长大》,锻炼孩子的认知能力,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孩子总是跟家长“对着干”,多半是这3个原因,家长们尽早了解


《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用贴近孩子生活的浣熊一家的故事,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从故事中学到如何与父母相处和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如何正确表达情绪。《陪你长大》共30册,分别从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5个角度丰富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并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孩子总是跟家长“对着干”,多半是这3个原因,家长们尽早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