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沿黃河規劃區域內資源、產業、土地現狀,涉及“沿黃四縣區”

規劃範圍內,用地以農地為主,堤壩兩側有連續防護林地,場地西部有部分集中林地;村莊建設用地星羅棋佈,部分鄉鎮建設用地內分佈有工業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此外,有部分採礦用地分佈在場地中部。用地現狀以農田為基底,灘區生活生產用地空間沿大堤密集分佈,稀缺的集中林地、溼地資源與黃河南岸形成鮮明對比。

新鄉沿黃河規劃區域內資源、產業、土地現狀,涉及“沿黃四縣區”

城鄉規劃用地現狀圖

土地利用現狀

規劃範圍內,用地以灘區基本農田為主,堤壩兩側有連續防護林地,場地西部有部分集中林地;村莊建設用地星羅棋佈,西部橋北、東部惱裡有較為集中的建設用地分佈。村鎮用地、基本農田和黃河灘地構成了典型了“三生”交織空間。

新鄉沿黃河規劃區域內資源、產業、土地現狀,涉及“沿黃四縣區”

土地利用現狀圖

自然資源現狀

1 地形地貌

黃河流域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南和東南方向鄰黃河,境內無山,地勢平坦低窪,為豫北平原地區。區內自然分為兩部分,即黃河灘區、黃河沖積平原區。地形地貌整體較為平緩,便於改造利用。

2 氣候與降雨、光照條件

規劃範圍內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熱,秋涼春早,歷年平均氣溫 14℃。7 月最熱,平均 27.3°C ;1 月最冷,平均氣溫 0.2°C ;降水量集中在 7、8 月份年平均降水量 573.4毫米,無霜期 220 天,全年日照時間約 2400 小時,光熱充沛。氣候具備南北方過渡氣候帶的氣候特點,便於花木等農林產品良好生長繁育;區域主要呈東西延展分佈,規劃區內各個片光照、降雨條件均衡,具備形成綠色產業規模化發展條件。

3 土壤條件

規劃範圍內,土壤形成與分佈與地貌類型相對應,成母土質是黃河沉積物;包括三個土類:潮土、風砂土、新積土,以潮土為主。規劃區土壤資源豐富,土壤以潮土為主,適合多種花木和農作物生長。

新鄉沿黃河規劃區域內資源、產業、土地現狀,涉及“沿黃四縣區”

土壤類別分佈圖

4 水系資源

規劃範圍內,以黃河作為主要水系,西有“黃河大堤”作為防汛主堤,東有“太行堤”“臨黃堤”作為防汛主堤,中部在“黃河倒灌區”設有“貫孟堤”作為生產防護堤。堤上設有引水閘若干。

黃河大堤南側,目前有平行於黃河的“幸福渠”作為主要灌溉渠,由西向東流淌;黃河大堤北側有“天然渠”,至臨黃堤外側,與“文巖渠”彙集形成“天然文巖渠。並有多條以“紅旗渠”為代表的引黃(水)渠,垂直於黃河呈魚骨狀分佈。豐富的水系空間和優越的地下水資源為進一步發展綠色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鄉沿黃河規劃區域內資源、產業、土地現狀,涉及“沿黃四縣區”

水系水域分佈圖

5 動植物資源

新鄉位於南北動植物類群交匯處及通道,也是鳥類南北遷徙的主要途徑和華北水禽越冬的北界,還是黃河下游面積最大的灘區。據估計,在該區域 206 種鳥類中,候鳥 112 種,佔本區域鳥類種數的54.4%,其中冬候鳥 61 種,佔 29.6%,夏候鳥 51 種,佔 24.8%,留鳥 55 種,佔 26.7%,旅鳥 39種,佔 18.9%,說明本區域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新鄉沿黃灘區為這些候鳥提供了臨時停歇地,對眾多遷徙的候鳥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區域位於鳥類南北遷徙途徑關鍵位置,野生動物物種豐富;植物種類豐富、對植物區系構建起主導作用,具備成為中原生物保護基因庫的發展條件。

產業發展現狀

1 第一、二產業分佈

沿黃第一產業基礎較好,但大部分均為農作物種植,花木雖有一定的基礎,但整體比較薄弱,新興特色產業規模較小,還需重點培植。一產產業類型較為單一,應擴大花木種植規模,轉變種植模式,提高經濟附加值;二產沿黃地區欠缺,結合重點項目,豐富產業類型。促進沿黃地區農民就業。

花木觀光生產類的所佔比重較大,農業觀光類、花果採摘類次之,綜合類的最少,差異性不強,特色不突出,應進行系統規劃,整合重複性的種植產業,增加綜合類產業,擴大特色產業規模。


新鄉沿黃河規劃區域內資源、產業、土地現狀,涉及“沿黃四縣區”

第一、第二產業分佈圖

2 第三產業分佈

沿黃第三產業分佈點多而雜亂,三縣一區各成一體,彼此沒有對接、景點重複。整體分佈不均勻,各景點開發強度不夠,整體性、開發強度、系統性都有待提升。亟待進行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的探索。

沿黃三產多為傳統低端的農業觀光、休閒、採摘等項目,民俗文化和自然風光較少。新鄉市沿黃地區歷史底蘊深厚,民俗文化開發力度不夠,應大力發掘;毗鄰黃河,自然風光壯美,也應進行大力開發;人文景觀較多,應以整合為主,加大開發力度,形成特色。需結合重點項目,豐富第三產業自然、人文的類型。

新鄉沿黃河規劃區域內資源、產業、土地現狀,涉及“沿黃四縣區”

第三產業分佈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