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提升“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對此,你們怎麼看?

陽春中公大霏老師


這一點提出來可以說是好經,但是這經也只是停留在空中。

幸福感是多方面的。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來說。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在這裡,提高收入是必須的,但是,僅僅是提高收入,是提高不了幸福感的。

要從全社會的角度提高教師幸福感。尤其是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像日本的尊師重教的氛圍營造的就很好,學生無論在哪裡,見到老師都能鞠躬。

退一步講,實現不了尊重和自我這一點,也要有愛和歸屬感。這一點靠學校來實現。要讓學校真正成為教師的家,要讓學校成為教師嚮往的地方。即使教師出現和所謂的無意體罰了問題,學校能夠把教師保護起來,這樣教師就會找到歸屬感。


山雨欲來30158010


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主要是精神和心理問題,不能依賴別人去提高,關鍵在於自己。我認為:

把行路變作旅行,在旅行中發現風景,在風景中煥發精神,在精神境界的不斷昇華中完善自我,在自我價值的實現中找到幸福的源泉。

因為幼教班部分學生被學校派到幼兒園見習,我們這班主任也必須抽空去巡查指導。騎著個電瓶車,挎著相機,去時急急匆匆,總想著快點兒到那兒完成任務,感覺上總覺得路途十分遙遠。

回來時心情就不一樣了,完成了任務,雖然已經到了吃飯的時間,我也不著急,慢慢吞吞地繞道而行,企望能在郊區小道上碰著個奇怪的樹根,撿回來做根雕;或是撞見一片有趣的風景,拍下來賞析。這時候,反而感覺幼兒園離家太近,走得太快了而不盡興。

兩點之間的來回,心情卻大不相同。前者是行路,心情急躁,希望走直線直達目的地;後者卻像旅行,心情悠閒淡定,希望走曲線能夠有更多的發現。前者是現實的心態,後者是超越現實的審美心態,兩者境界不同。

李白在《行路難》中描述的“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便是焦急萬分的行路人的心態,所以他才感慨“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最終吟唱出千古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若換作旅行者,能遇著“黃河冰塞川”和“太行雪暗天”的情景時便會大感賞心悅目,飽了眼福實屬機會難得。如毛澤東在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徵中,依然興致盎然地欣賞“五嶺逶迤騰細浪”“更喜岷山千里雪”,這是何等豪放的浪漫主義情懷。

行路,僅僅就是走路,心中空空如也;旅行是旅行遊覽活動,也是一種娛樂放鬆活動,心中裝滿風景。所以同樣的翻山越嶺,行路者感覺疲憊不堪,旅遊者卻感覺心曠神怡。

不熱愛教育的人,時時為如何儘快完成任務而焦慮。學生不聽話,他會看作難管教;學生考砸了,他會看作沒希望;學生課間打鬧,他會看作太調皮;教學任務多了,他會認為出力不討好;教學負擔重了,他會認為吃了虧、上了當……他們為眼前的困難而煩惱,為利益的得失而糾結,因此身心總是擺脫不了“累”的糾纏,行走起來自然步履維艱,精神上也容易萎靡不振。

熱愛教育的人,善於在教育勞動中能夠處處發現美麗的風景。學生不聽話,他會覺得有個性;學生考砸了,他認為多一次挫折多一次磨練;學生課間打鬧,他覺得活潑可愛有活力;教學任務多了,他會覺得鍛鍊的機會多了;教學任務重了,他會覺得有挑戰性……他們為發現而快樂,為挑戰而快樂,在自我價值的不斷髮揮和創造中享受了自己的風景,愉悅了心情,振作了精神,腳步自然輕鬆起來。

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教學有收穫就有快樂,就能享受課堂。

本地有位美術教師抱怨,說他教書十幾年,從來沒有學生喜歡他的課。沒教出東西,學生當然不喜歡;學生不喜歡,教學的快樂又從何而來?正巧他的學生升學讀職教又變成了我的學生,談到這位老師的課,學生說:“他從來不教我們畫畫,把書讀一遍就讓我們自習。” 一個人在自己從事的職業上十幾年都找不到快樂之感,這個人的人生能說是幸福的嗎?

“幸福了嗎?”——白巖松的追問。誰不想做個快樂、幸福的人。在美術教學上,很多教師抱怨學校沒興趣、家長沒興趣、學生沒興趣,不作為的理由很多。 但學生真的沒有學習興趣嗎?當我們第一次走進新生教室,我們有沒有認真觀察過那一雙雙陌生的眼睛在訴說著什麼?學生手捧著新書面對著一個新老師,難道都是冷漠和拒絕的態度?我的體會正好相反:他們在一個新的起點上,眼睛裡寫的是對新知識的好奇和渴望,寫的是對新老師的信任和期盼,寫的是對藝術美的嚮往和追求。幾十雙純真的眼睛釋放著的熱情,在教室裡營造的是怎樣的一種學習情境?

因此,我提倡在教育人生中,把行路變作旅行,在旅行中發現風景,在風景中煥發精神,在精神境界的不斷昇華中完善自我,在自我價值的實現中找到幸福的源泉。

身邊的人都說我做的事太多,但我沒覺著累。也許我和很多熱愛教育的同道一樣,是教育的旅行者,我們的眼中和心中有著看不完的美麗風景。


河東老黃


我本人就是一名教師,我認為給教師一箇中等收入的水平就行了,如果老師收入太高,他們就會每天抽60元一包的香菸,吃著山珍海味,喝著茅臺,穿著上萬塊錢一身的名牌衣服,開上寶馬牌的豪車,住上總統的套房,那麼它們的腦袋就一定會膨脹,腦袋一膨脹,他們就會忘,忘了國家,忘了人民,忘了辛勤培育過他們的父母,忘了祖宗,忘了老師,忘了救過他命醫生,忘了每天都在辛苦工作的工人和農民,你們說還能給老師發高工資嗎?請問有幾個教師過上了上面的生活呢?


雛鷹文學


對於提升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個人認為需要從兩方面著手考慮。幸福是什麼?是一種心裡的滿足感,一種無憂無慮的自我滿足,這種滿足是來自外界的認可和歸屬感。教師的幸福感,就是外界對教師職業的認可,進而上升為心靈的昇華。所以,教師的幸福感提升要社會地位和薪酬待遇的滿足,進而轉化為教師個人心靈的滿足。

社會地位就是大眾真正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工作,而且不僅僅認為老師和保姆一樣。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道受業的歷史使命,承載著塑造靈魂,塑造思想,塑造新人的社會責任,人類靈魂工程師本身就是辛苦的工作,每天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學生,塑造行為,化解矛盾,這些如果還是得不到認可,誰能不寒心,所以大眾和社會必須真正理解教師,提升教師誰會地位,讓老師無論在哪裡都感到尊嚴感,感到自己的職業和工作贏得了人心,而不是動不動指責,謾罵。

薪酬待遇,教師也是工作,也是人養家餬口的職業,付出就是要得到自己應有的回報,可是當下很多地方教師待遇低,而且還有拖欠工資的現象,那麼多的工作,還不能有好的薪酬,不太科學的職稱制度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偏遠地區鄉村教師那麼盡心竭力可是基本生活有時難以保證,等等,都需要改變,國家三令五申要求教師待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可是又有幾個地方能做到,馬斯洛需求理論也告訴我們,生理需要第一位,如果沒有好的待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怎麼能有工作持續努力的動力。

因此,教師不易。


瑕不掩瑜865


目前現在還沒有感到有幸福感,因為我就是教師!

教師被人們尊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堂而皇之的戴上了道德綁架大帽子,好像老師是神,不是人!孰不知教師也是常人,上有老,下有小,也有七情六慾,也需要吃喝拉撒,過自己的常人的生活!

我是1994年參加工作的,當時物價低,每月180元,現在工作20多年了,發到手4000多一點,工資漲了幾十倍,仍然跟不上物價上漲的節奏,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仍然感覺工資捉襟見肘,不敢遇見一點事,因為沒攢到錢!

現在是很現實和物質的社會,教師只是一種工作而已,只有待遇好了,教師才會有職業幸福感,才會安心上班工作,教育好我們的下一代!


天貫特產


我認為非常有必要。與其說提升教師職業的幸福感,不如說是讓這個職業和其他優勢職業處於平等地位。

1.目前中國中小學的教師教育現狀還是很有危機感的。國家富強,離不開教育科研,這也是科教興國戰略的要求。而教育排在科研前一位是因為教育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礎。但觀中國職業分層:優秀學生出國留學並久居國外者多,考公務員當官者多,進入企業從事經濟者多,反而從事科研教育相對較少。你認為江南七怪和洪七公同時教郭靖誰的效果好?

2.之所以大批優秀人才不從事教育科研的原因一方面是經濟問題,我們暫且不談,而另一方面就是幸福感問題。臭窮酸,臭老九,孩子王都曾是教師的代稱,新中國建立後有所改變,但依然無法有與之相匹敵的幸福感。聰明人之所以聰明,就是他們會在正確的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其他行業所獲得的幸福感超越教師他們才不會選擇教師行業。這樣也會造成教師行業的良莠不齊,破壞教師整體形象,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個人層面,從物質到精神的雙重幸福感都需要進一步加強。更多的吸引先進人才加入到教育和科研當中。





小叮噹20170519


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無非兩個方面:一是用法律和制度保障教師的地位和權利,教師依法履職,行政領導和家長肆意指責教師,如下創收指標,也不能隨意侮辱、踐踏教師職業,否則,追究法律責任。二是工資福利水平能讓教師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即達到當地中等及以上水平。當然了,有些身為教師卻不具備教師起碼的道德、文化水準,這種情況應及時調整,以保持教師水準的動態適宜性,所有的地位、權利、待遇均以此為前提!


lq732


什麼時候把教師當人教師就走職業幸福感了!

把教師當人而不是神,所以你隨知道他們也有缺點弱點而不是抓住一點小問題不依不饒,小處打罵,大處動刀動磚!

把教師當人不是機器,就會知道他們理該獲得與之付出匹配的待遇!


二絃喊喊


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在大山裡一輩子,沒有見過大世面,生活非常清貧,但我看到山裡娃飛出山窩窩,我還是覺得生活對我來說很有意義。


人心不能扭曲


三百六十行,教師是其中之一。

不同的人從事教師職業的出發點不同,但是所追求的又有共性。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最起碼是要保證教師職業的收入,“月入上萬”“年薪百萬”似乎遙遠,如能在城市裡供套房買輛車,一家老小體面生活也算是值得安慰了。此外,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是全體社會對教師職業的尊重,沒有做過教師的人是很難體會教師艱辛的,能獲得家長與社會的認可,這是最幸福的事。再者,提升教師的幸福感,就要讓教師在職業生涯中能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