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獲取藝術知識(關注:baokuchina)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清 陳枚《月曼清遊·楊柳蕩千》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

春分,一年中最好的時光。此時風恬日暖,萬物生髮,春色正濃,正是踏青出遊的好時節。

在家宅了一個多月的魔都人民,早已等不及想到春天的美景裡撒個歡兒。上週末公園剛一開放,日遊客量就達到了20萬人次,這週末的情況想必更熱鬧。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上週末上海植物園的遊客 圖片來源於上海發佈

但是,境外輸入病例仍在增加,疫情還沒完全結束。大家最好還是莫要出門人擠人,跟寶哥哥一起穿越時光,到古畫裡圍觀一下那些流傳千年的經典春遊也是不錯的選擇。

歷史 最悠久的春遊-《遊春圖》

中國人春日出遊的習俗由來已久,孔子就曾經在暮春時節“浴乎沂,風乎舞雩”,不過這些畫面都沒有被記錄下來,目前能看到關於春遊最早的一幅畫,是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隋 展子虔 《遊春圖》 故宮博物院藏

《遊春圖》側重於描繪春日風光,用濃重的青綠色還原出春天的自然景物,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畫,也是早期青綠山水畫的代表。

畫面中央是一片水波粼粼的湖水,遠處青山疊翠,近處湖邊桃花盛放、坡岸上也長出了新綠,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湖光山色裡,遊春踏青的人們點綴其中,有的面對湖水抄手而立,似有所思;

有的泛舟湖上,搖櫓的船家回首而立,似是正與船中游人閒話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山路上有人縱馬緩行,去探尋深山裡更美的景色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整幅畫尺幅不大,但場面卻十分開闊,有“咫尺千里”的藝術境界。

畫中人物雖小,但卻是全畫的點睛之筆,遊人的自在閒適,更加襯托出山河景緻的盎然春意,春遊的意境呼之欲出。

最別出心裁的春遊-《虢( guó)國夫人遊春圖》

唐代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出現了全民春遊的熱潮。

唐代人有多愛春遊?用白居易的話說“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大好春光不出去踏青的人,怕不是個傻子?!

唐代人的春遊又叫“探春”,而由於唐代社會風氣的開放,騎馬出遊的女性越來越多,成為探春隊伍中的一大主力。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唐 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宋摹本) 遼寧省博物館藏

唐代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描繪的就是楊玉環的三姐虢國夫人春日騎馬出遊的場面。

跟《遊春圖》側重描繪山水,遊人僅作點綴不同,《虢國夫人遊春圖》線條挺勁流暢、設色清新明麗,但畫中看不到任何風景。

只能通過畫中人輕薄豔麗的春衫、從容悠閒的神情,感受到春光無限好和遊人沉醉美景的明媚心情。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虢國夫人作為楊玉環的三姐,極受唐玄宗寵愛,為人囂張跋扈,出門踏青也是前呼後擁。畫中隨行的有護衛、侍女各兩名,且護衛和護衛,侍女與侍女,一前一後、一左一右,暗中呼應。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至於畫中主角虢國夫人是哪位,大家猜一猜喲?

最意氣風發的春遊-《八達遊春圖》

看風景不是春遊的唯一方式,你還可以選擇在風和日麗的時候,來一局馬球。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五代 趙喦 《八達遊春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馬球在古代叫“擊鞠”,是唐宋時期非常流行的運動項目,唐朝的歷代皇帝都是馬球運動的忠實愛好者,唐玄宗還曾下令把馬球列入軍隊訓練科目。

《八達遊春圖》中共有八人,中間一人高舉球杆揮向空中的馬球,其餘七人圍繞在周圍,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馬球賽。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畫中八人頭戴官帽,穿著講究,從身後的假山欄杆可以看出,他們此時並不在郊外,而是在一處莊園之中,顯然,這八人的身份應該是官宦或者貴族。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背後的欄杆

至於八人的具體身份,畫名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八達。

八達,指的是東晉時期以謝鯤、阮放為首的八位名士,他們個性張揚,狂誕不羈,人稱“江左八達”。

不過,《八達遊春圖》的作者趙喦,是五代後梁國的駙馬,而當時的梁太祖正好有八位王子,畫中的“八達”形象很有可能是以後梁的八位王子作為原型的。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八達遊春圖》局部

最盡興的春遊-《春遊晚歸圖》

宋畫是中國畫的巔峰,在描繪春遊這件事上,宋畫充滿了巧思。

例如《春遊晚歸圖》,沒有著墨於春天的美景,春遊的過程,而是描繪了一幅春遊盡興而歸的畫面,將真正的主題留給人去自行遐想。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宋 佚名 《春遊晚歸圖》 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中,一老者正騎馬通過柳陰大道緩緩歸來,他頭戴烏紗、腰圍金帶,前後簇擁著10個僕從,從這大陣仗來看,應該是個級別不低的官員。

此時,他持鞭回首看向畫外,彷彿對剛剛結束的春遊仍意猶未盡。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仔細看他周圍的僕從,兩人在前開路,一人牽馬,兩人在馬側扶鐙,剩餘的5人負責揹負此次春遊的裝備,

大帽(即大簷帽),茶床,可以摺疊的交椅,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收納在編籠中,用於盥洗的廝鑼(洗臉盆)、唾盂、缽盂,

以及用於燒水點茶的全副用具——一茶鐐擔子,前端是裝炭火的爐子和煮水器,後端的箱子裡裝有茶壺茶杯等茶具。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事實上,這一套裝備不僅適用於春遊,更是宋代士大夫出行的標配,由此不難看出,宋人果真是最懂生活的。

最有意境的春遊-《山徑春行圖》

有人享受呼朋引伴、前呼後擁的熱鬧歡暢,就有人享受“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的怡然自得。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南宋 馬遠 《山徑春行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山徑春行圖》,出自南宋四家之一的馬遠之手,畫中一名儒雅的文士漫步於春日的山徑間,捻鬚微笑,似有所得。

文士身後不遠處跟著一名抱琴的童子,可以想象,文士興到濃時,會在山中撫琴一曲。深山幽谷之中,獨處、靜思、撫琴,物我兩忘,春遊的最高境界不過如此。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山徑春行圖》局部

馬遠在繪畫之時,會對複雜的景色進行大膽取捨,只描繪一角之景,畫面大面積留白,這種簡潔的構圖方式,用筆不多,卻意境幽遠,人稱 “馬一角”。

《山徑春行圖》就是典型的“馬一角”風格,遠山朦朧,柳樹稍兩隻鳥雀鳴叫,除此之外再沒有多餘的景色,用大面積留白營造出江南春天的煙雨朦朧感,雲淡風輕又意境悠遠。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山徑春行圖》局部

最經典的春遊-《蘭亭修禊(xì)圖》

縱觀古今,中國人心中最經典、最深入人心的一次春遊,還要數永和九年的那場蘭亭修禊。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明 錢榖《蘭亭修禊圖》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修禊,本是一種在上巳節當天到水邊沐浴、洗濯,以消除不祥的古老習俗,後來文人飲酒賦詩的集會,也被稱為修禊,有春禊和秋禊之分。

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謝安等41位名士,在浙江山陰的蘭亭水邊修春禊。

他們臨溪而坐,以觴盛酒置於小溪上游,盛滿美酒的觴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必須飲盡美酒即興賦詩。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曲水流觴。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溪水上游,侍童正在往水中放盛滿美酒的觴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正在作詩的名士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春分已至 春遊正當時

如果說曲水流觴是文人名士的雅好,那春遊飲酒就是所有中國人的習俗,受眾廣泛、不分階層。

《夢粱錄》記載,南宋時期的杭州居民,無論貧富,春遊之時都是不醉不歸。

至如貧者,亦解質借兌,帶妻子挾子,竟日嬉遊,不醉不歸。——《夢粱錄》

宋代詩人王禹偁(chēng)更是放話說“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索然似野僧”。

如今春分已至、清明不遠,已然不能盡情賞花,不妨來暢飲一杯美酒,與春光同醉。

更多內容,請關注“寶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