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的農村,發展的家鄉!

我的故鄉很普通,人民純樸,山花遍野。是全國森林鄉村之一。土地綠化面積起碼在80%以上。放眼望去,基本都是綠的。

國家改革開放以來,這裡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看我一一道來:

1、路

要想富先修路。我們村早早就修起了路,差不多都有二十年了。單行水泥路。

當年是通過將本村蓄養了十幾年的山林上的樹木給賣了,才修起來的。到現在雖說有些破舊,但基本還是可以正常通行的。

2、小車

近幾年來,我們這個三四十戶的小村,小車都差不多有十來臺了。隨著國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人民的經濟能力與消費能力一步步增強。小車和商品房也慢慢消費得起了。好多人在縣城買了房子,再買個車子,來往於城鄉兩地,方便自己。

3、飲用水

我們這村地處山脊,人稱龜背地,河流的最上頭。水,全靠天然降水。降下的雨水會很快流失掉。所以毛主席年代,就建了大小水塘十幾處,收集貯存雨水供農業所需。

人的吃水就靠水井。村裡原本是有公用水井三四處的,慢慢被人佔了一兩處,其餘的也沒人管理,淤積變淺。只有天兒乾旱時,才會有人掏洗重新啟用。

起先,我們這裡流行塑料水管引山泉水作自來水飲用。村裡就把地勢最高的一塊水塘,用作飲用水源。花了一萬多塊錢,買水管、挖溝埋管、引水到戶,讓大家用了十來年山泉水。

後來因為開山賣樹,山林砍伐與山林的開挖種植,水變得有怪味不敢飲用了。於是就各家請人或自挖水井取水飲用。

再後來國家的飲水工程,水廠自來水到戶。所以現在大家就用的是自來水。

3、電

電在以前是個頭疼的東西,時有時無價錢還不便宜。最高時曾達到5元一度。如今通過幾輪電改,電錶電線電路改的了幾次。電很穩定,不再時有時無。且價格實惠。

4、垃圾

這兩年,村裡有了垃圾箱,各家的生活廚餘垃圾都扔那裡拉走處理。村裡乾淨多了。人們也講究衛生了。

5、環境

村裡少了垃圾,那些不適宜種植穀物或偏遠的土地都種上了各種樹木,綠化增加很多。各種鳥類是越來越多了。每天清晨,都是被鳥兒所叫醒。鳥鴉都住我們村不走了。

進化的農村,發展的家鄉!


進化的農村,發展的家鄉!


進化的農村,發展的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