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哭”的方方與“油膩”的高中生 規勸邏輯並無二致


“代哭”的方方與“油膩”的高中生 規勸邏輯並無二致

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哭喪哭嫁的風俗,有需求就有市場,於是“代哭”就成了一門生意。就在湖北下陸,一個43歲的男子專門代哭,還上了報紙成了“網紅”。在傳統社會里,婚喪嫁娶是一個家庭的大事,特別是在熟人社會的農村,紅白喜事基本上是一個家庭一次公眾人緣的集中體現。人緣好不好,口碑差不差,一望便知。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方方日記”實際上也提供了類似“代哭”這個服務。大眾的情緒需要出口,而恰好,方方老師以細膩的筆觸,嫻熟的寫作手法,迎合了眾多民眾的心理。想不火都難。而且,一些操作還助長了這種趨勢,動不動就404,“禁書效應”更讓一些人方方的擁躉覺得,方方是為大眾請命,為武漢代言了。


於是,方方日記成了一種文化現象,既然成了“現象”,譭譽參半,鮮花和磚頭自然少不了的。最近一個披著“高中生”馬甲的油膩男寫了一封給方方的公開信,火了。為什麼必然說是一箇中年油膩男的捉刀代筆呢?文中的一個比喻“床上的動靜”暴露的,腦補一下,寫下這個例子之後油膩男洋洋得意的猥瑣竊笑吧,會不會有朝他臉上吐一口“凝溶膠”的衝動。從文中的觀點和邏輯看,估計這個油膩男根本不是高中生,倒像是小學肄業。無非是說,方方作家沒有歌頌和讚揚好人好事,而是專門挑抗疫工作中的“刺”,沒有起到弘揚主旋律的作用。看著替他“捉”急,抓不到重點。看來他還真處在程序輸入階段,屬於喂什麼吃什麼的程度,遇到這類想表達觀點的問題,基本上處在宕機狀態了,吐些被寫入的固定程序裡的句子。


而居然,他的“方方阿姨”還公開回復了《那時的我們,就是今天的你們》,提出讓這個“高中生”學會獨立思考。方方開始扯到歷史,說那十年的崩潰給她帶來了多少傷害,這是延續以往的定論,尤其是強調了那十年的中國一事無成。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確實有一股文化思潮,所謂的尋根文學,在反思那段歷史。可是,方方老師,你也是在用“高中生”的邏輯來反駁他啊。並且斷定“那時的我們,就是今天的你們”,憑什麼這麼武斷?


文中方方老師由此延展推斷中國的教育問題,認為“高中生”是在接受灌輸式的教育。真的是這樣嗎?不見得,我看現在的中學生獨立思考的很多,我一直強調和重倉90後的年輕一代們,他們可不是方方年輕時那個時代。他們中間價值多元,思考獨立的大有人在。思想的深度和廣度,跟你那個時代沒法比。他們的眼界,有些已非芳芳老師可比了。


而且,現在也不是那個因言治罪的年代。請問,你方方老師的“日記”之所以能成為一種現象,足夠證明這個時代的已經進步了,從日記誕生到現在,一直更新著,一直存在著。如果真如方方老師說的那個年代一樣,怕是早就被打成“牛鬼蛇神”,去五七幹校勞動改造,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了,還哪有更新“日記”的機會。


方方老師一天天追問真相,彷彿是誰欠你的似的。疫情的事實證明,至少在這個星球表面上,沒有一個政府能在抗疫這件事情上,做到跟中國政府一樣,不惜一切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公民的健康。疫情是一面鏡子,取得目前的抗疫勝利,對比現在全球氾濫的疫情。我們有不惜一切代價救民於危難的政府,無論地震、洪災、大火還是瘟疫,深刻理解了什麼叫“代表大多數人利益的政黨”。在關鍵時刻,有深入骨髓萬眾一心戰勝困難的信念;有不計得失,奮不顧身的逆行者,他們是真正的中國精神、民族脊樑。


執著於所謂真相,有些時候,當時的形勢,出現誤判也不是不可能的。還好,政府一直在努力糾錯從糾偏。也並沒有放棄追查相關人員,事情有輕重緩急。對於之前的失誤,也不是否認和掩蓋。而是積極處理,3月19日,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組發佈《關於群眾反映的涉及李文亮醫生有關情況調查的通報》。通報說,2020年2月7日,國家監委成立調查組,就群眾反映的涉及李文亮醫生的有關情況依法開展調查。調查組的工作建議是:“由於中南路派出所出具訓誡書不當,執法程序不規範,調查組已建議湖北省武漢市監察機關對此事進行監督糾正,督促公安機關撤銷訓誡書並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及時向社會公佈處理結果。”隨後,武漢市公安局通過“平安武漢”兩次發佈“情況通報”,撤銷訓誡書,並向李文亮家屬鄭重道歉,對中南路派出所副所長楊力給予行政記過處分;對民警胡桂芳給予行政警告處分。


哪有不犯錯的人,而且,真的追究下來,可能追到現在的一線抗疫且表現優異的人中去,當然,功是功過是過,但現實真的那麼分明嗎。古代有“酷吏”和“循吏”之說,酷吏就高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近人情。循吏就是找尋舊例,尊重傳統,看情況而定。比如,當妻子的把丈夫殺了,酷吏就當然就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處以極刑。而循吏,可能要問問審審看看,可能是妻子常年備受丈夫家暴,忍無可忍,失手殺了呢。那就可能在量刑上考慮是不是可以從輕從寬處理。


方方老師,沒有人苛求你進行宏大敘事,去反應在此次抗疫中的好人好事,因為,這些有人在做,滿漢全席裡也不缺一根蔥。作為一個民間人士參與其中,寫寫所感,發些牢騷。但,以不能破壞抗疫大局為前提,一切該以抗疫大局為重,一切以儘快恢復生產生活為重!凡選擇,必有代價!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多省清零,是付出慘重的犧牲和代價的。如果,影響了防疫大局,對不起,必須取捨。


現在的網絡,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居多,踏踏實實做事的少。而且,就像漢景帝評論儒家那樣,儒家的東西總是弄一些大詞,空對空,概念對概念。扯些玄而又玄的東西。這些人現在借屍還魂,極左極右的鬧騰,無非是概念之爭。沒得卵用。


這個世界不是黑白分明,而是紛繁複雜,各種善與惡,美與醜交織在一起。“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如果當時兩個人分別暫停在那個時刻,沒有後來,是聖賢還是竊國大盜,是為民請命還是一己私利,還真分不清楚了。


讓一切留給時間吧。今天是春分,提醒我們,春天已經來了,而且已經是深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