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藤校碩士,尹建莉用親身經歷告訴你,閱讀對孩子有多重要

很多年前,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火爆家庭教育圖書市場,那時候,我是一名圖書編輯,沒有結婚,沒有孩子,但是,當我看完那本書後,唯一的念頭就是:


如果哪天,我有了孩子,一定要把好好培養他的閱讀興趣當成育兒過程中的頭等大事。


女兒藤校碩士,尹建莉用親身經歷告訴你,閱讀對孩子有多重要


為什麼?因為尹建莉老師品學兼優的女兒圓圓。


圓圓在唸書期間,曾跳級兩次,被評為北京市市級三好學生;16歲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現在,圓圓已經於美國常春藤盟校碩士生畢業。


尹建莉老師對圓圓的教育理念貫穿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然而,通讀全書,我看到尹老師用最多筆墨去強調的,只有兩個字——閱讀


01


閱讀有多好?尹老師這樣說


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尹建莉老師說了諸多跟閱讀有關的內容,通俗易懂,到今天來看,會發現這些肺腑之言,簡直就是被驗證的真理。

女兒藤校碩士,尹建莉用親身經歷告訴你,閱讀對孩子有多重要

1. 課外閱讀有一種魔力,不顯山不露水地賦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平凡;哪怕是寫作業的速度,一般來說,他們也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


2. 不重視兒童閱讀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為之一,從小形成的閱讀差別才是日後重要的“輸贏”差別,很少獲得閱讀薰陶的孩子,即使他們小時候表現得聰明伶俐,成績優良,但由於他們智力能源儲備得很少,往往從中學開始,就會表現出綜合素質越來越平庸,學習上越來越力不從心的趨勢。這方面的艱難和困惑可能會伴隨他們一身。而那些閱讀量大的孩子,一般來說他們不僅從小表現聰慧,而且在學習上有很強的爆發力。就一個人一生的發展來說,他們從小就奠定了良好的閱讀基礎與興趣,是真正贏在起跑線上的人。


3. 一些教師和家長不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是因為他們心裡總有擔心,孩子光完成學校課程學習已經很忙,考試考出好成績最要緊,讀課外書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學習,不合算。這種說法等同於在說,我急於從哈爾濱到廣州開會,哪裡有時間等四個小時後的飛機,火車馬上開了,我得趕快去擠火車——好像是那麼回事,實際上全錯了。


4. 通過閱讀提高寫作能力,表面上看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實際上它是最經濟、最有效、最省心的辦法,是真正的“捷徑”。


5. 寫作從來不僅僅是文字的事情,它更是思想認識上的事情。文字所到之處就是一個人的思考所到之處。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讓孩子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能力,還在於它能豐富孩子的心靈世界,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


6. 現在害怕寫作文和不會寫作文的孩子非常多,老師和家長總在為此發愁,除了埋怨和批評孩子,有多少人能從作文教學本身來反思一下,從教師或者家長的身上尋找問題的根源呢?


7. 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閱讀。

8. 孩子在小學,甚至初中低年級時,僅僅依靠聰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力不從心。這正如簡單的建築工程對工具及背景條件要求不高,而越是宏大精美的工程,對工具及背景條件要求越高一樣。


9. 兒童的天性都喜歡閱讀,凡那些表現出不喜歡閱讀的孩子,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在合適的時機給他們提供合適的閱讀環境。要麼是家中很少買書,要麼是買了書懶得給孩子講;要麼整天用電視機哄孩子,總之,孩子從小與閱讀是隔離的。


02


閱讀和不閱讀的孩子,學習差距有多大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溫儒敏教授曾經對北大的本科一年級學生做過一次調查,得到了兩個結論:


1.凡是喜歡語文,養成了閱讀習慣的學生,平時課外閱讀量都很大,知識面都很廣,這部分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整體素質也高;


2. 只熟悉教材和教輔,課外閱讀少,沒有閱讀習慣,即使考試成績不錯,進入大學後,往往會感到學習困難,視野窄,思路不夠開闊。


其實不用到大學,在小學,閱讀就把孩子之間的差距拉開了。


我有個親戚的孩子,今年9歲,念小學3年級。去年期末考試結束,語文40多分,數學50多分,兩門學科,一門及格的也沒有。


她媽媽很著急,在家輔導寫作業時,連衣服架都打散了,孩子哭著求饒:“媽媽,我真的看不完題了,我看不完題呀。


我問她平時一般看什麼課外書,她媽媽急了,說課堂內的東西都還沒搞懂,還讀什麼課外書!


而我另一個親戚的女兒,她媽媽從懷孕開始,就給孩子做胎教,講故事。出生後,更是每天都堅持帶孩子讀繪本。女孩進小學前,就能拿著繪本自主閱讀,8歲那年,她的閱讀量達到了驚人的

5000 冊。


每次考試,她都會提前交卷,因為她覺得題目太簡單了。由於學習對她來說太過輕鬆,所以,她有大把時間去看課外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我們蜂蜜閱讀的小代言人瞳瞳,更是讀書多,學習優的代表。


瞳瞳很小時,瞳瞳媽媽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她們家為了孩子的閱讀創造了特別好的環境,比如,家裡有個整面牆的書架,上面是各種各樣的書籍,而且瞳瞳爸媽都愛看書。全家人打發閒暇時光的方式不是爸爸媽媽在給孩子講繪本,就是大家各自在看各自的書。


六七歲的時候,瞳瞳去參加湖南衛視《好好學吧》節目,主持人給出一道題,有些成年人都還在蒙答案,她卻能準確說出正確答案,並逐一解釋錯誤答案錯在哪裡。


女兒藤校碩士,尹建莉用親身經歷告訴你,閱讀對孩子有多重要


除了參加電視節目,參加一些全國性的演講比賽、英語比賽等也總是能輕而易舉地拿到超好的名次,而不靠臨時抱佛腳衝刺。


這兩年,語文教教改與新課標一直是個熱門話題。


義務教育9年學生課外閱讀總量須達400萬字以上

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像我小侄女那樣,才小學三年級就哭著喊“我真的看不完題”的孩子,可以說,如果不及時培養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她以後註定就是考不到高分的差生了。


03


愛閱讀的孩子,人生真的會開掛


去年,在“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一舉奪冠的才女武亦姝,因為成績優異,被清華大學錄取。

女兒藤校碩士,尹建莉用親身經歷告訴你,閱讀對孩子有多重要


很多人會想,她讀那麼多書,一定只有語文成績好吧。事實上,並不如此,武亦姝每一門學科,成績都很出色。


她的高考總分 613

分,而上海區的滿分是 650 分。


就像尹建莉老師說的那樣:閱讀課外書,看起來和孩子的學習成績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卻是用一種“繞遠路”的方式,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能力。


1.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寫作能力


我們會發現,同樣是3歲左右的孩子,那些家裡親子閱讀做得特別好的家庭,孩子的表達能力就會特別強,相反,那些沒有進行過親子閱讀的家庭,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相對就會弱一些,因為閱讀可以幫助孩子積累書面語言。


我們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一個讀書多的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不愁下筆沒有文字出來。


2.有助於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提升


與部分家長認為的讀閒書影響學習成績相反,有良好閱讀能力的孩子,學習能力也會很強。


一般的圖書在編寫的時候,都是連貫性的,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會自然而然跟著作者的思路,經過一段的時間的閱讀,孩子就會形成縝密的邏輯思維。而且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大腦始終處於無形的運轉當中,當在書中遇到問題時,會主動的思考。


大量閱讀,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給孩子帶來質的飛躍,你會發現,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都會比同齡人更出色。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我們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每天大部分時間被手機綁架了。雖然是工作需要,但也不完全是工作需要。


疫情長假,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閱讀對孩子有多重要,從我們自己做起,每天用1小時、30分鐘,再不濟,15分鐘、5分鐘,帶著孩子一起閱讀,對孩子來說,都會是受益一生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