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娃成了“小魔头”?父母了解这4点,轻松应对“可怕的两岁”

前言

我家二宝还有1个月就满30个月了,尽管他的动手能力还很差,但是他还是很喜欢自己动手(在我看来是捣乱),尤其是看到我做家务的时候,也想来体验一番。

比如,我在厨房做饭,他见到我拿着菜刀在切菜,就跑过来,一边说着:“妈妈,我会!”一边就要伸手去拿我的菜刀。

比如,我在拖地的时候,他也跑过来,一边喊着:“妈妈,我会!”一边伸手去拿我手中的拖把。

比如,吃饭的时候,他有专属的餐具,可是不爱用,一边说:“妈妈,我会!”一边抢走我手中的筷子,学着大人用筷子吃饭。

诸如以上他的日(捣)常(乱)生活还有很多,也是间接加大了我的家务工作量:

我不给他菜刀,他就去拿他的玩具,把我切好的菜“切”的满天飞。

我不给他拖把,他就去拿他的玩具,“拖”得满屋子都是水。

抢走我的筷子吃饭,却把饭菜搅的满桌子满地都是,而他其实没吃几口……

两岁娃成了“小魔头”?父母了解这4点,轻松应对“可怕的两岁”

孩子只要不睡觉,就会到处作妖


每天我都帮着他收拾残局。每每这时候,我板起脸来怒瞪着他时,他还开心的笑着跑开了。我看着是又好气又好笑,恨不得把他吊打一顿。总之,二宝只要不睡觉,就会天上地下的到处捣乱作妖。

我无比的纳闷,当初那个乖宝宝怎么就成了“小魔头”了呢?两岁之前简直就是个小天使一样,每天再苦再累只要看到他那笑靥如花的小脸蛋,我的心情立马阴转晴,又满血复活起来。

我也常听到身边的宝妈抱怨,孩子到了两岁多,越来越不好带了。仿佛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宝宝到了两岁后,每天只要不睡觉,就会天上地下的又跳又蹦,就像是“大闹天宫”的“小魔头”。

两岁娃成了“小魔头”?父母了解这4点,轻松应对“可怕的两岁”

小天使怎么养着养着就成了“小魔头“”了呢?


如果你家宝宝也正在经历这些,或者已经经过这些,没错,身为家长的我们已经迎来了坊间传闻已久的“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

什么是“可怕的两岁”

美国著名家庭心理学家、专栏作家、育儿专家约翰·罗斯蒙德在其所著《可怕的两岁》的书中是这样定义的:

孩子一岁半到三岁时,处于人生的第一叛逆期,两岁最为典型,被称为“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


之所以会经历这样的阶段,是因为孩子在这一时期自主意识开始萌发,自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自主探索阶段。

一、是什么让孩子成了“小魔头”

1、自我意识开始萌发

孩子从两岁左右开始,就会发现自己同周围的世界是分离的,他们的自我意识就会悄无声息地萌发,开始脱离父母的掌控,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2、自主运用能力越来越强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他们的自主运用能力越来越强,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身心发展的趋势快速上升。

孩子在具备自主行走的能力后,就想着挣脱父母的怀抱,憧憬着独“闯”天下,颇有一番“仗剑走天涯”的豪爽。

3、好奇心越发强烈

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越发强烈,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也就会排斥父母的管控。

每每在自己想“干一番大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父母的及时管控成了“拦路虎”,于是反抗行为也日益增加,会大声地说出“不”,告诉别人“我会”,坚定不移地捍卫着属于自己的“人权”。

4、想法非常多

这个时期,孩子的想法非常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都想一一去尝试,于是就会很反抗大人们的看管。他们想独立地去“探索”他们未知的、大人认为“幼儿不宜”的角落,在大人看来他们就是在“添乱”、“搞破坏”。

两岁娃成了“小魔头”?父母了解这4点,轻松应对“可怕的两岁”

这个时期的宝宝有了自主意识,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行动,就会对大人的管控产生排斥


二、用爱和宽容对待“小魔头”的行为

1、父母切勿用武力“征服”孩子

孩子在到处乱跑,到处“探索”时,我们作为父母的本能反应肯定就是去保护孩子,制止住他们的行为

此时的孩子如果乖乖听话那就不叫“小魔头”了,他们肯定是“奋起反抗”:一哭二闹三躺地。父母为了转移孩子去“探索”的注意力,往往会轻声细语给孩子讲道理或用好东西诱惑孩子。

若是孩子继续“坚守阵地”,没有耐心的父母就会大声训斥甚至是用武力“征服”孩子。

其实,父母这样的行为只会伤害孩子敏感的心灵。

两岁娃成了“小魔头”?父母了解这4点,轻松应对“可怕的两岁”

用武力“征服”孩子,会伤害孩子敏感的心灵


2、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动手”能力

其实,孩子“爱动手”未必就不见得全不好,我们应该给他们“当家做主”的机会,认同他们的行为,宽容他们的“探索”活动。

比如,我家二宝就特别喜欢警车,刚买回来的警车起初是爱不释手,没过两天“腻”了,他就想把车拆开,想看看警车发出的警报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我肯定是疼惜玩具的,也会把玩具收起来放到他够不着的地方。每次他都会抗议,看他抗议的次数多了,我也就随了他去了。

也许,我们强行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事,孩子是变乖了、安静了,但是有可能亲手“扼杀”了一个爱因斯坦或牛顿。

因此,我们要用爱和宽容对待孩子的“破坏”行为,在确保孩子的行为没有存在危险的前提下,让他们“大展身手”,我们可以顺势而为好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两岁娃成了“小魔头”?父母了解这4点,轻松应对“可怕的两岁”

自我意识萌发,会以自我为中心


三、顺势而为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1、忽视“小魔头”的行为

有些“小魔头”,很会“察言观色”,在搞“破坏”时,故意一边做“坏”事,一边偷偷观察我们的反应,一边等着大人发作,然后他就会乐得边跑边喊着“来抓我啊”,逗着大人玩。

这时候,我们就当做什么都没看见,孩子就会觉得没趣,被忽视的次数多了,他们也就逐渐停止了“破坏”行为。

两岁娃成了“小魔头”?父母了解这4点,轻松应对“可怕的两岁”

孩子会逗着大人玩


2、鼓励且正确引导“小魔头”行为

如果家中“小魔头”的行为是合理的,我们可以顺势而为引导他们“走上正轨”。

比如,孩子在墙上画画,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好是色彩敏感期到了,喜欢乱涂乱画。那么,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画纸和画笔,鼓励孩子去乱涂乱画,说不定就是下一个梵高了呢?

我家二宝目前就是这样,喜欢拿他姐姐的画笔乱涂鸦,先是把自己的衣服以及脸、手、脚当成画板,一通乱画,之后觉得这样的“画板”太小,已无法满足他那“汹涌澎湃”的艺术灵感,于是,他把目光瞄准了家中的墙壁。

为了不让墙壁“牺牲”在他的“魔掌”下,我就引导他在瓷砖地板上画画,因为画笔是可水洗的,瓷砖地板是光滑的,拿拖把一拖就干净了,不用担心他的涂鸦毁了地板,而他也喜欢这样的“画板”。

两岁娃成了“小魔头”?父母了解这4点,轻松应对“可怕的两岁”

谁能确定下一个梵高就是这样启蒙绘画天赋的呢?


3、预知并化解危险性“小魔头”行为

如果“小魔头”的行为预示着他们可能有危险,我们就要及时阻止。

不过,尽量避免当面斥责,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本身就对大人的管控存有反抗意识,我们越阻止,他们反而就会跟我们“唱反调”对着干。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做:

1)如果孩子喜欢摆弄刀具一类的物品,我们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我家二宝就很喜欢刀具,每次看到我拿刀切菜,他也要体验一番,我就给他买了一套厨房玩具,每次我做饭,他也把他的厨房玩具摆出来,学着我的样子“做饭”,一旁的我看着他那小大人模样,也是忍俊不禁。

2)如果孩子非要去摸热水瓶或燃气灶的开关,我们可以让他“身临其境”感受一番。比如,可以拿他的手靠近这些热源,当他感到“烫手”时,就会记住这种感觉并停止这些行为了。

当然,精力充沛的“小魔头”,日常生活中岂能才这么点“政绩”呢。育儿界据说有句话是这么形容的:孩子只要静悄悄,不是在作妖,就是在作妖的路上。

两岁娃成了“小魔头”?父母了解这4点,轻松应对“可怕的两岁”

孩子静悄悄,肯定是在作妖


四、父母要坚决并科学地制止“小魔头”的“大魔头”行为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意思就是从孩子三岁时的样子就能看到他长大后是什么样子。

虽说这句俗话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也是今后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因此,大人在对待“小魔头”的一些“大魔头”行为时,要坚决的说“不”。

1、当孩子的行为存在很大危险时。孩子具备了独立行走能力后,岂会甘心只能探索大人膝盖以下的世界,“登高望远”就成了他们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必修技能”。

于是,家中沙发、茶几的高度那是“小菜一碟”,厨房灶台、阳台窗户的高度那是“小试牛刀”,所以我觉得“步步高”点读机的广告语才是他们“必修技能”的精髓:哪里不矮就爬哪里。

每年因父母的疏忽大意,孩子高空坠落的新闻频出,作为父母,务必警醒,要及时制止孩子从小爱爬高的危险性行为,否则孩子一旦养成了不良习惯,生命随时受到威胁。

两岁娃成了“小魔头”?父母了解这4点,轻松应对“可怕的两岁”

面对孩子一哭二闹三躺地的“必杀技”时要坚决地说“不”


2、当孩子的行为影响正常生长时。几乎所有的孩子天生都爱吃甜食,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这种“甜蜜的诱惑”太难阻挡了。众所周知,吃太多甜食肯定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不仅对身体的发育有影响,还会影响到智力发展。

所以,孩子在面对甜食的诱惑而采取一哭二闹三躺地的“必杀技”时,父母千万不要妥协,要坚决地说“不”。此外,在孩子还没有迷恋上甜食之前,父母务必从小就要控制好孩子的甜食量,别让孩子养成“无甜不欢”的不良生活习惯。

两岁娃成了“小魔头”?父母了解这4点,轻松应对“可怕的两岁”

及时制止住孩子的“熊孩子”行为


3、当孩子的行为妨碍他人生活时。当今我们的住房大多数都是高层,人们出行肯定少不了电梯。家里有“小魔头”的父母是否有经历过,每次带着孩子出门坐电梯时,孩子对电梯按钮是特别的感兴趣,恨不得把所有的按钮通通按一遍。

其实,孩子之所以对这些按钮感兴趣,那是刚好这个阶段他们的好奇心越发强烈,会对大人一按按钮,电梯的门一开一关,就到达了目的地的行为感到好奇,因此他们也想“探索”其中的“奥妙”,更觉得这样按按钮很好玩。

在面对孩子这样的“熊孩子”行为时,大人务必要坚决地对孩子说“不”,因为这样的行为已经妨碍到了他人正常出行。父母不仅要让孩子认识到这样做的不良影响,更要培养孩子从小学会遵守规则,学会遵从权威的意识。

总而言之,孩子不管是“小魔头”行为,还是“大魔头”行为,我们尽量采用温和的方法,给孩子充分自由发展的机会,一旦我们约束过多,就会限制孩子的正常发展,将来可能会使他形成自卑胆怯的人格;如果放任不管,也会让孩子形成目中无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

两岁娃成了“小魔头”?父母了解这4点,轻松应对“可怕的两岁”

从小给孩子培养学会遵守规则,学会遵守权威的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可怕的两岁”是一个极有可能出现混乱却又十分重要的过渡时期。由此可见,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平稳顺利地度过“可怕的两岁”了。

真正的育儿从两岁开始!好性格更是从“可怕的两岁”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可怕的两岁”的本质,并掌握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把“可怕的两岁”变成“可爱的两岁”!

我是 ,您的赞赏是激励我创作的原动力,希望大家积极点赞、评论、收藏、转发,让更多人享受高质量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