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曼特爾“十年磨一劍”——“克倫威爾三部曲”終篇《鏡與光》出版

高 能 預 警⚠️

文中含有小說《鏡與光》福利劇透,歡迎閱讀。

3月5日,兩屆布克獎作家希拉里·曼特爾的歷史小說《狼廳》《提堂》終篇——《鏡與光》(TheMirror and the Light)上市。

希拉里·曼特尔“十年磨一剑”——“克伦威尔三部曲”终篇《镜与光》出版

外媒評論紛紛給予最高評價:

希拉里·曼特尔“十年磨一剑”——“克伦威尔三部曲”终篇《镜与光》出版

《狼廳》三部曲可能是過去十年最偉大的歷史小說作品。(《紐約時報書評》)

希拉里·曼特尔“十年磨一剑”——“克伦威尔三部曲”终篇《镜与光》出版

《鏡與光》成功地終結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NPR)

希拉里·曼特尔“十年磨一剑”——“克伦威尔三部曲”终篇《镜与光》出版

激動人心……本書的情節就像一部懸疑小說一樣精心設計……曼特爾已經重新定義了歷史小說的領域。(《衛報》)

希拉里·曼特尔“十年磨一剑”——“克伦威尔三部曲”终篇《镜与光》出版

希拉里·曼特爾“十年磨一劍”——“克倫威爾三部曲”終篇《鏡與光》出版

文 / 宋玲

距離《提堂》出版過去了8年,距離《狼廳》出版已經過去了超過10年。2020年3月我們終於等來了“克倫威爾三部曲”第三部——《鏡與光》。小說還未上市,已經入圍了2020年度女性小說獎(The 2020 Women’s Prize for Fiction)的長名單。該獎項旨在表彰“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原創和廣受歡迎的女性英語作家”,獎金高達3萬英鎊。今年該獎項的爭奪也可謂異常激烈,有去年的布克獎得主納德·埃瓦里斯託的《女孩、女人和其他》,也有2007年布克獎作家安妮·恩萊特的小說《女演員》。

上海譯文出版社已經在去年購得了《鏡與光》的簡體中文版權,並繼續邀請《狼廳》《提堂》譯者,資深翻譯人劉國枝老師擔綱翻譯,預計2021年出版。

希拉里·曼特尔“十年磨一剑”——“克伦威尔三部曲”终篇《镜与光》出版

希拉里·曼特爾

不過大家更期待的是,曼特爾是否會上演布克獎的“帽子戲法”,這個謎底將持續到今年10月份揭曉。一旦曼特爾再次折桂,這將是女性作家在布克獎、乃至國際文學獎領域史無前例的榮譽。一位女性作家,以都鐸王朝亨利八世時期為背景、恢弘磅礴的三部曲系列,三次榮膺布克獎,橫掃歐美文壇,改編電視劇獲金球獎……光是想想也令人激動。曼特爾會創造歷史嗎?

1536年5月,也就是《提堂》最後結束的時刻,安妮·博林因犯通姦罪被砍頭,此時的克倫威爾幾乎已經攀上了權力的巔峰。然而,安妮·博林之死非但沒有更加穩固他的地位,甚至還有反作用。命運之輪隆隆向前,克倫威爾的敵人們在暗中集結,蠢蠢欲動。一把終極利刃始終懸在克倫威爾的頭上:在亨利八世殘忍而多疑的目光下,有誰能倖存,又能倖存多久?

看過《狼廳》《提堂》的讀者知道,該三部曲系列的主人公是亨利八世時期赫赫有名,或者也可以說臭名昭著的政治家——托馬斯·克倫威爾。在英國以往的文學作品中,克倫威爾一直是個反面角色出現,是一位長期躲在幕後、被正史邊緣化、甚至醜化的政治人物。在《狼廳》和《提堂》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為了活命曾雞鳴狗盜的克倫威爾,他先後當過僱傭兵、聽差、廚工、會計師、商人、律師,掌握多種語言,少年時足跡遍佈歐洲大陸,能夠通篇背誦《新約》,積聚了非凡的商業智慧和權謀之術,最後擔任亨利八世的首席國務大臣,成為權傾一時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在曼特爾筆下,克倫威爾終於來到了舞臺中心,煥發出了嶄新的生命力。

《狼廳》《提堂》在敘事視角上採用的是克倫威爾的視角,書中敘事者彷彿在克倫威爾的肩頭架上了一臺攝影機,透過他的眼睛見證著暗潮洶湧的都鐸王朝,上至宮廷鬥爭,下至鄉野軼事,出入教會世界和世俗社會,結交達官顯貴、對話山野村夫,無所不至。我們通過克倫威爾的眼睛,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和了解了亨利八世時期的都鐸王朝。

同時,在克倫威爾這個人物的塑造上,曼特爾下足了功夫:克倫威爾不再是史書上單面扁平的人物——“16世紀傑出政治家、思想家和冷酷無情的陰謀家”,而是一個外表冷漠、內心卻充滿溫情,一個野心勃勃、不擇手段但卻具有驚人政治才幹和個人能力的人物。曼特爾在大量研究書信等史料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描寫了克倫威爾在家庭生活中溫情脈脈的一面,呈現了一個熱愛家庭並通過自己努力不斷完善家庭、提攜家庭成員、一個負責任的一家之主的形象。

福利劇透:為什麼第三部小說取名《鏡與光》(TheMirror and the Light)?

“Your Majesty isthe only prince.

The mirror and the light of other kings.”

Henry repeats thephrase,

as if cherishing it: the mirror and the light.

“陛下您是唯一的君主。是其他國王的鏡與光。”

亨利重複著這個短語,視若珍寶:鏡與光

——摘自《鏡與光》

希拉里·曼特尔“十年磨一剑”——“克伦威尔三部曲”终篇《镜与光》出版

英國國寶級老戲骨馬克·裡朗斯在BBC迷你劇《狼廳》中飾演托馬斯·克倫威爾

安妮·博林被法國劊子手砍頭後,克倫威爾竟然迷上了那把處決安妮的大刀。那把刀,是著名的西班牙阿託利多鋼,上面鐫刻著禱詞。後文會提到,刀上刻的是:Speculum justiciae, ora pro nobis——這句拉丁語對應的英語是Mirror of justice, pray for us.(正義之鏡,請為我們祈禱。)恐怕這句拉丁語與《狼廳》中那句Homo homini lupus(人對人是狼)一樣,冥冥之中暗示著主人公的命運,也在貫穿著整部《鏡與光》起到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書名另一個更直接的出處是在克倫威爾對亨利八世說的話:“‘陛下您是唯一的君主。是其他國王的鏡與光。’亨利重複著這個短語,視若珍寶:鏡與光。”

儘管我們知道歷史的走向,也知道托馬斯·克倫威爾的最終下場。但是曼特爾厲害之處就在於她能夠在本來沒有懸念和焦慮的地方創造懸念和焦慮。按照“契訶夫之槍”的理論:如果你在第一章說牆上掛著一支來福槍,那麼在第二或第三章,槍必須響。在《鏡與光》中,“契訶夫之槍”存在於小說的每一頁。

出於歷史的“後見之明”,我們早已知道正史上克倫威爾的結局。小說從頭至尾運用現在時態講述故事,彷彿我們跟著克倫威爾一同走向結局,只是這個結局我們知曉而他卻並不知曉,這樣我們既與他同在,又保持了距離,想發出警告卻又無可奈何。第三部《鏡與光》正是要揭示克倫威爾的最終命運——一個人人都知曉的結局。要怎樣演繹才能不落窠臼,對於任何一個作家,這都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希拉里·曼特尔“十年磨一剑”——“克伦威尔三部曲”终篇《镜与光》出版
希拉里·曼特尔“十年磨一剑”——“克伦威尔三部曲”终篇《镜与光》出版

或搜索ID“”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