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路過卻不扶,最終老人死亡,路人要承擔責任嗎?

趙彬衫


看到這個問題時,我一陣心酸,因為這樣的事件曾經遇到過。


從法律上來說,在老人沒有明確求助的情況下,看到老人摔倒不扶,是不承擔責任的,但是,很多人在得知事件結果時,往往會有道德上的自責。

還有一種類型是害怕承擔責任,擔心一旦扶起老人後,會解釋不清自己的動機。

我記得就有這樣一個事件,一位老人倒地後,有年輕人把她送到醫院,當老人的子女趕來後,沒有感激,反而是要求賠償,並反問年輕人:“如果不是你撞倒的,你又為何要扶?”


反過來說,因為你扶了,所以就是你撞倒的。

這都是什麼邏輯,但這樣的事件還就發生了,很多人在譴責老人說假話的同時,也對所有的陌生老人產生警惕。

前年春節我回老家時,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村東頭的王老太一個人居住,兒女都在外地工作,她出門買菜時,腳底一滑摔倒在路上,天氣寒冷,她疼的爬不起來,就向路過的人伸出手。

可是還幾個路過的人,都繞得遠遠的,還前後看看,害怕自己被粘住了。


一個多小時後,王老太才被送到醫院,幸好搶救及時,她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她因為拖延時間太長,再也站不起來了。

事後,有人拎著禮物來看王老太並道歉,說自己就是曾經路過的人,因為害怕惹事而離開,但內心一直自責,所以希望能得到諒解。

從這件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其實很多人內心是想扶的,因為很少有人會願意看到一個生命在自己眼前流失,因為這是非常殘忍的一件事兒。

但是,因為受限於某種規則,亦某一事件產生的負面影響,讓還多人心有顧忌。

這也是為什麼屢屢有人提出問題,而又有那麼多人探討的關鍵。


其實大家心裡都知道,被誤會是一個或然率的問題。就像有人問“好人多還是壞人多”,那當然是好人多,可是碰上壞人的幾率再低,哪管是萬分之一,還是有幾率。

我們也不能告訴你,更大幾率會碰上好人,然後就勸大家忽略碰上壞人的風險,這樣也很不道德。

所以說,希望有一天會有針對性的條例出來,鼓勵“見危救助”的行為,也嚴懲敲詐勒索的事件。

我們可以心裡毫無負擔地救人,也可以在被誤會時,理直氣壯地保障自己的權益,讓對方承擔責任。

我想,這才是題主想要的答案,希望我們有一天不再為“扶不扶”而糾結,就是一個大進步。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如有疑問,歡迎關注@子芫伴你成長,我會繼續為你解答,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