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為什麼說“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這裡的“插”指的是什麼?

生態鄉村


今年的春分已過,彷彿就在昨天。

地瓜要長好,必須育苗早,春分不能讓,地瓜快上炕。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

這是北方民間的順口溜,說的就是紅薯育苗的時間,要宜早不宜遲,廣泛流行於七八十年代,到今天,已經不適用了。


那個年代食物缺乏,地瓜是主食,有的生產隊,地瓜種植佔總面積一半以上,肚子會不會呱呱叫,就指望著地瓜,而育苗又是重中之重。

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意思就是春分紅薯育苗還沒有上炕,等一個月以後的穀雨到來,就沒有瓜苗可以移栽,所以這裡的插的意思就是移栽的意思。

為什麼紅薯育苗要上炕呢?

紅薯發芽的最佳溫度在28-32度,北方春分時期溫度較低,無法滿足紅薯的萌芽,加上當年農業生產技術落後,各生產隊只能通過把苗床搭建在火炕上來控制紅薯的萌芽溫度,熱炕讓給了紅薯,是一代人的地瓜不解之緣。



我曾經的一個舍友,經常提及當年紅薯育種的往事,作為一個南方人,北方炕上育種,能勾起全宿舍人的興趣:土炕打掃乾淨,鋪上玉米棒子,鋪上細沙,鋪上農家肥,再一次鋪上西沙,選好秋天生長期短的秋地瓜,放在溫水中浸泡10分鐘殺菌,晾乾後再到鋪好的炕上一個個擺放,不能亂也不能反,擺好後撒上西沙蓋上溼潤的雜草,精心呵護一週,地瓜出苗。

每每提起,舍友總不會忘記提出苗後的地瓜,那是地瓜母子,孕育了瓜苗,也成了充飢的對象,不甜,不香,難吃卻又不可或缺,村裡的老人也時常會提起“人老了,不中用了,成了老地瓜母子”,回想那段歲月,地瓜炕上育苗,是勞動人民汗水澆灌而出,也是老一輩人含辛茹苦帶大一代又一代人的縮影。



地瓜育苗見證了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從早先的各家火炕,到後來大生產隊根據火炕原理建造的戶外專門育苗的‘回龍炕’,到今天的大棚,溫度已經能控制到紅薯最佳的萌芽生長,紅薯苗再也不是制約生產力的關鍵因素。

地瓜育苗再也不用上炕,農民更關心選到合適的薯苗

到了今天,很多農戶圖省事,春分也不在搗騰,到了穀雨,農村集市上,賣紅薯苗火爆的場景,成了集市上特有的一道風景,入春後,農村集市上交易的主力成了瓜果蔬苗,如何買到緩苗快,成活率高,抗病能力強,高產的紅薯苗,成了當下農民朋友所關心的問題,結合村裡老人給的經驗,下面幾點僅供參考:

1、選擇合適的紅薯苗品種,咱們家每年都種粉紅薯,冬天用來打紅薯粉,紫色粉紅薯的特點是澱粉多,紅薯粉好吃,但沒有白紅薯高產,市場上紅薯種類繁多,賣家為了推廣紅薯苗基本上會誇大品種的優點,需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按鮮薯分有煙薯25,龍薯9號等,澱粉加工的有商薯19,濟薯22,甭管記不記得住,用到拿出來對比一下,心裡有個底。




2、熟人購買優先,優先從熟人處購買,品質不說,起碼品種他不敢亂忽悠,另外也可以觀察紅薯葉子形狀和顏色,初步判斷品種的類型。

3、規模化種植考察育苗公司實力很有必要,現在農村有個習慣,賣化肥的,賣苗的喜歡廣發帖子,請人去酒店吃飯,酒過三巡,藉著酒意就下了訂單,村裡好幾位莊稼人都說吃飯買苗買化肥不靠譜,應了那句無商不J,沒有錢賺的事沒有人幹,苗的好壞關係著一年的收成,現場實地考察很有必要。


4、貨比三家,做買賣,貨比三家總沒錯,現在紅薯苗的市場生意火爆,供貨商也多,雖有“穀雨前後,種瓜點豆”一說,搶時節種植沒錯,但時間不能擠在買苗那幾天,多走幾家,多問問身邊農民朋友種苗公司的口碑,做到好事多磨。


寫到最後,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我們不在愁紅薯的育苗,但老話關於紅薯種植時間的警示意義還在,勿要等到人懶地長草,才想到人勤地生寶,抓住時節種植,是種植獲得高產的關鍵。


農人解說


在農村,為什麼說“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這裡的“插”指的是什麼?

哈哈,題主!我悄悄地跟你說,時代已經變了,這句農村老俗話,也早已經隨著時代的變遷寫上“過時”兩個字了。即便“春分不上炕”,“穀雨”也照樣“插得上”,這就是時代進步所發出的鏗鏘聲音。

所謂的“春分不上炕”,說的是過去的年代農民育苗育秧的事情。那時候,農村基本上還沒有反季節栽培這一說,什麼日光溫室,什麼蔬菜大棚,在農村都是沒有的。北方農民想要早春育苗的話,為了克服季節上的低溫不利條件,大都會選擇在農家的土炕上設置苗床,用來培育紅薯或蔬菜定植用苗。土炕的特點是可以隨時燒柴加溫,確保能夠為所育的秧苗提供較為合適的溫度環境。

“穀雨插不上”中的“插”字又是什麼意思呢?“插”其實就是定植。我們北方自古就流行一個說法,“穀雨前後,種瓜點豆”。因為,時節進入穀雨,北方的春季氣溫相對比較穩定,一般不會再有突然而至的冷空氣襲擊了,什麼倒春寒,什麼晚霜都被季節淘汰了。此時,正是早春紅薯和蔬菜定植的佳期。定植不就是插秧嗎?

如今,隨著時代和新的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農民育苗已經很少再使用土炕了,多數都是在日光溫室或者設置拱棚育苗育秧了。所以,“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這句農村俗語,現在的年輕人也基本上聽不到了。


鄉村螢火蟲


在農村,為什麼說“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這裡的“插”指的是什麼?

“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

,這裡是指北方紅薯育苗,採取的溫炕或溫床培育紅薯秧,若是春分節氣紅薯母種沒有開始上溫床的話,到穀雨節就沒有紅薯秧苗栽插了。過去農村種植紅薯都是採取傳統農耕方法育苗,現在都改變了傳統育苗方法,要麼使用牲畜糞肥作溫床育苗,要麼使用溫室大棚育苗,溫度高,發芽快,出苗早。在春分節氣前後開始使用溫床培育紅薯秧苗,到穀雨節前後就有新的秧苗可以栽插,否則推遲育苗時間,到穀雨節時新的紅薯秧苗太小,還不能滿足大面積地栽種。~

農村有一種紅薯育苗方法是牲畜糞肥作溫床育苗,代替過去傳統溫炕育苗,育苗過程簡單化。這種方法是使用新鮮的牲畜糞肥,即牛糞、羊糞、馬糞等等牲畜糞,中間夾雜著大量的牲畜吃剩的草料,堆成一米左右寬,厚半米的壓實板結的長糞堆,表面壓平,覆蓋2~3㎝厚的土層,隔開紅薯,避免牲畜糞在腐爛發酵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生物熱,導致紅薯種燒傷。再在隔土上噴輕水溼潤隔土,將紅薯種蒂部向上順向垂直密密麻麻地排列,再使用潮溼的沙土填平紅薯種溫床表面坑坑窪窪,使整個溫床填平。再使用小拱棚覆蓋紅薯溫床,大約20~30天出苗整齊,就可以在穀雨節以後扦插栽種。或者使用這些發芽吐青的紅薯種,在大田移栽,培育更多更長的紅薯秧苗,可以適應大面積栽種提供種苗。


農村另一種紅薯育苗方法是使用溫室大棚育苗,代替過去傳統溫炕育苗,育苗方法更加簡單方便。溫室大棚育苗更為簡單,在大棚內,平整以1~1.5米寬的畦地,將紅薯種蒂部向上傾斜45°的角度密密麻麻地排列擺放,再使用結沙土覆蓋紅薯種表面,注意播種後必須澆透水,再蓋上小拱棚。這樣在雙棚聚集大量的積溫以後,小拱棚內氣溫非常高,基本上能夠達到25℃左,有利於紅薯種發芽催苗,大約30天后,即穀雨節後,新的紅薯幼苗可以扦插栽種。

總之,農村俗話“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是指紅薯在春分節前後就要開始上溫床培育薯苗,不然的說到穀雨節,沒有紅薯秧苗可供大面積扦插栽種。這句農村俗語,還是一句農諺,指導我們不誤農時,抓緊時間培育紅薯秧苗。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鄂東三農


我國是一個農業古國,節氣對農民的生產生活影響很大。於是,古人經過長期的農業產生實踐,總結了很多節氣與農作物栽培的諺語,用於指導後人耕種。"春分不上抗,穀雨插不上"這句農村的諺語主要說明的是地瓜種植,具體意思,如下:



"春分不上抗,穀雨插不上"意思解釋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的第四個節氣,此時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平分,氣候溫暖,雨水豐沛,陽光明媚,是農業種植上育苗的好時節。穀雨,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春天已經接近尾聲,夏天即將來臨,氣溫不斷升高,而且穩定,不會出現倒春寒。此外,雨水增多,整體的氣候大大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非常適合於移栽定植。

那麼,"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是什麼意思呢?首先,要明確這句諺語的說的是地瓜。在以前北方農村,農業技術還相對落後的時候,人們栽種地瓜先要育苗。為了方便控制,確保適宜的溫度,人們利用火炕培育地瓜苗,而春分又是培育地瓜苗的好時節。故而,栽種地瓜,春分的時候要上火炕培育地瓜苗。然後,到了穀雨時節,進行移栽定植。之所以選擇穀雨移栽定植地瓜苗,是因為地瓜苗的生長速度隨著溫度上升而變得更快,最低溫度不能低於16℃,穀雨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溫度已經和地瓜苗的生長溫度十分接近了,移栽定植成活率很高,也不用擔心倒春寒帶來凍害。

通過以上分析之後,我們就可以很好理解這句諺語了:栽培地瓜,不在春分時節用火炕培育幼苗,到了穀雨時節就不能移栽定植了。這是在告誡後人種植地瓜要把我好最佳的栽培時間點。(諺語裡的"插"是移栽定植的意思)



"春分不上抗,穀雨插不上"過時了嗎

有人說"春分不上抗,穀雨插不上"這句諺語過時了,不適合用於指導現代農業種植。其原因就是,如今的農業種植技術很先進,地瓜苗的培育沒有必要使用火炕了,搭建一個蔬菜大棚就可以解決。沒錯,利用蔬菜大棚可以替代帶來一定汙染的火炕,顯得更加環保,也能更好更方便栽培出地瓜幼苗。

但是,這句諺語在地瓜栽培的時節安排上還是非常有價值的。春分是育苗的好時節,穀雨正是移栽定植的好時機,對人們種植農作物還是非常具有借鑑意義的。



最後,做一下小結:我國擁有上千年的農業種植歷史,通過不斷地農業生產實踐,總結了大量的諺語,對於我們進行農業生產發展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建議從事農業生產的朋友不妨多多研究這一方面的知識,不僅有助於我們進行生產,而且還可以結合進步了的時代對古人諺語進行修正,創造一筆文化財富,留給後人。


有點意思的事兒


春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節氣到來之際,天氣漸暖,許多農事活動都即將開始。

我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並有詩曰:“一候元鳥至;二候雷發聲;三候電光閃。”便是說春分時節到來後,燕子便會從南方飛往北方,在下雨時天空既會打雷,也會有閃電。

雖然說到了春分時節溫度漸漸升高,各項農事活動準備開始,但由於此時的溫度還不太穩定,仍然具有“倒春寒”的可能,所以,大部分農事活動還是不能夠完全開展的。依據經驗,真正能夠完全開始農事活動的節氣是穀雨前後,因為到了穀雨節氣的時候,溫度已基本上穩定,不可能再出現“倒春寒”的現象了。

那麼,為什麼會有“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一說呢?這裡的“插”指的是什麼呢?

其實,這是來自北方地區的一句農諺。這句農諺裡的“炕”指的是紅薯炕。意思是到了春分時節的時候就需要在紅薯炕上育苗了,如果錯過了穀雨時節,那麼,到了穀雨時節該栽植紅薯的時候,就插不上秧苗了。這句諺語裡的“插”也就是指的扦插紅薯苗。

那麼,對於南方地區來說,在春分時節能不能進行水稻插秧呢?

原則上來說,在春分時節是可以開始早稻育秧工作的,但對於插秧來說還是不能進行的。因為冷空氣還沒有完全消退,仍然有凍死秧苗的風險。

不過,春分是植樹造林的極好時機。古詩曾曰:“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在明代時,山東淄川地區就把春分之日定為該地區的“植樹節”。另外,在山西文水地區,也有春分植樹的習俗。

當然,在春分時節時,春茶已經開始萌芽,對於種植茶葉的農戶來說,應該對茶園進行澆水、施肥了。因此,茶農忙碌的日子已經到來。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是來自北方地區的一句農諺,是指紅薯育苗的。因此,如果哪位網友想種植紅薯的話,就趕緊整理火坑,開始育苗吧!否則,到了穀雨時節時,就很難將紅薯苗種到田塊中了。


老胡說三農


2020年春分節氣是3月20日,農曆二月二十七,穀雨節氣是4月19日,農曆三月二十七,中間相隔一個月的時間。從春分開始,很多地方的農村開始培育紅薯秧苗,在穀雨前後就要移栽到大田種植。北方農村培育紅薯秧苗又叫紅薯池

農諺說的“穀雨前後,撒花點豆”,但在以前的北方有些地方,春分節氣的時候,氣溫還是不高的,如果在春分時露天培育紅薯秧苗,溫度達不到,就不會出芽或者出芽緩慢,所以就要人工去給紅薯的種薯加溫,提高溫度讓紅薯種薯發芽,也就是催芽。農諺說“春分到不能讓,地瓜母子快上炕”,意思是說在春分節氣的時候一定要培育紅薯秧苗,不能等氣溫升高了再培育,不然就錯過二十四節氣農時安排的時間了。但是春分氣溫確實很低,怎麼辦?那就把紅薯種薯搬到炕上去,給它加溫催芽。


大田苗床培育紅薯苗

所以農諺“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也就是這個意思。這裡說的是北方農村對春薯的育苗辦法,就是炕上加溫催芽。插的意思單獨來講,就是移栽到大田的意思,春薯種植栽培用的是從紅薯母薯上直接掰下來的芽子,有很多鬚根,成活率很高。春薯的種植栽培,也很簡單,先給預留的春地撒施農家糞肥,然後再撒施化肥,然後翻耕土壤,再用機械或者牛力把土壤打成壟溝,就等著穀雨前後開始插紅薯秧苗了。
家門口紅薯池育苗可加溫

現在北方農村還用火炕給紅薯母薯加溫催芽的沒有?應該還有,但不多見了,現在多用日光溫室或者農業大棚來給紅薯母薯加溫催芽,也比較方便快捷。現在很多北方農村也沒有或者很少有土炕了吧?家庭經濟條件好了,土炕都拆了,就連專門給紅薯母薯加溫催芽的那種土炕也很難找尋了。春分節氣前後,我們老家也開始給紅薯母薯排種育苗了,但大部分都會排在大田的苗床上,然後用小拱棚給母薯加溫催芽。
春紅薯秧苗移栽定植大田

簡單說下土炕給紅薯母薯加溫催芽的辦法,以前北方農村會用土炕催芽的,先在土炕上鋪一層麥秸或者其他墊層,要厚,不然會燒壞紅薯母薯,然後再鋪沙土,再把紅薯母薯排放好,等紅薯母薯上的潮氣很少了,就在上面鋪草,再捂上棉被,然後就開始用土炕加熱催芽了。其他很多需要在穀雨前後移栽到大田的農作物,都可以用土炕加熱催芽。也是有智慧的北方農民的發明創造,你想以前沒有大棚沒有日光溫室,只能用土辦法了。


棚室苗床紅薯育苗

春薯母薯萌芽的溫度很重要,萌芽的最適宜溫度是28℃到32℃,最低溫度是16℃到18℃,超過35℃會受到抑制。可見,在春分節氣時,有些北方地區是達不到28℃到32℃之間的,只能通過加溫催芽的辦法,不過現在加溫催芽,多用大棚和日光溫室了,很少再用土炕。等到4月中旬穀雨前後移栽到大田,那時候氣溫已經很高了,適宜紅薯秧苗移栽定植,也不需要加溫保護了。

農村老俗話


先科普一下知識,七、八十年代,農村早春時候農民要育秧,目的就是讓作物提前生長。

比如一些塊狀的作物馬鈴薯、紅薯、南方的水稻等都要育秧,現在一些蔬菜也提前育秧。

我們都知道早春的天氣乍暖還寒,如果你把這些塊狀的馬鈴薯、紅薯、稻種等埋在地裡,由於溫度低,這些種子不會發芽,自然不會生長。

如果天氣變暖再種植,生產期就會變短,況且馬鈴薯、水稻是一年兩熟的作物。

如果春天這一季往後推遲,秋天這一季相應也會往後推遲,這樣勢必影響下一季農作物的產量。

為了解決早春溫度低,影響發芽這個問題,農民想到了在家中的土炕上提前育秧的辦法。

通常把馬鈴薯、紅薯、稻種等等擺在家中的土炕上,(馬鈴薯和紅薯要切成碎塊)然後燒火加溫為這些種子催芽育秧。等秧苗長得差不多,然後再往地裡移栽。

到現在保溫催芽育秧的辦法仍在運用,只不過不再用農民的土炕,也不用燒火加溫,而是用塑料薄膜保溫或者電加溫育秧,如此溫度容易控制而且乾淨衛生。

比如現在所種的西紅柿秧兒,茄子秧兒都是在大棚裡育秧。

諺語云“穀雨前後,種瓜點豆”,也就是穀雨前後就可以進行移栽秧苗了。

菜農為了蔬菜早上市,一般選擇育秧種植的辦法。

瞭解了以上知識,對於俗語“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就容易理解了。這裡的“插”指的是插秧、移栽的意思。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如果到了春分,你還不把種子擺在炕上進行加溫育秧,等半月後穀雨的時候,到了該插秧的時候,由於你的秧苗還沒長成,因此要推遲插秧,這樣就耽誤了生產,勢必影響作物的產量。

總而言之,育秧不要超過春分,以免耽誤穀雨時移栽。

雖然現在已經不用火炕育秧了,種子也不上炕了,但這句俗語所講的道理並沒有過時,即不能耽誤農時,否則人誤一時,地誤一季。

其實做任何事情也是這樣,一定要把握好時機,不要拖拖拉拉,不知大家贊同我的說法嗎?


秉燭讀春秋


“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這句話主要講的就是地瓜育苗的時間早晚問題。它的全句應該是“地瓜要長好,必須育苗早,春分不能讓,地瓜快上炕。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

地瓜不結種子,它的繁殖是用地瓜塊生芽育苗,然後扦插種植。地瓜生芽需要一定的高溫度,春季氣溫低,地瓜不易生芽育苗,所以人們就用燒火炕的方式來為地瓜催芽。從地瓜上炕到地瓜苗能夠採割,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因為地瓜的最佳栽植時間是穀雨前後,所以地瓜上炕育苗的時間必須不能晚於春分,如果春分地瓜沒能上炕,到穀雨的時候就沒有地瓜苗可採割,就無法去栽種地瓜,從而錯過了地瓜的最佳種植時期。

這裡所說的“插,”就是扦插栽植地瓜苗的意思。


滄海一粟8227


說的是地瓜育苗。過去農村立春後就建火炕,擺上地瓜,蓋上草笘子,下邊點上爐子,清明前就長到一尺長。正好地溫也上來了,插上秧,只等豐收。


用戶4126765224106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大約在每年的3月20日前後。諺語是民間語言的瑰寶,當春分遇上諺語,便折射出一種獨特的韻味和魅力春分時節的農事活動。如“春分前後怕春霜,一見春霜麥苗傷”“春分雨多,有利春播”“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節令到春分,栽樹要抓緊”等都反映了春分前後的農事繁忙的場景。

“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這句諺語主要體現的含義是,春分時節很多當季的種子都可以進行培育播種了,因為很多蔬菜跟植物都是需要進行保溫孕育的,比如辣椒,就是播種下去後會在上面蓋上稻草之類的進行保溫,就好比炕一樣,等種子發芽了,長到一定的高度才會進行移植到更寬闊的菜地,移植時節也就是穀雨前後,要是春分時節沒有對種子進行培育,那穀雨時節就沒有苗來插種,這句話裡面的“插”表示的意思就是,移植插種蔬菜或者其他植被的苗的意思。

在我國,反映春分節氣的諺語非常多,在這裡舉例一些:

1、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

  2、春分利大風,利到四月中。

  3、春分豆苗粒粒伸。

  4、春分大風夏至雨。

  5、春分,日螟封分。

  6、春分時節,果樹嫁接。

  7、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

  8、春分有雨家家忙。

  9、春分日,植樹木。

  10、春分麥,芒種糜,小滿種穀正合適。

  11、半年的鍋頭當年的炕,燻透的煙囪發苗壯。

  12、填平坑灣,先種黍穇。

  13、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14、花開九不盡,果價要跑人。

  15、春分不種麥,別怨收成壞。

  16、春分前後怕春霜,一見春霜麥苗傷。

  17、春季雨豐不歉,冬有大雪多面。

  18、春分分芍藥,到老花不開;秋分分芍藥,花兒開不敗。

  19、春分早報西南風,颱風蟲害有一宗。

  20、好種出好苗,早發早結桃。

  21、春分不上炕,穀雨插不上。

  22、龍生龍,鳳生鳳,好種才有好收成。

  23、要想出好苗,棉籽粒粒挑。

  24、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後好種豆。

  25、兩頭去,中間留,玉米苗子黑油油。

  26、春分西風多陰雨。

  27、追肥澆水跟松耪,三舉配套麥苗壯。

  28、春分雨多,有利春播。

  29、要想莊稼長得兇,一家一個漚糞坑。

  30、春分不暖,秋分不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