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人力車在我國一般被稱為洋車、黃包車,1869年由到日本的美國傳教士強納森.斯科比所發明,最早僅是個人在橫濱街上使用,但很快即開始在當地流傳使用,在幾年之間已經成為日本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

1873年,一位叫梅納的法國商人從日本抵達上海,試圖把人力車引進中國以圖獲利,獲得了法租界公董局的同意。公董局以發放牌照收稅的方式來作管理。首先是在法租界開始使用,後來在各個租界被大面積推廣。1874年公司正式成立,到該年底,在上海已有十家公司成立,有近千輛人力車在營業。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1900年,青島一處人力車站

19世紀末,德佔青島不久,拉客人力車即傳佈到青島。半個多世紀裡,人力車在青島的城市交通以及城市發展史上留下了濃重的印跡。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德佔時期的植物實驗場(今中山公園)大門處的人力車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拉洋車的青島少年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1910年,一位人力車伕在觀象山下的留影。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1910年,老青島的人力車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沙灘旅館前的人力車

人力車由於車身狹小,而且對路面要求低,可以發揮其通行街巷小路的優勢,而且能夠直達目的地,上世紀初的青島,人力車已開始成為青島的一種重要交通工具。

1915年,日本人在青島開辦“日輪公司”專事拉客人力車製造,長達30多年。中日兩國商人在青島開辦了多家車行,如中國商人開辦的“悅來”車行,“福永成”車行等,車行購買人力車從事載客,人力車伕按月交賃銀,就是租賃費,每月除租車費外,剩下的才能養家餬口。人力車的價格都是明碼標價。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1900年,青島一處人力車站

從德佔時期到1950年代,青島的人力車場多集中在自廣西路至曲阜路之間的河南路西側。因此,殖民當局曾在王太子大街(湖北路)的警察公署東側建造集體宿舍,對人力車伕集中管理。車伕們每天要清晨六點從這裡取車,一直工作到夜間十二點。不過,即便如此,車伕們只有在青島的旅遊季節,每天才可以得到平均約一塊銀元的收入,扣除車租,實際的所得就只剩伍角了。

著名作家梁實秋先生晚年回憶上世紀30年代在青島的生活時寫下了一篇文章《憶青島》,對青島人力車伕是大加讚賞。“我初到青島,看到人力車伕從不計較車資,乘客下車一律付一角,路程遠則付二角,無爭論者。這是全國所沒有的現象。”

但是人力車的車費很低廉,人力車伕收入微薄。1930年4月,青島的洋車管理組織――人力車同業工會擅自決定提高車輛的租金,從而引發了全市人力車伕的大罷工。7月21日,市內的人力車無一出車,青島交通頓時全面癱瘓。同日,車伕組織負責人率1000多人前往市政府請願,要求政府出面干預,降低租金。在政府部門的調解下,罷工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26日,才宣告結束。

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的青壯勞力從事這項勞動,直到1947年前後,青島的拉客人力車始終保持在3000~4000輛之間,是市內最主要的客運交通工具。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中山路上奔跑的人力車伕

1936年,老舍先生在青島創作了名著《駱駝祥子》。為了仔細描寫人力車伕的衣著、動作、形態以及車子的結構、車把的樣式,他常從黃縣路走下坡,向右一拐,到青島當時的“東方菜市”附近洋車伕扎堆的地方,跟他們聊天,仔細觀察人力車的結構和車伕們的形象。從而創作出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非常典型的人力車伕形象——駱駝祥子。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民國二十六年《青島人力車伕須知》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日本佔領時期青島的人力車執照。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日佔時期的聊城路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日佔時期的大窯溝

日本佔領青島時期,守備軍司令部取消了對人力車的等級劃分,青島的人力車也發展到1800多輛。此外,日本人還成立了一個叫做人力車組合的同業組織,把持和管理全市的洋車行業。1923年初,膠澳商埠警察廳對青島全市的人力車進行了全面登記,共驗發牌照2525枚。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民國時期青島的人力車業職業工會會員證。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民國時期青島人力車業職業工會會員證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中山路湖北路口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中山路,人力車上的美軍

人力車伕是當時社會底層的一份子,靠賣苦力吃飯,青島的地形高低起伏,上坡下坡,道路崎嶇,人力車伕用自己的雙腿奔跑換得全家人的生活費用。但是有時碰上不講理的人,不僅連車錢要不回來,挨幾個耳光還是好的。最慘的是一名叫蘇明誠的人力車伕,1947年3月30日,廣西路第一旅社(即第一舞廳)門前,美國水兵因車資不足與人力車伕發生爭執,惱羞成怒的小個子菲律賓籍水兵竟然掏刀刺向在一旁觀望的另一車伕——22歲的蘇明誠,致其當場死亡。這一暴行引發了青島市民的一場反美大遊行,行業公會、政府部門、市民、學生同仇敵愾,“懲兇、賠償、道歉、撤兵”,吶喊之聲此起彼伏。

為“維繫兩國未來友誼計”,國民政府外交部、美國駐華大使館從中斡旋,敦促青島市政府、駐青美軍妥善處理,查明案件真相,依法懲兇,賠償和撫卹受害人家屬。因此案引起了全國的公憤和關注,美國大使司徒雷登也不得不到青島來做安撫協調。 一個月後,行兇者由美軍事法庭判刑十年,死者家屬獲撫卹金1500美元,此案方乃終結。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廣西路,乘坐人力車的美國大兵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太平路,天后宮前的人力車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天后宮前靠活的人力車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1946年,靠活的人力車伕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1947年,臨清路,人力車上的美軍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1948年,老市府前的黃包車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1948年,太平路上靠活的車伕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1948年太平路蘭山路路口,向美軍攬活的人力車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冠縣路上靠活的人力車伕

1946年後,國民黨政府發佈命令要求在三年內禁絕人力車載客,以公共汽車的發展取代人力車,人力車數量逐漸開始減少。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青島剛剛解放時的人力車執照。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1956年,人力車工作力資收據。(泰安路至齊東路收費五角整)

老青島的人力車伕,珍貴照片裡的歷史印記

1957年,青島新疆路大港碼頭人力車乘車票

青島解放之後,人力車因被認為是一種受壓迫的交通工具而逐漸受到冷遇,車的數量也在逐年減少。1956年1月,青島市人民政府正式宣佈取消人力車。不久之後,這種曾在青島的大街小巷,街頭路尾穿行了半個多世紀的交通工具就此消失不見了……  

作為一種特殊的交通工具,人力車的引進、發展乃至消失,都與近代青島的城市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我們透過人力車的發展,可以看到青島城市發展的軌跡,以及當時青島的城市形態、道路交通、民俗風情及人民生活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