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因为狂妄,人类如今怎会无处躲藏”,这话对当前疫情而言有什么值得反思的吗?

琦雨绵绵


一味的索取,只为满足一己私欲,珍馐野味,破坏环境,珍贵皮草,河流污染,海洋肆意捕捞,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土地沙漠化等等,这一切的行为都是人类的罪行。

地球不需要人类,但人类离不开地球!

能量是守恒的,你索取的越多,遭到的反噬越大!



舒皓说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三体3》中这样评价人类文明。

由于生命的不断进化和文明的持续发展,弱小并不是一项永恒属性,而是每个文明都必然会经历的过程。今天无知的文明,可能会在明天成为顶级文明。这样看来,生存的障碍并不包括弱小和无知。

但傲慢却不是这样。即使生命不断进化,也不会逐渐将傲慢的个体完全淘汰,而是在灭顶之灾中被一次全部毁灭。而且由于社会文化的存在,傲慢可以蔓延到整个文明中。

具体来看,人的傲慢体现在方方面面:历史上曾有无节制的垦荒、滥杀动物,这是人对弱小者的不敬畏;刚研制出农药后,人们同样大量地使用农药,搬石头砸脚,这是对自然环境的不敬畏;社会中一些大企业家或管理层对下属的剥削,虽不及资本主义时代残酷,但仍没有一丝敬畏。这些傲慢的行为无不使傲慢者的生存受到或多或少的威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普遍对前人掉过的坑有所重视,但对未知领域敬畏的人却极少。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坑都能爬出来,掉进那些深渊则意味着没有翻身的机会。因此,人需要敬畏,而不是傲慢。

狂妄则是更情绪化的态度,它表示一个人从情感上蔑视Object,是对自己错误评估,对环境错误判断,加之以不理性的设想,认定自己的生存没有任何威胁,从而表现出唯我独尊的态度。在原始社会,这样可以使对方认为自己充满危险,而对自己处处谦让。而在现代社会,这样会招来仇恨和愤怒,或导致行动失误,令自身处于危险中,同样是生存的障碍。

要摆脱它们的影响,必须从文化中向全社会传递“敬畏万物”的意识。孔子就曾说过“后生可畏”,意思是年龄小的人值得敬畏,这是“敬畏万物”的一部分。当人们学会敬畏万物的时候,灾难就不会人为发生


头号破壁人


对于这个问题,几千字根本说明不了这个问题,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一部书起点中文网《宁西河畔大地情》,这部长篇小说字里行间讲述了这个道理。


伊语天马


世间万物相辅相成,善良与尊重是做人最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