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蒙山多種模式發展綠色產業 村集體經濟去年總收入同比增長近七成

3月17日一大早,貧困戶陳剛便來到村中的肉牛養殖基地,拌草料喂牛,逐一觀察牛的狀況。“這些牛既是村集體的錢袋子,也是我們脫貧致富的寶貝,得好好伺候。”

陳剛是蒙山縣黃村鎮百合村的貧困戶,去年該村通過“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發展肉牛養殖產業。基地裡肉牛存欄40多頭,收入14萬元,帶動貧困戶10戶增收,如今陳剛每月收入有1500元。

蒙山縣有“天然氧吧”美稱,是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近年來,該縣依託獨特的生態優勢,大力推行綠色產業,通過實施實體合作共建型、產業培育型、資源開發型、物業租賃發展型和服務增收型“五型共建”模式,助力村集體經濟和貧困群眾實現雙增收。

合作共建型。由村集體將部分政府扶持資金入股縣內龍頭企業,通過投資百香果種植、光伏發電等項目,除了採取固定分紅的方式外,還根據一定的收益比例再次分紅。去年,通過與龍頭企業合作共建,村集體經濟增收300餘萬元。

廣西蒙山多種模式發展綠色產業  村集體經濟去年總收入同比增長近七成

產業培育型。培育出“親情苗圃”、仿野生靈芝種植、肉牛養殖、竹筍加工、標準化茶園等規模不等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38個,覆蓋45個行政村,如夏宜鄉六海村依託當地資源優勢發展標準化茶園種植,今年順利通過驗收,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15.3萬元。

物業租賃型。提高村集體擁有的林地、荒山、物業等集體資源資產經營效益,租賃給有經濟實力的投資者進行旅遊開發等。如,陳塘鎮陳塘村依託旅遊資源建設物業出租,打造石燕山特色農莊,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萬元以上。

資源開發型。盤活並開發鄉村資源,如文圩鎮桃垌村,將600畝林地同乙方共同開發,發展油茶種植項目,順利實現村集體資源保值增值。

服務增收型。該縣的砂糖橘、桑蠶、靈芝等農產品搭上電子商務站快車,通過“電商+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形成新圩鎮電商服務站、網店等年純收益5萬元以上的高質量電商平臺。

據統計,該縣去年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694萬元,同比增長69.68%。其中,32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5萬元,52個非貧困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也全部超4萬元。今年,該縣還將堅持分類指導,依託本地資源特點,力爭每個非貧困村達到5萬元。

作者/梁乾勝通訊員/唐蘭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