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是汉献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为什么有些人说刘备是正统?

悟堂居士


答:两个原因,一是《三国演义》,二是刘备姓“刘”。

  •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

我在其他回答中,反复强调,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改变的小说,它不是史书,我们不能按照它的内容来解读历史!

其实,诸葛亮没有“草船借箭”,周瑜也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刘关张更没有“桃园三结义”。

这本小说是带有罗贯中个人立场的作品,他喜欢蜀汉,就把蜀汉写成了“正统”。

三国志是是“二十四史”之一,它才是研究三国历史的官方材料。

在三国志中,曹魏一直是作为正统。虽然这与陈寿是晋朝官员有关,但无论从汉室所在地、地域人口上来说,曹魏相比蜀吴更像正统,蜀吴属于割据势力。

  • 刘备姓“刘”

刘备和汉室都姓“刘”,让大家产生刘备是皇室后裔的感觉。

刘备确实也自称汉室后裔,但并无考证,更像是他自封的。

毕竟一个姓的情况下往上翻祖宗总能翻出点亲戚关系,可你总不能说一个姓就是一家人吧?


陆一说历史


一、曹丕是汉献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的说辞掩盖不了禅让的实质

什么是禅让?后世的禅让不过是打着禅让的幌子行篡位篡国的事实。

禅让是一番表演,明眼人自然都知道这一点,汉献帝禅位于曹丕,是曹丕搞的一场政治秀,所谓制定继承人压根就是一处闹剧。

曹丕搞禅让只是从合理性上为篡位做出一副掩饰,他的支持者自然需要这番操作,反对者也自然知道这是篡位谋国的阴谋。

二、血统的重要性

帝位传承,血统是最重要的。

有时候,血统就是正统。

汉献帝是汉朝的皇帝,姓氏是刘,那人们自然会认为刘姓才是正统,汉的国号才是正宗。

但是血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文化传承也很重要了。

曹魏代汉后,到已经后晋朝,人们认知中的正统是魏晋。

但是人对某事某物的认知会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

后来有人认为蜀汉时正统,出现了“”最刘贬曹的认识,加上经过《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民间更加认同这一点,所以刘备是正统而加以褒扬,而曹操曹丕而是篡国奸贼。

三、后代需要树立社会正能量

刚才说人们对对某事某物的认知会发生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后世统治者需要实力符合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比如曹操曹丕是篡汉的,那他就是贼子,需要贬低的,自然也就需要树立忠良形象,那刘备自然就需要大为宣传了。

这是后世从当时统治需要,树立褒贬奸佞,以维护纲常。这样的认识或拨乱反正自然会对世人的观点产生重大的影响。

正统问题,是个学术问题,这个很难说清楚,普通人不必拘泥于此,从这个的爱好以及日后的经历去看待即可。


微史春秋


汉光武帝刘秀是不是大汉正统?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因为他并不是西汉末代皇帝汉平帝刘衎的后代,他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

而且汉景帝刘启是刘秀的七世祖,这关系扯老鼻子远了。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每个儿子都可以平分诸侯国。

刘秀的六世祖刘发有16个儿子,所以他的封国是越分越小,到刘秀这边,根本就没什么家业了。而且当时跟刘秀一个村的人,全都是汉景帝的后代,所以根本就不稀奇。

那么刘秀为何会被认定为汉王朝的正统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刘秀打下了天下。这是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如果王莽的新朝能够存在个百八十年,那他也可以说是正统皇帝。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人认为曹丕是正统,而有人认为刘备是正统了。

刘备打下了三分之一的天下,算半个正统。

可以肯定的是,三国开国皇帝中,没人说孙权是正统。毕竟一来没有汉室血统,而来地盘实力也不是最强大的,三来最终被人家给统一了。

那么主要的纷争就在刘备和曹丕身上。刘备的祖先也是汉景帝,不过他是汉景帝另外一个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三国志》

刘胜这个人有一个爱好,没事儿就喜欢娶老婆生孩子。据说他生了一百多号儿子,每年中秋佳节聚会的时候,这些儿子的名字他都叫不齐。

推恩令一下来,中山靖王的地盘和人口就被瓜分成了一百多份,所以他们家是分裂最快的诸侯国。因为孩子太多,所以很难确定刘备是否真的是刘胜的后人。

喜欢他的人确信无疑,不喜欢他的人认为是假的。其实我们需要理解刘备,在他那个时代,一没有背景,二没有人脉,三没有资金,拿什么去跟那些诸侯斗?

  1. 想要创业,光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与其赤手空拳,不如为自己创造一些有利条件。真正的刘家宗室在东汉末年一抓一大把,很多都是以村为单位存在着,几十万人总是有的。
  2. 可是这帮人里,没有哪个敢于创业的,全都在村里安分守己地种田过小日子。像刘备这样能够起来创业延续大汉王朝的人,微乎其微。
  3. 可以说平民出身的宗室中,只有刘备起来创业了。换句话说,他是看得起大汉王朝,才会以汉室宗亲的名义起事,但凡有一点资源他也没必要用这个身份,因为这个身份在当时来说,一点也不吃香。

只有你手里有兵马了,有权力了,再配上这个身份,那才是真正的吃香。可惜后来刘备只打下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只能算半个正统。如果能一统天下,还不是跟刘秀一样,在后世没有任何争议吗?

曹丕能够被确立为正统,还不是因为他老爸实力强大吗?

曹操去世的时候,把魏王的位置传给了他的儿子曹丕。可是曹丕这个魏王坐的并不稳,为什么呢?因为先有聪明的曹植争权,后有带兵的曹彰夺位。

他继承大统以后,最担心的就是鄢陵侯曹彰带兵前来夺权。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汉献帝把皇位直接禅让给了曹丕。

这可是救了曹丕的命了,曹彰你最多只能争一个魏王的位置吧?人家汉献帝可是把皇位传给你哥了,你还不老实?

曹彰也知道进退,这才化解了曹丕的这一困难。所以后来曹丕对汉献帝还是十分照顾的,封了他山阳公,让他在自己的封地上做个土皇帝,岂不是比作傀儡快活多了?

庚午,王升坛即阼,百官陪位。事讫,降坛,视燎成礼而反。改延康为黄初,大赦。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三国志》

曹丕为什么被确立为正统呢?其实很简单,当时三分天下中,唯独曹丕所占据的曹魏帝国是最强大的。

这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不管你出身怎样,不管你人品如何,只要你手里有强大的实力,那天下人就会奉你为正统。

很显然曹丕就是沾了曹操的光,继承了如此大的家业,刘备和孙权加起来,都不是曹丕的对手,当然可以被称为正统皇帝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孙权实力是最强大的,后来权臣又在孙权的基础上一统了江山,那么孙权也会被称为正统皇帝。禅让什么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实力。

东汉末年,不相信眼泪。

在三国那个时代,如果你哭泣,没有人会同情你。刘备遇到了太多该哭泣的时候,试想一下,刘备有没有哭泣呢?

在历史记载当中,刘备是没有任何哭泣的记录的。反倒是曹操的哭泣是最多的,不过那也不是因为遇到挫折而哭泣,而是一种计谋。

所以说,三国时代,并不相信眼泪,唯一相信的就是实力。有实力就可以像曹操那样,即使到处屠城,即使各种欺男霸女,即使发明了盗墓贼这个团体,那他也会被后世奉为一代明主,被后世看成是那个时代最厉害的英雄。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诸葛亮

而优柔寡断的吕布、爱惜人才的董卓、不敢称帝的刘虞、犹豫不决的刘繇,这些人却被后人各种诟病,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实力。

获得胜利才是最后最关键的事情,不管你中途用什么手段,其实这都是次要的。李世民不杀兄逼父,哪里能名垂青史?朱棣不造反杀侄哪里能成为永乐大帝?

其实这些道理刘备早先就已经明白了,他知道哭泣没有用,烦恼也没有用,唯一有用的,就是在困难中寻求机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能够使得自己强大起来。

总结:失败者便不是正统了。

我们现在看不到曹操的那些劣迹,只会感叹他观沧海时候的雄伟之气,只会感叹魏武挥鞭时的豪迈,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成功了,也就成为了后人心目中的正统。

反观刘备,我们并不在意他的优缺点,为什么?不是很重要。因为刘备最后还是失败了,失败了怎么能成为正统呢?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时候,强行将项羽列为正统,放在了刘邦跟前。可是后世又有多少人会觉得项羽比刘邦更加正统呢?


江湖小晓生


曹丕是汉献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不假,但是,这是在刀光剑影氛围中指定的!曹操去世后,魏王的位置由曹丕继承。这个时候,才智超群的曹植并不服气,结果早弄得一地鸡毛了;而能征惯战的曹彰随后也带兵来夺位,风口浪尖上,汉献帝(这时曹丕已经是献帝的大舅子了)禅让,把皇位给了曹丕。

曹彰也知道见风使舵,既然哥哥有做皇帝的能力,我还要把他从魏王位置赶下来,在是多此一举、自讨没趣吗?于一场干戈化为无形,曹丕后来封自己三个妹妹的丈夫汉献帝做了山阳公,这出于他在关键时候的急流勇退,实实在在地拉了自己一把。

庚午,王升坛即阼,百官陪位。事讫,降坛,视燎成礼而反。改延康为黄初,大赦。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三国志》

尽管曹丕得位有正规手续,程序是合法的,对先皇汉献帝的处置也说的过去,但为什么不被认为是正统呢?



这与传统伦理有关:在当时的情势下,纵使你有经天讳地之能,治国安邦之才,人品高尚纯洁,拥有鲸吞天下的实力;但是如果你不是汉室宗族刘姓出身,与皇家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天下人是不会奉你为正统的;吕布、董卓都不敢稳帝原因就在这里,袁术不服气,试了一把,结果遭受口诛笔伐、众叛亲离,最后一命呜呼,这就是血的教训。

众所周知,曹丕沾父亲的光,继承了曹操的家业;当魏王后,当时的曹魏旧臣都看这位新主子的眼色行事,没谁把汉献帝当回事;而刘备和孙权的实力加起来,都比不过曹丕,窝囊的汉献帝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不做出姿态,“主动”禅让(其实是被逼的)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于是,他很明智地结束了自己的傀儡皇帝的生涯;让曹丕当了皇帝遂了心愿。


不过,天底下都知道 曹操父子的德性,都知道献帝主动禅让他们皇位意谓着什么,都知道曹丕身上没有流淌汉室正统的血液,他姓曹不姓刘!所以,当时以至后世,有很多人并没有承认他的正统地位。

追根溯源,刘备的祖先应该是汉景帝刘启,三国演义中,刘备总拿自己中山靖王刘胜第十七代孙自誉,以抬高身份,收揽人心,标杆标榜正统;不过刘胜不是刘启的嫡子,大家知道,刘启而后,继承皇位的是汉武帝刘彻,刘彻的母亲是景帝的皇后王娡;而这个刘胜呢?是刘彻的同父异母兄弟,不是皇后亲生的,所以,实事求是地讲:刘备也不是帝室的纯正血统,但能算是汉皇室刘姓宗族的一员。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三国志》

尽管如此牵强,但刘备对自己汉室一员的身份念念不忘,原因就在这里!好歹他是为维护汉家江山打天下,他的终生理想就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老百姓听后,会热血沸腾,会觉得他的部队就是王师,这对刘备开疆拓土抢地盘有助力。



我们知道,以刘备一代枭雄的性格,纵使真的光复了汉室,他也不会把江山社稷归还给汉献帝,他树立正统旗帜,主要是顺应大势,壮大实力,师出有 名!

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是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艰辛和坎坷,荆州刘表,益州刘璋就因为是同姓宗室他曾一度不忍抢夺人家的地盘,这有作秀成份,也有正统观念的作用!曹丕篡汉建魏后,他也立马在成都建国,以示大并汉没灭亡,曹魏政权不合法,在当时的形式下有点说服力!


希望星晨58298869


一个强盗拿刀指着你父亲,让你父亲把所有财产给他,然后你父亲迫于无奈把财产给他。

当时你并不在家,听到这个消息,你应该不会再去争取继承权了吧?因为强盗是你父亲指定的法定继承人


朱猷榛


戏里戏外都是戏,一般情况下,演员演砸了,不会有多大影响,顶多银子没了。但特定的戏,特定的演员演砸了,不仅自身脖子上的东东保不住,还会连累几十几百甚至上千的人脖子上的东东立马掉下来。


醉酒难闻934守护正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造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北方。天子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对曹操没有任何威胁。曹操为了名声或者其他原因一直没有称帝只是魏王、丞相。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继位,由于曹操打了基础,所以曹丕继位后,联合朝中大臣给汉献帝上书,让汉献帝退位给曹丕,汉献帝为了保命所以赶紧把皇位禅让讓给了曹丕,曹丕建魏称魏文帝。汉献帝被曹丕封为山阳公。曹丕登位立马将献帝拿下,命献帝迁往山阳封为山阳公,不召见不得进京,献帝四个封王的儿子降为列侯。曹丕像当年献帝恩准曹操一样,下令说:“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特准山阳公可以穿天子的衣服可以用天子的车驾。看到曹丕如此讲究,山阳公感激涕零无以为报,所以将两位公主作为礼物进献曹丕为妃。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根据家谱刘备是汉献帝的皇叔,所以人们称呼他为刘皇叔。





东方创为


汉献帝应该感谢老曹家让他过了几十年舒心日子,他在董卓和李傕时期过的可是凄惨,如果没有曹操他还要在各路军阀手里转,真说不好会是什么下场!至于说刘备是正统只能是演义看多了,就算他是中山靖王之后,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个八杆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从刘秀那里就不知道岔多远出去了!再假如刘备处在曹操的地位他会一心辅佐汉献帝?请品味他给两儿子起的名字~刘封,刘禅!


河西江东


前言

首先需要说明下的“曹丕是汉献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同的。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继魏王位。同年十月,在魏王曹丕逼迫下,汉献帝退位禅让,降为山阳郡公,保留天子礼仪。汉献帝是被逼“禅让”的,又怎会指定曹丕做皇位继承人呢?

再说下刘备是否是正统这个问题。

明确表达出刘备是汉室正统这个观点的应该是《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是抑曹扬刘的,肯定是要把刘备立为正统,但是《三国演义》只是小说,不是历史。

再者,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是中山靖王刘胜有儿子一百二十余人,后代那就更多了,也没人真的去探究刘备的身份,刘备这个“帝室之胄”,汉献帝之皇叔的身份有可能就是注水肉。

因此,说刘备是汉室正统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而史料多是以曹魏为正统,为什么呢?

因为天子在魏。不管曹操是“奉天下以令不臣”也好,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也罢。天子也就是汉献帝,却是实实在在的在曹魏集团,天子所在即为中央所在,中央所在又岂能不是正统?


壹零壹肆


这个所谓指定是刀架在脖子上的指定,也就是篡位。名不正则言不顺,刘备乃汉高祖后人,中山靖王刘胜的嫡传子孙,根正苗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