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不开学,学生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这件事家长孩子必须重视

过去的一个半月里,家长与孩子一同经历了对疫情的恐惧,对禁足的烦躁,对复工复学的期盼。

逐渐适应了目前的学习工作生活模式后,你是否意识到,当下是静心阅读的天赐良机?

而且疫情期间,在家阅读对情绪的疏导尤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长除了监督、辅导孩子完成每日的在线学习任务,还必须要重视孩子的阅读。

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长可以通过探索与尝试,与孩子一同相伴相读。而辅导书统一使用《疯狂600提分笔记》(福建师范大学发货)就可以,里面涵盖高中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错题分析,以及知识考点,快速提分必备。希望这些能帮助各位同学更好的学习。

短期内不开学,学生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这件事家长孩子必须重视

短期内不开学,学生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01 家长如何给孩子选书

▼ 孩子和父母,在选书过程中要多商量

给孩子选书有个基本原则:父母和孩子都不能过于任性,在选书过程中要多商量。

尽管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阅读趣味,不管在哪个年代,完全由父母来决定孩子看什么书不足取。

孩子想看什么父母就给孩子买什么也不合适。

比较科学的方式就是:父母给孩子提供书的同时,也给孩子一定的图书选择空间。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读。

▼ 孩子读的书,要和孩子性别性格相结合

男孩和女孩的阅读确实不太一样。

对于男孩,我会推荐一些比较活泼、比较可爱的人物形象。对于女孩,会选择反映家长里短的故事,读起来让人感觉特别亲切,更贴近女孩子的心理。

孩子读书还有一点,就是要和孩子性格相结合。

很多家长会很困惑——给孩子一些书,孩子不喜欢,他为什么不喜欢呢?

大家可能都有这种感受——我是外向型的人,给我一个非常内向的孩子的故事,我可能就不太喜欢。

但是,如果我是一个淘气包,如果你给我一个讲淘气包故事的书,我就能从这些书中看到自己,更容易走进书里的世界。

如果父母发现自家孩子不太喜欢阅读某一类的书,也不要着急,慢慢找。

因为你们了解孩子都有什么样的个性,从孩子个性入手,找一些适合他,跟他个性相贴近、相契合的书,他们才能更愿意读下去。

短期内不开学,学生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这件事家长孩子必须重视

短期内不开学,学生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把不同种类的书相结合,逐渐扩大孩子的视野

我们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把这些不同种类的书都给孩子看一看,逐渐扩大他的视野。

文学作品,有一种力量,一种真善美的力量,一种真正让人保持骄傲的力量,一种能够疗愈伤口的力量。

我也能够感受得到,那些爱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孩子,往往内心特别有爱,喜欢和愿意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而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很多欢乐。

动物小说作家,比较有名的有西顿的、沈石溪的、牧铃的,还有袁博的。

他们的动物小说,孩子都很喜欢。

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太爱阅读,其实也是可以从动物小说入手,因为动物小说天生来说就和孩子的天性很契合。

对别人推荐的书,我们要批判着来看

我觉得对别人推荐的书,我们还要批判着来看,并不要照方抓药。

小学高段以后,我觉得父母要有意识地多引导孩子读一些历史类的书、地理类的书,多留意一些传统文学名著。

我还买了很多地图、地球仪,边读边看地图、看地球仪,给他找一些地理和历史知识。

我觉得这种做法也挺好的,各位父母也可以尝试一下,就是在读历史地理的过程中,把历史地理还有地图、地球仪都结合起来。

我觉得,在小学高段这段时间,孩子可以试着读一读四大名著了,但四大名著我也是提倡给孩子读一读《西游记》或者是《三国演义》。

《水浒传》我也不是特别推崇,如果孩子不排斥当然也可以。《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倒是可以给孩子读一读。

我的看法是,如果孩子年龄过低,这些世界名著跟他的生活相隔比较大,孩子的吸收程度会有限。

而且,我觉得四大名著有一些地方还是比较暴力,对孩子价值观会有一些负面影响。

很多父母过于依赖于别人推荐书目,其实更应该自己下点功夫,多读点书,再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年龄给他们“攒”一些书,这样的书单,远比别人推荐的更有效果。

短期内不开学,学生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这件事家长孩子必须重视

短期内不开学,学生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02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 以兴趣为抓手深入阅读

让孩子走上阅读之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孩子深入阅读,这种深入阅读其实挺考验父母的功力。

我一直觉得,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成长铺路。

孩子喜欢某样东西,我们要围绕孩子这个兴趣和爱好,不断地给予一些教育素材、教育资源。

书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够活学活用,而且这些知识慢慢地会成为一种体系。

孩子喜欢一本书,喜欢一个作家,慢慢就会去找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他慢慢就会走上阅读之路。

跟孩子一起读书,边读边交流非常重要

还有一点是我非常强调的,跟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中,边读边交流非常重要。

我们经常说要给孩子一些价值观的渗透,或者一些精神引领。

边读边交流过程中的引领是最润物细无声的,是最有效的。

父母跟孩子一起读书的作用,不仅是培育亲情,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的相互碰撞、相互交流,这种交流和影响,往往比读了书的内容更有价值。

美国的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的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

孩子好奇心的发展,至少需要一个可以分享这种好奇心的成人的陪伴,跟他一起,重新发现周围这个世界里的快乐、激动和神秘。

跟孩子亲子共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分享的过程。

这种过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鼓励他的阅读兴趣,也可以让我们发现孩子内心在想什么。

我们总说我们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就是因为我们沟通不够。

当我们沟通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就会知道孩子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个时候我们给孩子的帮助也最有效。

好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我们一定要有那种教学相长的意识。

这种教学相长,其实就是跟孩子在一起多交流,很多时候并不是说我们教给孩子什么,而是孩子教给我们怎样做一个好的父母,怎样去追寻好的教育。

短期内不开学,学生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这件事家长孩子必须重视

短期内不开学,学生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 培养专注的阅读习惯最重要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重要的不是读什么,而是培养一种以书为伴的良好习惯。

而这种习惯,只能通过从头到尾读完一本再读一本的循环不断的过程,才能培养出来。

阅读是需要耐心的,如果书中的故事抓不住孩子的心,以小孩子的专注程度,很快就会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了。

所以,我们的目标其实是通过阅读,培养专注和耐心,这两种品质的价值远远超过某本书所传递的知识。

实际上,决定孩子未来人生和事业成就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专注和耐心。

明白了这个道理,家长就不必再纠结于孩子读什么书,而应该着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和耐心。

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书,他才有可能认真地耐心地读完。

完完整整读完一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会使孩子更加自信,不会因书太厚而产生畏惧感。

▼ “量”比“质”重要

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有时候“量”比“质”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所谓阅读能力,本质就是记忆与理解。

如同健身时必须通过反复提举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长,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刺激大脑掌握阅读技能,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的输入输出。

青少年时期大量阅读极其重要,记忆力和理解力会因此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大量阅读,而不必过于计较读什么。

越是年幼的孩子对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要求越高,此时如果家长一味强调要读好书,读名著,反而容易使孩子以为读书就是这么没意思,难以真正建立阅读习惯。

反之,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随便选,只要去的次数足够多,孩子最终将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读书的劲头就会大大增强。

▼ 鼓励孩子做书籍推荐人

让孩子推荐书,也是培养孩子阅读的一个方法。

当孩子读了大量好书的时候,他的心中就会特别有爱,就会对生活、对生命有独到的看法和见解。

如果说家里适合什么仪式的话,可以让推荐一本好书成为一种仪式。

当孩子真正将一本书读懂、读深、读喜欢后,他一定也愿意,并且能不假思索、甚至滔滔不绝地向家长推荐自己喜爱的书籍。

短期内不开学,学生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这件事家长孩子必须重视

短期内不开学,学生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03 超长假期后,孩子的差距会在哪儿?

这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这个超长假期过后,学生间的差距将会拉开。”

其实,这样的差距除了表现在学业成绩上,还包括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上。

我们呼吁家长和学生将这个假期视为阅读的良期,并非要把阅读功利化或任务化,而是希望阅读真正成为陪伴这些年轻人一路成长的习惯和爱好。

曹文轩说过一句话:阅读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认同。

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式,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

一面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芜和寂寥。

如今的孩子在业余时间拥有太多的放松选择:打游戏、刷抖音、看直播……

而延期开学,更是给不少孩子提供了与电子产品为伍,过度娱乐的好“契机”。

这些爱好不应被一味否定,但在泛娱乐时代下还是显得有些浮躁且缺乏营养。

还有许多值得推广的爱好虽然“高大上”,但无形的门槛会将部分家庭和孩子拒之门外。

细细想来,阅读,仍是孩子们最朴实,最平易近人的朋友。

阅读是最廉价的高贵。

一本书十几元、几十元,就能让人的阅读水准与名流贵胄基本一致,这就是很容易获得的精神上的高贵。

父母能力是有限,我们不可能把孩子带到更远的远方,但是书籍可以做到这一点。

阅读,能够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抵抗外面的喧嚣与浮躁,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找到生活的意义。

短期内不开学,学生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这件事家长孩子必须重视

短期内不开学,学生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初中成绩不好,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小学时,家长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当孩子到了中学阶段前进乏力时,家长只会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却不知道正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智慧营养不良”。

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从容一些,不要追求分数的高低。

为了孩子的长久发展,请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而应该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培养上。

在家较多的这段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让孩子受益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