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夏

儿时的记忆之二——夏

转眼就到了麦收季节!天气也一天天热起来了。记得第一次参加麦收,刚开始,精神焕发,干劲十足,弯腰低头一镰又一镰,连续不断没割多长时间,就觉得腰疼、腿酸、头发晕,胳膊没劲镰嫌钝,手上还磨出了血泡。而更烦人的是,针尖样的麦芒刺进衣服扎疼肉里,弄得浑身上下起密密麻麻的红点子,烈日当头,挥汗如雨,又疼又痒,实在难受。前方的二哥也是哭丧着脸,一脸的不满,但是他会坚持着站在太阳底下。我坚持不了多久就坐在地头树荫下等着下晌回家。麦收的季节伙食出奇的好,全白面的馒头,咸鸡蛋每人一个,腌蒜苔炒鸡蛋,配一碗糖精勾兑的凉水,吃的那叫一个爽。

儿时的记忆——夏

收回的麦子运回麦场来,麦场是我们的另一个乐园!金字塔式的麦垛密麻麻的布满了整个麦场,考验着家里堆垛人的手艺,它的形状具有科学的稳固性和防水性。我们最喜欢玩的都是从电影里学的游击战,地道战。在自己家的麦垛底下掏一个洞,几个小伙伴挤进去,晚上主动要求看麦场。其实就是为了玩,看着满天星斗,大人们说着本村里的家长理短、邻里纠纷、海阔天空的天文地理、奇人怪事的历史典故,邻村的男婚女嫁、红白喜事应有尽有。我们小孩子听不懂,不一会就睡着了,那时候孩子都是野生的,家家都是三五成群,根本不用担心跑丢了!即使吃饭的时候也是大多数在家就行了。半夜常常会下起雨,我们又重新钻进麦垛洞里面。又热又刺挠的,继续做着美梦。泥土味的空气铺满鼻孔,沁人心脾!

儿时的记忆——夏

那时候,家里穷,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屋里放东西的台子都是我爹用砖和泥垒起来的,院墙也是用泥巴混合麦秸杆的土墙。吃饭没有凳子,桌子也就是烧香用的泥台子。家里最值钱的莫过于猪圈里的一头猪,院子里跑的十几只下蛋的母鸡了。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去地里干农活,父亲农闲的时候就在附近的集市上卖老鼠药、虱子药补贴家用。等上了小学,我就开始跟大人学做家务。因为个头儿太小还够不着锅台,就站在小板凳上做饭,刷锅洗碗。我要负责烫猪食,喂猪。去红薯地里割红薯叶子。切白菜帮子掺到饲料里喂鸡,喂猪������。

儿时的记忆——夏

后来我爹又去集市上买了一只母羊回来,我放学后又多了一个差事放羊薅草,中午放学回家,拿起一个窝窝头边吃边去村头地里薅草。周日和伙伴们一起去地里薅草放羊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如果玩的太嗨了,薅草的数量不够我们就用小棍子把仅有的一点草支起来让它蓬松着,当然回到家要马上把草散开来,如果运气好可以碰到别人家的猪刚刚拉的屎,于是马上画个圈圈住它,回家拿铲子铲回来,可以积肥用。

儿时的记忆——夏

夏季是一个农闲的季节,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家北大坑里抓鱼,找个罐头瓶子放点馍花就行。大点的鱼直接放点盐用报纸一裹打湿了水,放到火上烤烤。别提多美味了。大坑里洗澡其实就是玩水。全身涂上污泥,一个猛子扎下去瞬间变色。坑边的斜坡上糊上泥,泼上水,然后坐在高处自上而下的描出一条美丽的下划线。前提必须得一丝不挂。不过那时候也没有见过谁穿着裤衩戏水的。风险就是斜坡上粗糙树枝和玻璃碴,一次大哥的屁股开了花,血流如柱,着实吓到我了,至今心里还有阴影。村里的每个孩子都是戏水的天才,扎猛子憋气,狗爬式扑腾,溅起的水花像飞艇的螺旋桨。我怀疑人类本来就是水生动物,天生嘻水!娘喊破嗓子也不上来。“再玩会”是我们永远的措辞。

儿时的记忆——夏
儿时的记忆——夏

黄昏的时候听到最好的消息就是: “村里的宝顺去乡里拉电影机子去了”,这个消息就像是一颗原子弹,立刻就炸的人人皆知了!我们敦促着娘快点烧汤。(村里人管晚饭叫烧汤)。我们的心早已经飞到了街上,远远的已经看到一块白底黑边的方形影布,高高的挂在大街中央。凭着经验我们首先预判一下电影的观看方向,这个非常重要。吃饭回来看到自己的凳子孤单的在影幕背面,那将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然后用脚在地下画圈。再飞快的跑回家拿凳子占阔,(就是位置的意思)一手搬一个,来回跑二趟。并且凳子之间故意拉大距离,预留好塞人的空间,给哥哥姐姐们使用。这个时候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我发现人类之间的一切矛盾都是空间和物质的争夺战。她说刚才已经画好了圈⭕,我说没有看到,只有放了凳子才算数。好在大家都不记仇,一会又勾肩搭背搂搂抱抱的好伙计了。

儿时的记忆——夏
儿时的记忆——夏

娘和姐姐坐下来的时候手里还要拿着活,一般都是泡过水的麦杆,捆好夹在腋下,双手十指飞快的上下交错,吐出来的就是草帽的原材料草辫子,五米左右一逛。大概可以卖二毛钱。用来贴补家用。我们身上的衣服鞋子都是姐姐用掐辫子赚钱买来的布料。那时候父亲从来不坐下来和我们一起看电影,他一般都是和男人们在背面蹲着看,如果再有一颗树,就妥妥的超级享受了。父亲看电影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中间要回家巡视几次,担心小偷趁机行窃,尽管那时候家里也没有啥东西可偷,也没有被偷的历史,算是形式大于意义吧!电影开始前先启动发电机。然后耀眼的灯光撒满大街,当时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家里也可以有这么光亮的灯泡。观影前我们最喜欢把手做出各种的姿势呈现在屏幕上,互相攀比着。通常都是小狗和飞鹰的平面图像。电影演的都是地道战,地雷战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等的战争片,后来改革开放的片子和农村题材的故事片,我们游戏的题材大多都是来自于电影和画册书。 那一街的欢声笑语给我童年生活添加了缤纷色彩。

儿时的记忆——夏
儿时的记忆——夏

在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乡村,除开看电影,听评书便成了我们所有故事的另外一个素材来源了!说书、唱戏、玩马戏也给酷热的夏季带来一股清流。下午的老槐树下,晚间的胡同口,一桌,二登,一个瞎子拉弦子,一个打鼓说书唱戏。秦琼秦舒宝,黄豹救师傅,寇准背靴,岳飞抗辽,直听到:“预知后事如何,咱们明天接着听”,这时候我们才回过神来,中间其实已经睡过几次了,听的啥不重要,玩才是永恒的主题。开场前的小段最喜欢,说书的爱逗拉弦子的。都不要花钱,只要轮着管饭就行。最早的艺人就是混口吃的。后来就挨家挨户捐点杂粮啥的。不像现在一切都是围着钱转!大姐最喜欢听说书唱戏的,常常不自觉的跟着学,嘴里总是哼着各种唱腔。据说一度差点去学唱戏了,还是娘给劝了下来。算是早期的戏迷发烧友吧!

儿时的记忆——夏
儿时的记忆——夏

濮阳的雨季主要集中在农历六七月份。夏季的雨总是来的猝不及防,畅快淋漓。大人们忙着疏通改流水道,而我们却修坝蓄水,光着脚丫踩着大大的水花,互相溅踩伤害着。把别人家的猪羊往水里赶,甚至拿自己做的木箭、洋火枪、弹弓射它们。下雨天让人郁闷的就是父亲常常宣布因为下雨没有干活,晚上就不做饭了。手里总是拎着几个刚刚摘回来的甜瓜、面瓜、酥瓜等等让我们充饥。感觉吃不饱。在那个粮食不够瓜菜代的岁月里吃是一个大问题。乡亲们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吃了没?恭维人的话就是:您又胖了。如果你说:你咋恁瘦呀?那算骂街得罪人了。村里的榆钱,槐花,红薯叶,白杨树的毛毛虫,灰灰菜,苦麦菜,扫帚菜,金瓜花等等一切都是可以吃的。但是主角还是红薯。叶蒸着吃,杆炒菜,红薯切片晒干后用栅栏围起来吃一年。做出来的窝窝头苦中带点甜味。做漏面鱼,或蒸或拌就是美味了。那时候家里有好吃的也都是紧着奶奶吃。譬如窝窝头里加点玉米面做的饼子,那是我们孩子不能碰的。偷偷的拧一嘴嚼着真香。父亲常常大大方方的拧几快,母亲看到了总是说:那是咱娘的伙食,你嚐点就中了。尽管馋的我们流口水。但是孩子不干活,就不该吃好的。想想现在有啥好东西都紧着孩子吃,感觉有点过分溺爱了。母亲的高贵品质潜移默化的滋养着我们,令人肃然起敬!

儿时的记忆——夏

在收麦种秋的假期里,我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帮大姐带孩子。那时候的农村都是大孩子带小孩子,小孩子带幼孩子。抱不动就背,背不动就领着,反正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不跑丢了就行。待久了就和她们村里的小伙伴们混熟络了,交了不少的好朋友。冷不丁离开他们村,着实让我想念了一番,下次又去的时候便聚在一起,谈论着各自村的趣谈怪事,诉说着思念之苦,商议着下次也到我们村里玩的计划。

儿时的记忆——夏

夏日的午后,村里孩子们常常口袋里装着蝈蝈笼子,腰里别着洋火枪,脖子上挂着弹弓。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和伙伴们动手制作的。材料也是自己寻摸来的。抓老鼠,罩麻雀,逮蛤蟆,追兔子啥的三五成群,家前家后,房檐屋顶,上蹿下跳。来去一窝蜂似的,到处都是我们的脚印和身影。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更加没有电脑、游戏,每家有的只是一窝一窝的孩子。谁和谁有点纠纷摩擦,拌嘴磨牙啥的都无伤大碍也不可避免。自己也都能够解决,一般不会闹到大人那里去。倒是在家里面兄弟的纠纷比较激烈,父母除了解决孩子们的吃喝拉撒,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调解兄弟姐妹之间的纠纷。一般都是小的沾光,大的挨打,跑起来围着胡同转。闹架时恨不得不共戴天,老死不相往来,鼻涕一把,泪一把。让人家赔吃过食品和用过的 玩具 “家伙什”,还“不要新不要破,单要老一个”,转眼之间便又烟消云散,破涕一笑泯恩仇了!

儿时的记忆——夏
儿时的记忆——夏

说话间,三伏天就来临了,一年中最酷热的时候。滚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大人们手里拿着扇子,小孩子们也都尽量在树底下玩游戏。中午吃饭的时候都各自端着碗,有西红柿鸡蛋汤,拌个黄瓜,炒个茄子豆角啥的,都是自己地里种的,有啥吃啥。手心扣二个窝头,胡同口里蹲成一排。最喜欢喝杂和面面条,配点油盐葱花,左手端碗,右手筷子一抄、一提、一吹,在空中画条优美的弧线,吸吸溜溜的声音此起彼伏。孩子们端着碗跑到伙伴们院子里边吃边玩,交换着吃二口。妇女们家长理短的说着谁家的闺女要出门子了,谁家婆媳又吵架了,爽朗的笑声可以穿过几条胡同。北风的时候家北就是人场,南风的时候就是家前是人场。人以群聚,物以类归。男人们手里拿着烟蹲成一排,妇女们手里拿着针线活坐成一圈,孩子们一窝蜂呼呼啦啦,时隐时现。知了猴的叫声和妇女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弥漫着整个村庄。

儿时的记忆——夏
儿时的记忆——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