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最新指引 :這些場合可以不用戴口罩

科學佩戴口罩,但也不必過於緊張。


口罩,是這次新冠肺炎防控的“大功臣”,既保護自己,又有益於公眾健康,現在已經形成了一種“口罩文明”。


目前,我國疫情防控已取得顯著成效,多地區連續多日0新增。這時,群眾不免也冒出一個想法:“口罩什麼時候可以不用戴?”


官方最新消息來了!


官方最新指引 :這些場合可以不用戴口罩

圖片放大可查看內容


3月1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佈《關於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的通知》,根據當前防控形勢和復工復產需要,對不同場景下戴口罩提出科學建議。


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


01

普通公眾


  • (一)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

防護建議:不戴口罩。


  • (二)處於人員密集場所,如辦公、購物、餐廳、會議室、車間等;或乘坐廂式電梯、公共交通工具等。

防護建議:在中、低風險地區,應隨身備用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戴口罩。在高風險地區,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 (三)對於咳嗽或打噴嚏等感冒症狀者。

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 (四)對於與居家隔離、出院康復人員共同生活的人員。

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官方最新指引 :這些場合可以不用戴口罩

去人員稀疏的公園也可不戴口罩


02

特定場所人員


  • (一)處於人員密集的醫院、汽車站、火車站、地鐵站、機場、超市、餐館、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區和單位進出口等場所。

防護建議:在中、低風險地區,工作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高風險地區,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


  • (二)在監獄、養老院、福利院、精神衛生醫療機構,以及學校的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員密集場所。

防護建議:

在中、低風險地區,日常應隨身備用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人員聚集或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戴口罩。在高風險地區,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其他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官方最新指引 :這些場合可以不用戴口罩

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需戴口罩


03

重點人員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從入境開始到隔離結束)。

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無呼氣閥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


04

職業暴露人員


  • 一)普通門診、病房等醫務人員;低風險地區醫療機構急診醫務人員;從事疫情防控相關的行政管理人員、警察、保安、保潔等

防護建議:

戴醫用外科口罩。


  • (二)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員;指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醫務人員;中、高風險地區醫療機構急診科的醫務人員;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環境消毒人員;轉運確診和疑似病例人員。

防護建議:戴醫用防護口罩。


  • (三)從事呼吸道標本採集的操作人員;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氣管鏡檢查、吸痰、心肺復甦操作,或肺移植手術、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員。

防護建議:頭罩式(或全面型)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防護器,或半面型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防護器加戴護目鏡或全面屏;兩種呼吸防護器均需選用P100防顆粒物過濾元件,過濾元件不可重複使用,防護器具消毒後使用。


官方最新指引 :這些場合可以不用戴口罩

以上內容為《科學戴口罩指引的通知》具體內容


看完上述,你會發現只要不是重點人員、職業暴露人員或特定場所人員必須戴口罩(或更嚴格的防護),在自身健康、不接觸隔離人員、不去人員密集場所、不是高危險地區的普通公眾是不用時時都帶口罩的。


比如:正常居家、去人少的公園、下樓拿快遞、開車上班的路上等場景是可以不帶口罩的(外出需隨身備用口罩)。


官方最新指引 :這些場合可以不用戴口罩


春暖花開,疫情已大幅度轉好,小鹿相信疫情終將過去,大家距離脫下口罩的日子也不遠了~


但是,在目前的情況,我們雖不用像之前一樣緊張,但也不可掉以輕心。面對病毒,我們除了科學戴口罩,也不忘勤洗手、常消毒、多通風,提高自身體抗力


提高體抗力,是自我修養


要點一:吃


春夏養陽,專家建議根據自己的體質,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中藥湯劑或藥膳進行調理增強體質。


而在疫情期間,通過食補也是良策


多補充各種水果蔬菜,增加豐富的營養。如草莓、藍莓、西蘭花、香菇等。維生素C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可以更快的提高自身的免疫系統。優質的蛋白質,如雞蛋、瘦肉、牛奶、豆奶、豆腐黃豆等,可增加自身抵抗力。另外還可攝入橄欖油之類的食物,這類食物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調節人體的血脂代謝。


官方最新指引 :這些場合可以不用戴口罩


要點二:穿


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的脫掉棉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這時,病菌易乘虛而入襲擊機體。


通常來說,15攝氏度是一個臨界值。低於這個氣溫時,最好繼續“忍受” 一下厚重衣物帶來的不便;而當超過這個溫度時,則可以考慮脫點衣服了。


官方最新指引 :這些場合可以不用戴口罩


要點三:動


運動被譽為最經濟、有效的健康促進方式,既健身、又健心。


運動鍛鍊可幫人減少精神上的緊張、增加心血管機能、“沖洗"肺部細菌、 提高身體免疫力、降低沮喪等。


官方最新指引 :這些場合可以不用戴口罩

居家運動可做八段錦、太極拳等。就一般強度的運動而言,如快步走、爬樓梯等,每次30~60分鐘的運動量即可。


除了提高抵抗力,運動也能有效地預防或緩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所以,切勿因疫情在家,而長時間而不運動。


要點四:寬


心安身自在,心寬福自來。好的心態是給自己最好的“心靈免疫力”。


研究發現,當悲觀者積極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時,體內和免疫相關的白細胞數量會增多,身體狀況能夠得到顯著改善。


官方最新指引 :這些場合可以不用戴口罩

送給你們一個超治癒的笑容~


好心態能帶來好的睡眠~心態與睡眠這兩者都與人體免疫力密切相關,可以通過穴位按摩,耳穴埋豆,艾灸,針灸等改善睡眠,穩定情緒。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相對於每天睡7 -8小時的人,每天只睡4小時的人,血液裡的流感抗體只有前者的50%。


官方最新指引 :這些場合可以不用戴口罩

本期就講到這啦,想了解更多關於日本精密體檢或慢性病管理的信息,歡迎關注【小鹿國際健康】或私信小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