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记忆:山村疫情没有城市惨重,但却在人们心中刻下惨痛的印记


瘟疫记忆:山村疫情没有城市惨重,但却在人们心中刻下惨痛的印记

庚子鼠年,一个叫新型冠状病毒的家伙闯进中国人的生活,将强大的人类杀得人仰马翻。幸好中国人及时觉悟过来,万民同袍,齐心竭力,与这个肉眼看不见的家伙展开殊死搏斗,医务人员在前冲锋拼杀,其余人等在后严防死守,终于扼制住病毒的攻势。

我是严防死守的一员,每天睁开第一眼就是看疫情的数据,一串串数字在眼前跃动,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串串数字,每一串数字后面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不知多少家庭在为之悲为之喜。

瘟疫记忆:山村疫情没有城市惨重,但却在人们心中刻下惨痛的印记

抚今追昔,闲来无事我便翻看人类疫情史。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瘟疫如影随形,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瘟疫的描写;《中国疫病史鉴》记录,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小型瘟疫更是数不胜数。每次疫情,都能让当时的社会为之战栗。史书中每每有“流尸满河,白骨蔽野”“疚疫大作,十室九空”“家家有僵尸之病,室室有号泣之哀”等描述,透过文字也能触摸到惨绝人寰的悲凉。

翻开文成县志,里面也记录着建县以来至1990年我县传染病的情况。记录的种类有霍乱、鼠疫、天花、病毒性肝炎、伤寒、脊髓灰质炎、麻疹、疟疾、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氟病。数一下,记录在案的大小疫情有30多次,死亡人数达到277人。在后期的访问调查中,我还发现,县志记录并不全面,现实的瘟疫数据要比记录的大得多,程度要惨烈得多。

瘟疫记忆:山村疫情没有城市惨重,但却在人们心中刻下惨痛的印记

山村地阔人疏,交通不便,瘟疫没有城市惨重,但足以在人们心中刻下惨痛的印记,它给人们的不仅是死亡的哀伤,更可怕的是茫然无助的恐惧。在我们山村一带,将瘟疫称为“黄毒盅”,“给黄毒盅擂掉”是对人最恶毒的咒诅之一。

有一个故事,说古时有一个老好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生气,无论对谁都笑脸相迎。有人想看看这人发怒的样子,就偷偷地在他门口放了一个稻草人,上写着“黄毒盅”三个字,意为黄毒盅上门。这是一个特过分的玩笑,那人打开门看见了,却仍然不生气,笑眯眯地将稻草人请到中堂供起来,每天烧香祭拜。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黄毒盅神来了,对他说,不久这一带将会发生一场大瘟疫。你去大量收购杨梅,将杨梅用某药材浸泡,晒干用箩筐装好,这是治瘟疫的良药。此人半信半疑,但还是依法去做了。不久瘟疫真的铺天盖地而来,良医无可奈何,官府手足无措,但吃了他特制的杨梅干就好得一干二净,因而人们纷纷前来购买杨梅,杨梅卖完,人们就来拿装杨梅箩筐的篾条,竟然也能医好病,一场瘟疫就在几筐杨梅干中烟消云散。

故事寄寓了古人好人有好报的愿望,也寄托了人们战胜瘟疫的美好憧憬。可惜,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的好事,瘟疫也没有喜剧的结尾,留给人们的永远是苦痛的回忆。

瘟疫记忆:山村疫情没有城市惨重,但却在人们心中刻下惨痛的印记

留给邻居赵老师痛苦回忆的是痢疾。1947年,赵老师爷爷奶奶得了痢疾,两人不断腹泻,家人想尽办法,用尽了药,都没有效果,前后21天两人就相继去世,爷爷时年五十七岁,奶奶五十一岁。我与一个行家说起这件事,行家说痢疾不可能这么凶猛,大概两位老人当年得的是霍乱类更危险的传染病,只不过当时人误认为痢疾了。是否是这样,已无从考证,赵老师也说不清了,但这次传染病带来的悲痛与惶恐却永远铭刻在他心里。

关于痢疾的灰色记忆父亲也有,说是十来岁的时候,大约在1947年前后吧,邻居的一个堂兄弟得了痢证(痢疾),整天拉稀,村里人说这是传染病会死人的,于是奶奶就安排一群兄妹大逃亡,逃到邻村外婆家躲起来。堂兄弟却很幸运,不知吃了什么药,坚强地挺过来了。

瘟疫记忆:山村疫情没有城市惨重,但却在人们心中刻下惨痛的印记

真正给父母抹上痛苦回忆的是脊髓灰质炎,山村里叫小儿麻痹症。大约是1964年吧,我姐姐一周岁上下,已经能在凳子上扶着墙壁左右走动了,正当大家夸奖姐姐开步早时,姐姐却身体发热了,哇哇地哭。因为体温不是很高,父母就没当回事,只管忙自己的事,以为不久就会自愈的。不久姐姐果真不发烧了,也不哭了,但却死也不肯走路了,父母还骂姐姐变懒了。过了很久才发现事情不对,姐姐双脚完全没力气了。母亲才抱着姐姐来文成医院就医,医生说,来迟了,治治看,就给姐姐针灸,治了一段时间,双脚慢慢有了力气,也活络了好多。医生说,有希望,现在春节放假,等春节后再来。但过完春节,父母就忙农活了,家里又没钱,一天过一天,带姐姐去医治的事就这样拖过去了。母亲现在说起那段往事还抹眼泪,说对不起姐姐,那时借点钱再去治一回,姐姐也许就不会双脚瘫痪了。

给我岳母留下恐惧记忆的是脑膜炎,大约是1959年,岳母还是十二三岁的小孩,突然听说邻居爷爷身体发热头疼,不久邻居奶奶也发热头疼,还呕吐,大家急忙找药医治,但均无效,病情进一步加重。于是就有人说,大约是中了什么邪,大家又张罗请神许愿,但这里还没开张,两位老人就突然去世了。岳母姐妹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外出,不久又听说邻屋的一个小姑娘也得病了,头痛、发热,她家里人非常害怕,急忙送她到镇里医院就医,医生说是脑膜炎,不知怎的,医了几天,也死了。村人都吓呆了,将小孩关在家里,不让出门,不知是谁说的,吃甜菜可预防脑膜炎,于是一家人猛吃甜菜,最后也的确没有染上脑膜炎。

瘟疫记忆:山村疫情没有城市惨重,但却在人们心中刻下惨痛的印记

称得上惨烈的是邻村下垟的1952年春天,宁静的山村,猝不及防被天花搅得鸡犬不宁,全村三百多人,竟有三十多人得了天花,而且大多是十五岁以下的小孩,整个村庄弥漫着恐惧的灰云。没得病的,父母将小孩赶到楼上,不让下来;得了病的,四处找药医治,据说最好的是羚羊角泡水喝,但羚羊角不是家家都有,因而大多数的小孩只得吃清凉解毒的草药,有的甚至用尿桶疮烧灰泡水喝,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小孩接二连三死去,一户张姓人家两天内死了两个小孩,考地自然村两兄弟在两小时内先后死去,全村一共死了十七个人。那个春天,全村哀哭声惊天动地,直到今天,我去询问老人时,老人还是一脸哀伤。

我对瘟疫的记忆是从点宝与吃糖丸开始的,点宝是在手臂上划个小伤口,然后就任之发炎,痒痒的,最后留下一分硬币大小的疤。开始小孩都有点怕,医生说,哪个小孩勇敢就奖你一粒糖儿,不勇敢就没糖吃。果真,点了宝,医生就给我们一粒圆圆的糖,而且点宝也不怎么疼,因而一群小孩都乐意接受了。后来才明白,点宝是种牛痘,是防天花的疫苗;糖儿其实是糖丸,是防小儿麻痹症的。

瘟疫记忆:山村疫情没有城市惨重,但却在人们心中刻下惨痛的印记

打预防针是上小学的事了,消息灵通的同学说,下午全班同学都要打针,我们不信,没病为什么要打针呀。但一上课,校长老师带着医生进来了,我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喘,女同学更是吓得要哭出来。校长说,大家不要怕,这是预防针,打了就不会生病。医生说,一点也不痛,哪个同学勇敢先打?我后排的同学就站起来,说我不怕痛,我先打,老师就表扬他,同学真得上去打了,说一点也不痛;我也想被表扬,心里吓得直打鼓,但还是说我也先打,医生一针戳进来,我也学同学的样子勇敢地说一点也不痛,眼泪却差一点从眼眶里滚出来。

当时打针其实是注射麻疹疫苗。麻疹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山村最普遍的一种传染病,而且死亡率很高。山村里称之为做小客,说是每个人都必然会做的,没做过小客的在世上还只是一个客人,只有做了小客才真正算世上的人。反正迟早会得,大家也就不防备,因而每次麻疹来袭时,村里小孩就接二连三得病,先是身体微热,咳嗽,然后高烧,皮肤就出现皮疹,先是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这一过程父母如临大敌,整天护着小孩。不能让皮疹出得太快,也不能让皮疹出不出来,体温太高了,会把人烧坏,就要用凉茶替小孩解毒,盐卤拌黄泥用布包好敷在小孩身上降温;小孩皮疹出了一半不出了,这是最危险的,将会死人,就要给小孩吃“发”的食物,促使皮疹发出来;还要防止小孩挠痒,挠破了将会留下疤痕。直到小孩皮疹从头出到脚,然后按顺序消失,父母才长长松一口气。当时的家庭,往往是几个小孩一起得麻疹,服侍了这个又要服待那个,一个过程下来,父母累得脱了一层皮。我得麻疹时,恰好我邻居一个堂妹也得麻疹,她爸爸外出有事,没把她看护好,不幸去世了,这事将母亲吓掉了魂,她守着我三天三夜也不敢睡,等我病好了,母亲也病倒了。

瘟疫记忆:山村疫情没有城市惨重,但却在人们心中刻下惨痛的印记

我还得过黄疸,我记得是读小学一年级,村里小学生接二连三得了黄疸,我的尿也变得浑黄,母亲就带我去诊所看,医生看了看我的指甲及眼睛,就说我得黄疸了。学校就让我不要去上课,我挺高兴,还是与朋友无忧无虑地玩。母亲给我吃药,我印象里,主要是草药烧兔肉,让我一碗一碗地喝汤,汤有点气味,有点涩,不好喝,有时只喝半碗就逃走了,不知是药起了作用,还是我的免疫力强,后来稀里糊涂就好了。长大了才明白,当时我得的黄疸其实是甲肝,这是一种自愈性很强的病,可见在所有得过传染病的人当中,我还是挺幸运的一个人。

瘟疫记忆:山村疫情没有城市惨重,但却在人们心中刻下惨痛的印记

女儿出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了,国家已开展计划免疫,给婴儿建卡造册。一出生就开始注射疫苗,后来定期按计划打预防针。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注射疫苗成了最重要的事。医生说,现在的小孩真幸运,打了疫苗,就不用担心什么瘟疫了。我也相信现代医学已战胜了瘟疫,女儿这一代及他们的后代再不用担惊受怕。不想我们还是太天真了,其实瘟疫时刻躲在暗处,时刻睁大眼睛窥视着人类。人类在进步,他们也在进化,人类一旦犯错,它们就会席卷而来,而且变得更凶烈,更惨烈,非典是这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是这样。

人类,真得要时刻警醒呀!

文 / 周玉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