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的漢室宗王都去哪兒了?為什麼不出來匡扶江山社稷?

傳到漢末的正宗的漢室諸侯王有:

  東海王劉強的後人劉羨,在位20年,曹丕受禪後,降為崇德侯,這裡是名號侯,不享受是實封侯爵待遇。

  沛王劉輔的後人劉契,曹丕受禪後,降為崇德侯。

  東平王劉蒼的後人劉凱,在位41年,曹丕受禪後,降為崇德侯。

  任城王劉佗,曹丕受禪後,降為崇德侯。


東漢末年的漢室宗王都去哪兒了?為什麼不出來匡扶江山社稷?


  琅琊王劉容,在位8年後來死去,琅琊王中斷。之前,琅琊王的弟弟劉邈在獻帝面前稱讚過曹操,曹操很感激劉藐,所以建安11年又立劉容子劉熙作為琅琊王,劉熙在位11年,即建安21年,劉熙策劃渡過長江,被誅,國除。建安21年正是曹操成為魏王的那年。

  彭城王劉祗,在位7年,,曹丕受禪後,降為崇德侯。

  下邳王劉宜,在位幾個月死去,沒有兒子,所以建安十一年國除。

  梁王劉彌,在位40年,曹丕受禪後,降為崇德侯。

  淮陽王劉皓,遭遇黃巾逃跑,建安十一年國除。

  甘陵王嗣子被黃巾殺死,建安十一年國除。

  濟北王劉政無子,建安十一年國除。

  建安十一年多個封國被廢除,另外對曹操關係良好的琅琊王被續封,猜想可能是曹操對河北的戰鬥順利,權力進一步擴大的結果。

  河間王劉陔,曹丕受禪後,降為崇德侯。

  濟南王劉開,曹丕受禪後,降為崇德侯。

  建安十七年,漢獻帝的幾個兒子封王,劉熙為濟陰王,劉懿為山陽王,劉邈為濟北王,劉敦為東海王。許靖聽說曹操給漢獻帝幾個兒子封王,說:將欲歙之,必姑張之;將欲奪之,必姑與之。其孟德之謂乎!同年,荀彧去世。次年,曹操就封公了

  漢末比較有作為的是陳王劉寵,繼位不久,夥同前國相魏愔祭天,雄心不小;另外又很擅長弓箭,武力值不低,所以在黃巾起義實能保全封國,歸附他的百姓十多萬,關東軍討伐董卓時,劉寵還自稱輔漢大將軍。同時國相駱俊也比較能幹,兩人共保一郡國平安,劉寵也是一方頗有實力的諸侯,但是不幸碰到袁術,袁術派人將劉寵、駱俊刺殺,陳王就斷絕了。

  東漢的王爺封地較小,只有一郡、幾縣之地,另外漢廷對郡國的控制也加強,東漢郡、國並稱,郡太守和國相地位類同,都是中央直接任命,諸侯王不決定國相人選,也不能治理郡國百姓,只吃封國內的賦稅維持王爺水準的生活。

  碰到亂世,社會秩序潰敗,不少王爺被黃巾亂兵追著跑,國相又聽從各軍閥指令,連給漢獻帝上供都做不到,給諸侯王上供就更別想了,後漢書記載:

  是時諸國無復租祿,而數見虜奪,並日而食,轉死溝壑者甚眾。夫人姬妾多為丹陵兵烏桓所略雲。

  王爺們風光幾代後,落得個財產、老婆被搶劫,自己捱餓苟活的悲慘境地。

  所以漢末諸侯紛爭,劉虞劉表劉璋劉繇劉岱等非王爺的宗室,都比漢室正牌的王爺們出名多了。

  有些王爺熬到曹魏,從王爺降為崇德侯。東漢的王爺們降為崇德侯後,家人和後代處於“禁錮”狀態,直到司馬炎建立晉朝,才恢復自由。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