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穩崗就業”一把火,力兜民生“保障線”

點燃“穩崗就業”一把火,力兜民生“保障線”

就業,位居“六穩”之首,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就業穩,則經濟穩、社會穩、人心穩。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招工難”成為企業復工復產的重要障礙之一;與“招工難”相對應的是,因招聘活動受限,“就業難”也成了擺在人們面前的現實難題。

就業問題不解決,企業復工復產就缺少人才要素;復工復產受阻,就影響企業運營、宏觀經濟。而更重要的是,就業保障線被拉低,意味著很多家庭就失去了直接經濟來源,影響到民生冷暖。

對沖“招工難”“就業難”矛盾和衝突,尤需政策加持,打通“疫梗阻”, 盤活就業崗位和人才資源,讓企業能招到人,社會勞動力能找到心儀的崗位。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對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引導農民工安全有序轉移就業、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加強困難人員兜底保障、完善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等五大方面作出政策安排,為各地加大就業扶持、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指明瞭方向,打開了思路。

湖南是製造強省,也是經濟大省。不僅中小企業多,而且工程機械、設備製造、文化產業等業態也實力雄厚。如何在疫情防控大勢下保障企業用工需求,特別維護好承載著大量基層勞動力的中小微企業正常運轉,對促進經濟上量、穩住民生民本至關重要。

政策護航兜住“就業線”。穩就業,關鍵要抓住企業,以企業的有序運轉,崗位的正常供應來穩住就業的“基本盤”。湖南省委、省政府深知疫情對企業的影響,針對存在的產銷鏈斷裂、經濟資本緊張、原材料供應不足等現實問題,早在一個多月前就推出了防疫期間6條穩就業措施,從保障重點企業用工、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等方面實施政策護航,拿出真金白銀來對沖疫情對企業的影響。

與此同時,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推出穩就業“硬”舉措。長沙出臺援企穩崗“十三條”,邵陽實施“一對一”就業服務,湘潭出臺十二條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一系列政策“藥方”,精準為企業“配藥”,有效化解了穩崗就業的“疑難雜症”。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大多數工業大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均超過90%,廣東、浙江、山東、江蘇、湖南等超過95%。湖南位於為數不多的省份序列且超出全國平均線,政策作用不言而喻。

當好穩崗牽線熱心“紅娘”。線下招聘活動受阻,線上“雲”招聘充滿生機活力。根據湖南人才市場消息,全省2020年新春系列大型人才交流會計劃從2月1日開始,24場招聘會將提供就業崗位4萬多個。本該線下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就業活動,因為疫情影響不得不按下“暫停鍵”。

思路一變天地寬。湖南審時度勢,積極擁抱互聯網,全方位整合企業和人才資源,推出“雲招聘”“湘就業”微信公眾號等系列招聘求職矩陣。僅“湘就業”湖南公共就業服務平臺上線8天,便實現小程序訪問人數32.4萬人、瀏覽量578.2萬次,求職成功轉化率高達60.04%;與此同時,“同心戰疫、在線湘約”湖南網上公益招聘月活動也火熱開展,吸引成千上萬企業前來招賢納士。人才與企業在平臺“湘”約,牽線“紅娘”促成越來越多的人就業,成為政府站臺為企業和求職者撐腰、牽線搭橋精準對接的生動實踐。

精細幫扶力促精準“戰貧”。農民工進城攬工、貧困人口就業,始終是就業幫扶中需要兜底保障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湖南51個貧困縣現已全部脫貧摘帽,剩餘19.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湖南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堅持扶上馬送一程,安排專門力量,從貧困地區為包括藍思科技、比亞迪等在內的生產企業招兵買馬,安排“復工直通車”、務工專列等,將富餘勞動力統一輸送到長三角、珠三角等務工需求大省,協同推動戰“疫”戰貧“雙輪”並驅,對儘快修復經濟、持續擦亮經濟底色、保障民生民本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楊柳青青,草長鶯飛。疫情之下,湖南穩崗就業有聲有色,這離不開全省上下“一盤棋”,始終把民生作為最大的政治來抓的堅定意志。善於創新創造、矢志奮鬥湖湘兒女,要持續發揚愛崗敬業精神,在企愛企、在崗愛崗,在戰“疫”和發展的雙軌上跑出加速度,展示新風采,助力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