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李沧算市区,西海岸为什么不算市区?

2018年的第五场雪


国务院2015年批复的青岛东海岸为老城区,西海岸为新城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新区,经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自2019年行使省级经济管理权限,青岛港口的吞吐量97%在西海岸新区,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科学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将主校区设立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青岛经济的GDP的1/3多(比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城阳的总和还要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难道青岛西海岸新区还不就是青岛的新区吗?


海西60277382


这可能是误解。李沧算市区,西海岸也算市区。

现在青岛市的行政区划是七区三市,市南、市北、李沧、城阳、黄岛(西海岸)、即墨、崂山七个区都是市辖区。原则上,都叫做市区没有问题。

不过如果严格去话来说,李沧是属于主城区,或者说已经并入了主城区。但是西海岸新区还是独立的,跟市区连接并不紧密,毕竟跨海了。

不过具体情况更复杂一些。原先的时候,青岛市实际上是七区五市,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城阳、黄岛、崂山七区,胶南、即墨、莱西、平度、胶州。2012年,市北和四方合并,黄岛区和胶南市合并。2014年国家在黄岛区行政区划基础上成立西海岸新区。2017年10月即墨市改为即墨区。最终才形成了现在的区划。

可能,很多人觉得原先的胶南市和即墨市不属于市区,但现在都属于板上钉钉的市辖区了。

实际上,我们在退休待遇计算时,对于市区的退休人员在基本养老金之外可以领取开放城市补贴每月35元,而下属的县级市是没有的。

现在西海岸新区的退休人员都有这一部分待遇,所以正常来讲李沧和西海岸都是属于市区的。当然,一个是正儿八经的老城区,一个是新区。


暖心人社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黄岛人(西海岸新区),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青岛市区仅包括市南、市北、李沧、四方这四个区。


西海岸(黄岛区)虽然名字上带区,并且经济比较发达,现在更是青岛市的发展重心,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离传统市区位置太远,而且隔着大海,交通也不便利,所以青岛的老市区人在思想观念里并没有把黄岛区作为市区的一部分。

另外黄岛区是一个新兴的区域,黄岛的发展得益于1984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立。十几二十年前,这里确实算不上市区,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现在漂亮唐岛湾一线以前是一片烂泥滩。随着国际级开发区的设立和青岛港转移到黄岛前湾码头以及后来各种政策的支持,这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纷纷来这里扎根落户。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青岛开发区)是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青岛开发区于1985年3月28日正式动工兴建。1992年,开发区与原青岛市黄岛区体制、区划合二为一。1995年在薛家岛街道设立了省级凤凰岛旅游度假区。2006年,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设立;2008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设立。2014年6月西海岸新区成立,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面积2096平方公里。

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包括原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原胶南市全部行政区域, 其中陆域面积约212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 。西海岸新区战略定位为国家级新区,享受省级行政待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 。山东省重点开发区域,打造山东新高地。是中国自贸区青岛门户。是国务院批准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处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内,处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之间核心地带,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优势,是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欧亚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 。

在全市范围来看,2018年西海岸新区GDP总量占全市的29.3%,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高于全市2.4个百分点;把目光延伸至全省,西海岸新区GDP总量超过省内7个地级市(含莱芜市)。


灵感天下


原因有五点:

一、早期角色:

所谓“市区”,指的是青岛的“老城区”,最早版本是市内三区,即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以前的青岛并不大,市区就这么几十平方公里。

李沧区和崂山区,在当时是老青岛的郊区,因此也在城区扩容时扮演了近水楼台的角色,成为主城区的第一批新成员。

黄岛和主城的互通,是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建成之后才实现的。以前完全靠轮渡,东海岸和西海岸基本都是有生意往来、货物运送、走亲访友的情况下才会走动,基本上没有家在这边,上班在那边的情况。

所以胶州湾在当时就像是市区与非市区的一道屏障。

二、现在角色:

黄岛的新规划、新定位基本上跟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同期进行的。黄岛、胶南合并后并改名是因为被规划为国家级新区,与主城的交通衔接也是因为区域规划级别的大幅提升。

黄岛扮演的角色是大型综合功能区,属于新区,是市区一部分,但不属于“主城区”。因为主城区的定义是以老城区和人口高密度区域组成的核心区,并不包括新区。因此新区和主城区是平行存在的,但都属于市区。各地都是如此,不单单是青岛。

三、规模原因:

虽然同样是“区”,但黄岛“区”的规模可是大的吓人。

主城区的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崂山区+李沧区,以及二批纳入市区的城阳区,总面积加一起只有黄岛区的一半大。想想看是一个什么概念?

如果这样还不够直观,那么用倍数表达一下。黄岛区面积是市南区的70倍。

所以原本市区只有一千平方公里,黄岛设区以后,市区直接就变成2000平方公里。

而且面积是主城区的十倍,这等规模怎么可能纳入主城呢?

四、欠开发区域过大:

了解了黄岛的面积,大概也就明白了前海一线才占黄岛的多少?

如果黄岛区只包括漓江路沿线和长江路沿线这个区块,那么面积也就相当于市南区和崂山区西部这么大,那当然是可以纳入主城的。

但这个区域的面积还不足80平方公里,只占黄岛区总面积的4%,所以即使这里很繁华,那其他96%的区域加一起才多少人口?才几座高楼?

就算黄岛山地面积大,占比也就三分之二不到,那也还有至少500平方公里的区域处于欠开发状态。这个开发比例和人口密度放在任何城市都不会被纳入主城的。

五、工业区面积过大:

现在加工类、运输类企业扎堆去黄岛和即墨落户,这不是因为竞争力原因,而是主城区已经没地方给这些占地面积过大的企业安排位置。所以黄岛现在重工业太多了,石化、造船、造车、早集装箱……

所以这样一个以重工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的新区,人口密度低、面积那么大,与主城没有陆路衔接,也没有充分的融为一体,当然是跟主城不搭边。但这里说的只是不算主城,不是不算市区,黄岛早就是市区了。


城市发展报告


题主的问题是不准确的,市区:一种含义是指(行政区划)内的地域,另一种含义是城市辖区内地理景观具有城市特征的地域。按行政区划来说不只是黄岛,城阳即墨都是市区。从区内地理景观来说,黄岛前海一线市区无疑,当然区域面积过大,很多地方城市建设没有跟上。

从实际角度来说,是不是市区重要吗?西海岸新区在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三,山东省各区县级市GDP连续十几年排名第一(未合区前黄岛GDP总量全省区县排名亦是第一)。西海岸18年GDP3517亿,增速9.7%,市南区GDP1203亿,增速7.3%,市北区GDP832.2亿,增速7.4,崂山区GDP697亿,增速8%,即墨区1413亿,增速8.4%。大家对GDP总量可能没有概念,山西省会太原的GDP2800多亿人口400多万,GDP和黄岛区差不多,但黄岛人口100多万。

18-19年西海岸有19个百亿大项目,500亿东方影都(已拍摄好莱坞大片长城、环太平洋2,国产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一出好戏等)、500亿中铁博览城、580亿融创海洋高新项目、600亿中化科技城等等,西海岸中德生态园总投资453亿元,涵盖新能源、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包括德国北康普、德国苏菲瀚玛、塔塔汽车、海尔工业4.0、力神新能源基地、奥德隆石油、新西兰生物降解、中欧基因工程等等。

优质的环境吸引众多的大学,中央美院黄岛校区,中国石油大学(总校)、山东科技大学(总校)、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黄岛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黄岛校区、对外经贸大学黄岛校区、中科院青岛科教园、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清华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滨海学院、青职学院、港湾学院、黄海学院等等。




琴知岛


李沧区前身沧口区,曾是青岛最最重要的区!百分之八十的产业工人在李沧区工作!80年代前有一个工人的身份是一件非常令人自豪的事情,所以培养了沧口人一种独特的气质!从外表和气质上就能一眼分别出城市人还是农村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减少污染沧口化工厂很多),沧口区各个大型或特大型企业陆陆续续搬出了青岛城区,造成大量的下岗职工,但是由于受到良好的企业文化教育,这些人没有闹事没有报怨(除极个别人),默默地承受着离职的痛苦自主创业直至退休!现在!说实话繁华不再属于沧口,但是,沧口是最安逸的一个区!当年的工人大多已退休,拿着高退休金(相对来说)享受着各种社会福利待遇,活的潇洒自在!社会是变了,荣颜也变了,但是改变不了那些曾经是产业工人所特有的自豪洒脱的气质!!


正声75


拿西海岸和李沧来攀伴没有可比性。因为自解放前,李沧区的前身沧口就是市区。说一下1994年重新划区划之前沧口区的辖区范围你就明白了,那时的沧口区南至北岭,北至南渠,东至老虎山,西至海沿。94年把胜利桥以南划给了四方,与李村等原崂山区的地域合并为李沧区。因此李沧区一直就是老市区,而且因青岛市历史上的大部分工业都在沧口,所以李沧区在青岛市的发展建设上曾有着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海岸发展得再好也不能改变李沧区的市区定位,总不能因为西海岸不是市区,把李沧区也改成郊区吧?


三石371


热点象限,专注为您答疑解惑。

老婆是青岛本地人,所以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从区划变更来看:

青岛地区最早叫“胶澳”。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当时的胶澳设防,是青岛最早的建制雏形。先来看几次区划变更: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当时全市划分为七区。往近了说,青岛近几年应是七区五市,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城阳区、黄岛区、崂山区七区,胶南、即墨、莱西、平度、胶州五市;

2012年,市北区和四方区合并为一,黄岛区和胶南市合并为一;

2014年6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黄岛区行政区划基础上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

2017年即墨市正式改为即墨区。

以上数次区划变革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七区三市,所以从区划角度来讲,李沧区属于正正经经的老城区,而西海岸也是市区,只不是是新区。

从区域地形来看:

题主产生问题的大部分原因应该是地域问题,西海岸新区即便是以前的黄岛市南市北等主城区是隔弯相望,在海底隧道和胶州湾大桥建成前,主要靠轮渡往来,很少有当日去当日达的的上班族来回往返,给人的印象是去主城区像是“进城去”,但现在海底地铁1号线都马上要通了,西海岸和主城区的联系也愈发紧密。今年黄岛区喊出的口号是建设青岛市区的后花园。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

西海岸新区上半年GDP是1800多亿稳居第一,是第二、三、四名的总和,而李沧排到了第10名(不说倒数第一了)没有什么可比性的。

从行政级别来看:

西海岸新区是新成立的国家级新区,更是比李沧区要高半个级别。

所以啊,西海岸新区当然算市区,而且是十个李沧区都顶不上的。






热点象限


90年代前青岛市区:市南、市北、台东、四方、沧口。黄岛从胶南县划出独立建区,原崂山县一分为三:以原县政府驻地李村镇为界,李村以南大部设崂山区,李村以北大部设城阳区。李村镇与沧口区合并,设李沧区。市北先与台东合并,后与四方合并,成现在的大市北。老青岛所谓青岛市区,即原市内五区范围。由于沧口曾是青岛的工业区,所以李沧区是市区,观念上,对李村镇的部分,很多人还会认为是“农村”。客观上,黄岛、李村、崂山、城阳、即墨这些新市区,从语言和民俗上与老市区还是存在明显差异。在语言和民俗上李村、崂山、城阳、即墨比较相近,以前同属一个即墨县。


爱思考的雨滴


你别看现在李沧这个熊样,但是这可都是老青岛人居住地,自解放前沧口就是市区而且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很繁盛的,沧口四流北路四流中路那几家国营企业以前哪个青岛人能进去工作那可是有路子的人,李村别看比沧口繁荣但是它在老青岛眼里那还是农村,破烂的沧口反而很亲切,最简单区分在李沧你能听到两种方言,一种沧口话一种即墨腔,而黄岛在大部分老人印象里那都是郊区蛮荒地,更别提胶南了,在青岛的市区划分不是繁荣度,是历史沉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