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教学研究室研究员杨晓峰:线上教学,关注“三度”

杨晓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狙击战捷报频传,网上教学也备受全民关注。“停课不停学”已成为网络高频词,既有对主播教师的点赞,又有对“线上教学”诸多问题的吐槽。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适应,再加上上级文件对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进一步指导和规范,许多中小学校都已找到了适合学校的“一校一策”,好多教师和学生也实现了“教学双边”的大转换,真正实现了翻转课堂。

经过对线上教学开展情况的调研,针对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线上教学要有深度。

因不能上新课,教学内容受限,好多老师觉得上了几节课之后无新的教学内容可上。我觉得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备课:

一是疫情防控教育再深化。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要用好疫情防控这本教科书。向学生讲勤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更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这样做可以阻断病毒传播?病毒从哪里来?人与野生动物该如何相处?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如何?怎样才能保护野生动物?进而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与疫情有关的科普知识,让有条件的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寻找答案,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再深入。结合近日教育部党组印发《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引导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防疫阻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在共情上下功夫,在弘文上下功夫,在力行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疫情防控一些先进人物的育人功能,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像“逆行者”钟南山院士,“英雄院长、白衣战士”刘智明,歌唱家韩红,快递小哥汪勇等等,都是感人肺腑,震撼心灵的真实故事,让学生结合鲜活的事例去思考什么是爱国?什么人才是英雄?用真实的事例感染学生,让爱国情融入个人的血液和生命,筑牢每个人心中的英雄梦。

三是生命教育再深刻。疫情既是一次灾难,也是对人性的一次大考。白衣天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奋战一线,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3万余人纷纷请战支援湖北武汉,还有医院建造和改造现场与时间赛跑的施工者,物质保障服务者,社区工作者等等,但还有与这些英雄形象鲜明相对的拒绝隔离者、强行闯关者、隐瞒外出者、传播谣言者等等,甚至更丑陋的违法犯罪者等等。这些灾难中形形色色的人性值得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如何承担个人应有的责任。

线上教学要有广度

线上教学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要打破课本束缚,挣脱学科界限,照顾全部学生。

一是开发课程资源。围绕疫情防控、爱国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科普知识、新闻事件等,设计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综合性实践学习等多元学习,也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设计本土化学案。以项目、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德智体美劳全课程育人。

二是持续指导跟进。20分钟到30分钟的直播,要有与学生必要的互动,课堂活动设计要有可操作性,便于课堂的适时指导;课后通过教师个人空间、电话咨询、QQ在线、微信群等进行答疑辅导,持续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线上个别指导,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是选用网络课程。网上各类课程资源浩如烟海,可以甄别筛选适合学生学情的现有教学资源,为我所用。

线上教学要有温度

不能因为冰冷的屏幕阻挡,让我们的线上教学也变得冰冷,线上教学一定要“目中有人”。

一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因学生持续宅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焦虑,因此难以专注学习,不同程度的存在其它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安慰、情绪疏导、学习引导、方法指导等尤为重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关爱,让线上教学变成爱的教育。

二是引导学生好学乐学。线上教学学生学习的环境是家庭环境,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缺少集体学习氛围,如果教师只是生硬的教,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效。因此教学内容要有生动的事例,鲜活的知识,教师要有网络主播的“黏合力”,让学生有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学习成果交流与知识建构过程,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是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线上教学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利用这次难得的亲子共育的机会,亲子共读一本书,共同查找资料,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完成一次作业,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线上教学丰富而温暖。

只要坚守教育初心,落实立德树人,用我们教育人应有的担当和使命,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做好线上教学,相信在这段艰难的时期一定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