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抑鬱症患者認知偏差的“低自尊”,陪伴在身邊親友需做什麼?

“低自尊”是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


抑鬱症患者對他們優秀的品質常常出現認知偏差,在他們的人生過往任何階段的閱歷經歷中只要觸碰到他們的優秀品質傑出的能力,都會讓他們感覺自己不夠好不夠優秀。


他們較低的自我評價是抑鬱症患者的觀念中尤為重要,並且需要儘早改變的一部分。


瞭解抑鬱症患者認知偏差的“低自尊”,陪伴在身邊親友需做什麼?


在一些對他們來說特別優異成績或重要貢獻的方面,他們一般會非常不切實際的貶低降低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一位傑出的大學教授會懷疑自己的基本智能(智商);

一位充滿魅力的社會精英堅持認為她的外表令人厭惡噁心,時時語言貶低自己;

一位成功的商人堅信他沒有真正的商業頭腦,而且還感到自己的企業馬上瀕臨破產。


一位熟悉的朋友,在路上可能沒有看見他,沒有和他微笑打招呼,他就會傾向於認為自己低人一等。

一位寶媽在路上碰上另一位帶著孩子的寶媽,她們都會一貫認為自己做的不好是個壞媽媽。


在與家人、同事、戀人、愛人、剛認識的朋友在一起總是把別人的需要放在首位,盡一切努力來滿足他人的的要求,委屈自己。做事做人方面對自己強烈的不認同所產生的自卑心理。受盡委屈期望獲得的別人認同。


特別害怕與人發生矛盾或者衝突,一旦發生矛盾或衝突馬上就會不自覺的妥協,產生這種原因多數是在童年時期長期處於弱勢地位,缺乏獨立,自尊感低。


如果做事優秀,別人誇讚他,或者別人對他非常的好,照顧他,他會覺得非常的不自在。產生的原因可能在童年的成長過程中,一直處於一種不重要的地位,我不值得別人對我好的長期固有的想法,處處看輕看低自己,所以,當有誇讚時非常的不自在,感覺有壓力,無所適從。


較低的自我評價適用於個人品質如能力、美德、魅力和健康;有形無形的收穫;或者為人父母或配偶中的表現。但是,在這些方面抑鬱症患者進行自我評價時,傾向於放大所有失敗和缺點,並且輕視和忽視所有對自己有利的優點特點。取得不少成就後,總是感覺自己是僥倖得來的,對自己成功會過激的絕對的否定。


如何挽救低自尊?


去找回自信+自尊!


如果正好有機會促膝而談的時刻,陪著他身邊的親友,試著不要說話,讓他盡情說。你只要認真的傾聽,讓他把想說的話儘量讓他慢慢的說出來,真心實意的陪伴在他的身邊,此刻不要去附和他的態度或評論他的低自尊的判斷,是你給予他最好的禮物之一。如果他都講完了,邀請他能和你共同去鍛鍊,不妨順勢鼓勵他參加

常規的運動(一定要能出點汗的,但不是暴汗),身體活力上去了消弱低自尊的力量。


堅持適當運動,讓思想改變大腦的運動比身體的運動還要多,運動促使他們體內產生了內啡肽,讓他們的生命獲得真正的穩定感。


瞭解抑鬱症患者認知偏差的“低自尊”,陪伴在身邊親友需做什麼?


平時的體態不妨做一個小小的調整:

昂首挺胸,面帶微笑。哪怕什麼也不做,自信水平就會自然上升。如果總是彎腰曲背板著臉,就只能增加焦慮和畏懼感。


我們改變不了長期養成的固有思維,以及困擾自己的錯誤觀念。那麼從改變我們的體型姿態開始。讓自己看上去自信一點,學會相信自己,才是自信和自尊的前提。


思維的改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重要的第一步是你有想要改變現狀想法,才能幫助到你自己,否則誰也幫不了你。


如果你有低自尊的狀態,不妨試試!


請就不要放棄。


瞭解抑鬱症患者認知偏差的“低自尊”,陪伴在身邊親友需做什麼?


最重要一條,

自己要 “心懷希望” ,在你選擇任何治療的康復方案的路上,“心懷希望” 是最有力的首要的選擇。最終找到自己的出路,並迎接康復。


改變認知思維,改變不合理的信念。


人不是被某個事件所困擾,

而是被自己對於這個事件的看法所困擾!


照顧好自己,

幫助自己一步一步實現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