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观园乃随园论”的轰然倒塌,新红学大厦也倒塌了!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随着“大观园乃随园论”的轰然倒塌,新红学大厦也倒塌了!


胡适如获至宝,在1921年发表的《红楼梦考证》引用了袁枚的这个观点。至于采用的理由,胡适是这么说的:“但我们考随园的历史,觉得此说未必无因”、“他应该知道这园的历史,似不致胡说……”

原来,胡适也仅仅是猜测袁枚的话应该不像是“胡说的”,因此就采纳了袁枚的这个“胡说”。

就这样,袁枚这句随口说说的猜测之词,因合一些人的胃口,被奉为了真理。于是,胡适的这座新红学歪楼,以一个“猜测”叠加在另一个“猜测”上,骇然矗立在了两大“胡说”的浮沙上。

随着“大观园乃随园论”的轰然倒塌,新红学大厦也倒塌了!

经过近百年的“添砖加瓦”,这座楼越盖越歪,越来越邪乎,甚至演变出“最后史湘云嫁给《红楼梦》作者”的满纸荒唐言来。更怪异的是,这一百年来几乎没听到几个反对的声音。要不然这座“胡说”之楼早就轰然倒塌了。

所以笔者有时在想,研究《红楼梦》这一大群所谓专家学者的人数不算少,研究的时间也不算短,难道就真的没发现这座楼存在异样?如果他们是认真看过《红楼梦》的,如果还有一点点良知,是断然没胆量说出这样话的。




要知道坐在高台之上,众目睽睽下仍继续胡言乱语,得要多大的勇?笔者有时不得不深感佩服。

这是因为要推翻极其荒唐的“随园论”,只需随便引用书中十四个字足矣!

随着“大观园乃随园论”的轰然倒塌,新红学大厦也倒塌了!

这十个字便是出现在第十八回文中的:“楼台高起五云中”和“芳园筑向帝城西”。

大观园建好后,元妃亲笔题诗:“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随后,元妃也命宝玉等人各题一匾一诗。

“楼台高起五云中”和“芳园筑向帝城西”,分别系惜春和宝钗所提。诗中的“五云”,是指皇帝所在之处。见清·陈梦雷《立秋后一日至都门即事赋感》:“遥向五云深处望,低徊今昔倍辛酸”。而“帝城”,是指皇宫。

随着“大观园乃随园论”的轰然倒塌,新红学大厦也倒塌了!

所以,这十四个字已指明了两件事:

第一、明确指出“大观园”坐落在帝都。

第二、明确指出“大观园”坐落在皇宫的西边!

而“随园”乃何方神圣也?它不过是一座位于南京的私家小园林罢了。按新红学的考证“曹雪芹”是江宁曹孙,意味着“曹雪芹”是清朝乾隆年间人。而清朝的帝都明明在北京,而非南京!故,何来的“大观园者乃随园”一说?

随着“大观园乃随园论”的轰然倒塌,新红学大厦也倒塌了!

难怪袁枚之孙袁祖志要删去《随园诗话》里“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这句话,他认为祖父袁枚的这两句话,乃:“吾祖谰言,故删之”!

其实,元妃开头的一句“天上人间诸景备”,即可推翻毫无常识性的“随园论”,又何须劳驾后面十四个字矣!

正所谓: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红楼梦》实乃大清皇家事,而不是什么江宁曹家事!

随着“大观园乃随园论”的轰然倒塌,新红学大厦也倒塌了!

更多大清宫闱秘史的解密,详见《赖晓伟重评石头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