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李卫知道高福是雍正毒死的吗?你怎么认为?

红雨说历史


在《雍正王朝》中,李卫曾经面临过一次严峻的考验,一旦没有经受住考验,迎接他的将是灭顶之灾。

而这次考验,就发生在坎儿被毒死之后,李卫回京述职之际,那么有一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在思考。那就是李卫跟坎儿是发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会相信年纪轻轻的坎儿死于疾病吗?

如果不相信,他知道真相吗,为什么不去调查?

一、

坎儿被毒杀之后,邬思道突感不妙,急忙去探望,却为时已晚,悲痛不已的邬思道长呼一声:

“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很多人也认为,派坎儿去送信给老八胤禩,完全是邬思道瞒着老四胤禛做的事,他心中也知道这件事做完以后的后果。也有人认为,邬思道派坎儿去送信,实际上是奉了老四胤禛的命令,等于是借邬思道之手杀掉了坎儿。

但是很多人也想不通,老四胤禛为什么一定要杀坎儿,留着他不行吗?

答案是不行!

坎儿至少犯了四个错误:

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男人,往往忠诚度也大打折扣,别看他表现得像是很爱小翠,实际上他就是靠下半身思考的男人,一个妓女就把他搞定了。雍亲王府虽说规矩多,但是像坎儿这种高级家奴,弄几盘菜喝点小酒并不是不可以。可惜明明老四胤禛有令,让他们这几天避避风头,坎儿却仍然招摇过市去买醉,最终被下套,供出了百官行述之事,这就是不忠!

其次,发现犯了错,不去找老四胤禛,而去求助邬思道,瞒着主子在下面做事,老四胤禛会饶他?饶了他这次,那么下一次他再跟邬思道密谋什么事情,不通过老四胤禛,咋办?

再次,杀掉坎儿,也是警告邬思道,不要瞒着主子做事,这是最基本的一条准则。不管你做的这件事是有利还是有害,你以为是在救坎儿,实际上是在害他,那么以后你们这些在府邸做事的人都掂量着点!

当然,杀掉坎儿,也是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有了背叛的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对于规矩多的老四胤禛来讲,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二、

可以说坎儿的死,是他咎由自取,那么对于他的好朋友李卫来讲,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李卫跟坎儿同样都去过万永当铺,老四胤禛交代他俩藏一下,必然不可能只给坎儿讲,实际上在李卫跟翠儿鬼混的时候,他就哭着跟小翠说了:

“翠儿,我要走了……就为了万永当铺卖假当的事,四爷怕人家认出我,因此要撵我走!”

所以,对于李卫和坎儿来讲,谁能离开京城,谁就是安全的,所以李卫才灵机一动搞了鬼混这一出。即使没有坎儿醉酒这回事,老四胤禛也会找另一个理由,要么赶他走,要么让他永远开不了口。

不要觉得老四胤禛做不出这种事情,想想他即位后的第二天,邬思道临走时嘱咐老十三胤祥的话吧!府邸里做秘密事情的人恐怕要……别说坎儿这种小叫花子出身了,即位当晚邬思道都差点被干掉,幸亏提出了半隐方案。还有那个府邸管家太监高毋庸,也是派人杀坎儿的人,雍正帝即位后,大家还见到过他吗?

所以,老四胤禛这个人表面上笑呵呵,其实那是笑里藏刀,杀人毫不手软!

但是我们看剧情,不管是杀儿子弘时,还是杀年羹尧,或者诺敏、张廷璐,他都有过表态。那么作为府邸的高级奴才坎儿,他好像从始至终都没有表过任何的态啊?

其实不对,在坎儿送信之前,老四胤禛去见了府邸的大和尚,有了一番对话。老四胤禛说着闭上眼,眼前又是大河,又是大山的,其实就是表明江山近在眼前,要不要拿?

大和尚也聪明,知道他此举是何意,也给了一个回答:

“有江山便不该有我,有国便不能有家。”

正是这句话,江山近在眼前,还会吝惜一个小小的坎儿吗?后来这个大和尚也没有再出场过,难道也应了这句话?

三、

坎儿就这样被毒死了,这个消息传到李卫耳朵里时,则变成了坎儿是生病医治无效死亡。

李卫其实是怀疑的,结合之前他跟翠儿讲的话,说的老四胤禛要赶自己走,那么他也会思考,坎儿是不是被赶走了?而且他这次被派往年羹尧身边为了什么?

还不是监视年羹尧啊,那么作为李卫来讲,自然也会考虑,四爷又会派谁来监视自己呢?

正是有着这种担忧,他再次回京的时候,是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宁可远远就下轿步行到雍亲王府,离老远就喊着“主子”,也不敢露出一丝不敬:

“做粮道了,小气得连轿钱都舍不得啦?”

从后面李卫做官的表现来看,他还真不是小气到这个程度,完全是做给老四胤禛看的:

先是步行见主子,老远就喊“主子”,放低身态,把成就归于主子的教诲,这一点比年羹尧进京要强的多;其次,对主子没有秘密而言,直接回答,并不是一直走路,只是走了一小段而已,这一点比坎儿要强的多;再次,不仅仅自己对主子没有秘密而言,忠诚无比,自己的儿子也起名叫李忠四爷。

这段见面的表现,老四胤禛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他并不确定李卫对待坎儿的死是什么态度,所以还得增加一项试探:

“你们先去看看福晋,过后李卫到枫晚亭,邬先生那等我。”

其实四福晋那里也有几项考验,不过很容易就过去了,之所以让李卫到枫晚亭,就是因为会路过坎儿的房子。

四、

李卫果然在坎儿的老房子那里沉思难过,回想着曾经的欢乐,连邬思道走到身后都没察觉:

“人已经没了,你就别伤心了。”

随后,俩人开始在林间小路步行,这时候的李卫是把顶戴托在手里,不停地捡落在顶戴上的树叶。这个动作也表明了,他还是很在乎自己的帽子的,帽子就代表地位,体现出他的心情:

“多少人读书十年寒窗求之不得这官帽,狗儿,你要好自为之。”

邬思道并没有给李卫说话的机会,直接就点出了他的心思,告诫他别犯傻,为了坎儿不值得。

最后李卫想通了,也放下了,下了很大的决心:

“邬先生,您说的意思我明白!做人跟做官一个理儿,就是不能忘本!”

邬思道高兴地说了一句:

“孺子可教也!”

这就是对李卫的终极考验,但凡他表现出一丝对坎儿的死不满,他也就离死不远了。

就像《大明王朝1566》中杨金水说的那样:

“有些事不上秤没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杨金水对李玄也讲过,有些事,不知道便是你的福!对于李卫来讲,同样的道理,有些事不要搞那么明白,一旦搞明白了,一千斤都打不住啊,什么叫难得糊涂?

这之后的李卫,再也没有提过一次坎儿,也表现了足够的忠诚,但这种忠诚是真情还是假意?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但是面对年羹尧被处死的时候,翠儿建议他上书保一下,结果李卫怼一句:

“妇人之见!”

我想李卫能走到最后,最重要的并不是忠诚,而是恐惧!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李卫应该是知道的,但他绝不能表露出自己是知道的,更不能为高福感到悲伤和不满。

在《雍正王朝》中,李卫与高福是一对患难好兄弟,二人一起在扬州讨饭,偶遇胤禛和胤祥赈灾,遂被收为潜邸奴才。但进入雍亲王府之后,二人的命运开始走向歧途。



最初高福被重用,李卫只能做一些伺候人的下等工作。但是,在万永当铺赎《百官行述》的过程中,高福先去办差,碰了一鼻子灰。邬思道和胤禛遂定下计策,派李卫拿胤禛的财物去当,然后胤祥以搜脏为由,从万永当铺中夺走了《百官行述》。

在这次差事中,李卫八面玲珑、随机应变的特质展露无遗,并得到了胤禛的赞许。不过,正是因为二人参与了《百官行述》一事,所以胤禛密令他们“消失”,躲起来避避风头。

但“消失”有多种办法,要么放外任,要么被雪藏,还有就是被灭口。李卫深知这一点,于是他抓住了机会。他和翠儿偷情被抓,一方面当然是胤禛看重他的能力,有意安排,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他自己将计就计,顺势而为。但无论如何,李卫都顺利达到目标,与翠儿一起被年羹尧带到四川,暗中担任了帮助胤禛监视年羹尧的重大使命。



而高福则自觉沮丧,自暴自弃,喝酒买醉,被八爷党抓住机会,威胁利诱,最终背弃了自己的主子。虽然后来他找到邬思道求援,邬思道也将计就计,成功利用高福将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交到了八爷手中,间接促使康熙废掉了太子胤礽,但胤禛仍旧杀死了高福。

对于胤禛无论如何都要杀高福,一方面的原因是胤禛有忠诚洁癖,而且表面宽厚,实则心狠手辣,下人只要稍微精神上开小差,迎接他们的就是被杀,更何况是高福这种重大的背叛事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胤禛无法忍受高福与邬思道对自己隐瞒,在他背后自行其是。所以即便邬思道将计就计替高福立了一个大功,但还是难逃一死。而且,胤禛也在用高福之死来警告邬思道,让他不要在自己背后做偷偷摸摸的事,而是要事事禀报。



李卫则一路升任粮道。对于高福之死,他显然已经知晓,此次面见主子,是对他忠诚性的一次重要考核。一方面,当年《百官行述》一事他是亲历者,另一方面,高福之死他也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可以说,在胤禛看来,他是一个比较可疑的危险人物,所以有必要加以考核考验。今后这李卫到底是像高福那样悄无声息地死掉,还是一路高升,成为主子的亲信和股肱,全看这次。

所以,李卫一进了京就和翠儿下了轿子,二人步行前往雍亲王府。看到胤禛,李卫连忙一路小跑过去,高喊主子,还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叫李忠四爷。胤禛看在眼里,自然喜笑颜开,但他究竟表里如一吗?可靠不可靠呢?还需要进一步考察。

于是胤禛说:“你们先去看看福晋,过后李卫到枫晚亭,邬先生那等我。”而此行前往枫晚亭正好经过高福当年的住所。



果然,李卫推开了高福曾经的家门,看到满眼的残垣断壁,不禁悲从中来。这时邬思道从身后出现。

显然,邬思道是带着胤禛交待的任务来的。

他说:“多少人读书,十年寒窗,求之不得这官帽,狗儿,你要好自为之。”

邬思道跟李卫的关系非同一般,李卫不敢跟胤禛说实话,但极有可能对邬思道倾吐自己的心思。所以,邬思道为了避免在间接害死高福之后,不再间接害死李卫,便直接点出了李卫的心思,暗中告诫他,不要在高福的事情上纠缠不清了。

李卫一听这话,明白邬思道此行的意义,也了解了主子的心思,绝口不再提高福之死,只是向主子表忠心,说:“邬先生,您说的意思我明白!做人跟做官一个理儿,就是不能忘本。”



邬思道一句“孺子可教”基本上可以宣布胤禛对李卫的最后考核顺利通过。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李卫向邬思道倾吐对高福之死的惋惜、痛心与不满,他就有可能被胤禛彻底放弃,甚至有可能死于非命。


达摩说


李卫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不然也不会从一个小乞丐成为权倾一时的封疆大吏。

对于高福的死亡,李卫肯定是知道的,死因只能是靠自己猜测了,基本上也能够猜个八九不离十。

高福在雍正的潜邸待了也不是一年两年了,高福死后不可能悄无声息的处理掉,因为他毕竟是在府里面挂了号的,唯一的可能就是报一个暴病身亡。

这个理由在古代是比较司空见惯的,比如许多大牢里的犯人,如果有人想要要他的命,基本上最后都会报一个暴病身亡。

李卫非常清楚高福身体怎样,也清楚高福给雍正办了秘密的差事,所以也就不难猜出高福是死于雍正的杀人灭口。

在剧中李卫做了道台,回到京中述职,在快到王府门前的时候,赶紧下了轿子和翠儿带着孩子走到王府,说明李卫已经成熟了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了,知道了如何表示忠心和尊卑。

李卫来到曾经和高福一起居住的屋子,缅怀过去,心中不免有些伤感。

这个时候邬思道邬先生到来开导李卫不要伤心了。

邬思道和李卫在散步的时候有过一段对话,李卫非常明确的传达了自己的忠心,没有四爷就没有李卫的今天,李卫的命是四爷的。

李卫一定不会忘本,忠于四爷。

因为四爷倒了,李卫也就完蛋了,其实隐晦的意思已经表达了高福是为了不让四爷完蛋才做出的牺牲,不是四爷心狠。


逝去即历史


李卫当然知道!不然怎么能被江湖上称之谓“缠死鬼”?李卫这小子最大的优点就是装傻充愣。只有这样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们在雍亲王府的奴才当中的雍正皇帝手里活了下来,还做到了封疆大吏,荣华富贵一生,并且能够和雍正皇帝处得如同父子一般。

毕竟是电视剧的演绎,这与历史记载当中的李卫有所不同。历史记载当中的李卫,不但有文化,还是一个大户人家出身。而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记载的李卫却是一个乞丐出身,李卫和他的小伙伴高福,还有后来成为李卫老婆的小翠儿,是雍亲王胤禛买来的奴才,他们都出自于雍亲王府。


(邬思道在点化李卫)

李卫、高福以及翠儿他们与年羹尧不同,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年羹尧是雍亲王府里,雍正亲王的家生仔奴才,而且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就是雍亲王的侧福晋。

二月河在他的“雍正皇帝”这部书中也曾经详细描写到李卫心中曾经闪过“可怕念头”,曾怀疑高福是糟了雍亲王胤禛的毒手,但是这念头转瞬既过,李卫不敢细想,毕竟雍亲王胤禛是他的恩人,他不想更不愿把这事加到恩人头上。因此李卫强迫自己接受“坎儿病死”这个事实,选择继续为雍亲王做事,并且要好好做,不敢有丝毫怀疑。
(对雍亲王感恩戴德的李卫)

实际上在李卫的心里,高福不明不白的死,一直是一个梗。不过李为一直可能是这样想的:即使高福是死于非命,也一定是高福做了对不起“四爷”的事,在李卫的眼里,他的“四爷”永远是对的,他李卫不敢往下想,更不敢问。

实际上高福的确事做了,对不起他们认为的“四爷”,实际是雍亲王胤禛的事情。但是本人一直以为这是雍亲王胤禛的一个套,而邬思道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者。所以邬思道在高福的问题上非常内疚。

虽然作为雍亲王的胤禛非常痛恨对自己不忠的人,但是这次高福的下场的确是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他们之间争夺皇位的牺牲品。高福究竟是如何死的?邬思道最清楚不过了。所以邬思道在明里暗里也在点化过李卫。
(高福死前哭的很伤心)

高福做出的事情,我们是痛恨他还是同情他,这儿没办法判断,只能说明高福不具备在帝王家做事的能力,表面上看着挺聪明,实质上与李卫相比差远了,即使是给雍亲王做了事也是抖机灵。

即使李卫不是回到雍亲王府,也会经常想到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高福,因为他们是共患难的朋友,可是当李卫模模糊糊的大概的知道了高福的死可能有蹊跷,但是李卫不敢往下想,他知道在雍亲王府府这个深宅大院内,不但深不可测而且藏着很多他不知道的秘密,反之他也不想知道。

那么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想问一句:所谓登了基的雍正皇帝是否怀疑过李卫知道高福的死吗?我想雍正皇帝一定明白高福如何死的一定瞒不过这位江湖上号称为“缠死鬼”的李卫,所以雍正皇帝谕礼为心照不宣。雍正皇帝与李卫在后来的日子里,如同父子般的相处,是否参杂着对高福的补偿,这个成分不得而知,不过是一种猜想罢了。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了猜想,故事为主,有不同看法欢迎网友们吐槽!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王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252期总268期)


日尧居


《大明王朝1566》中杨金水对自己的手下李玄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事情,不知道便是你的福”。杨金水不告诉自己干儿子毁堤淹田的真相,是为了他干儿子好。因为有些事情,不知道比知道好。对于那些已经知道的事情,有时候又不得装作不知道。比如康熙直到八爷胤禩坑害太子,但还是不揭穿。这便是人们所说的“难得糊涂”,或者是“装糊涂”。

对于一个人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其实看个人的才能就知道了。李卫虽然是一个小叫花子出身的人,没有读过书,字估计都没认全,但是他能够做到督抚这种级别的封疆大吏,绝非是仅仅因为他忠于雍正。换句话说,他能得到雍正的赏识,还是有自己过人的能力的。对于这一点,有八贤王之称的胤禩看得最明白,他也不得不佩服雍正。一个下等奴才李卫硬生生被雍正调解成一个得力的干将。

无论雍正交给李卫什么事情,李卫都能够办好。单凭这一点,李卫就不简单。对于这一点,《雍正王朝》中有多次体现。比如科场舞弊案发生以后,一般人官员是不蹚这浑的。哪怕是三爷这样的亲王,也是尽量避而远之的。当读书人的领袖李绂找到李卫的时候,李绂提出让李卫立刻包围买考卷的伯伦楼,搜人那脏。

此时,李卫掏掏耳朵,听着李绂说完,然后分析说道:

第一、有人在伯伦楼卖考题,未必和能够说明这和伯伦楼有关;

第二,科举考试已经开始很久了,卖考题的人必然已经逃走了;

第三,如果要找证据,肯定是去考场找,毕竟考试买考题就是为了作弊。

后来也确实如李卫所预料的那样,他带着兵马,包围了考场,抓住了作弊的考生。可以说他又是立下了大功一件。

当李卫回雍正府邸的时候,去高福住的院子里面看的时候,李卫多半已经预料到了——高福肯定不是病死的。高福住过的院子破落成这样,多半出了事情。毕竟一个人年纪轻轻突然病死,怎么也不大正常。雍正对此讳莫如深,更是加重李卫的怀疑。

此时,邬思道正好在门口,李卫和他一番交谈,李卫应该已经确定了高福不是病死了。因为邬先生第一句话说的便是:

“人已经没了,你就别伤心了。”

其后,邬先生一直在安慰他,同时不断的提醒他要对雍正怀有感激之情。邬先生是怀有好意劝说李卫,但是实际上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告诉了李卫事情的真相便是高福的确是雍正杀的。试想一下,高福如果真的病死了,为何邬先生要一直劝说自己要对雍正要有感恩的心?

以李卫的聪明,他必定是能够推断出来的。只是他知道了,也只能装作不知道罢了。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由于这段内容是连续剧《雍正王朝》当中的情节,所以仅就连续剧的内容讨论。

李卫到底知不知道高福是被雍正所害?李卫并没有证据去证明这一点,但以他的思维完全可以猜得到,但也只能到此为止了,李卫不可能选择去证实,自然也不会追查高福的下落,尤其是在邬思道提醒他别再想了的时候,李卫有关高福的一切想法只能到此为止。



李卫在回到北京,拜见完雍正过后,虽然剧中没有体现,但按理肯定会在雍亲王府寻找高福的身影,但当他发现四处找不到高福,发现高福已经消失,王府内其他人也对高福避而不谈的时候,李卫肯定会意识到高福已经出了事,也许在这一刻李卫多少还抱着侥幸心理以为高福在另一个秘密战线为雍正服务,可当他在高福的屋子里游走之时,邬思道突然走进来告诉李卫不要再想高福的时候,李卫肯定会意识到高福已经死了。



之前他来看望雍正,雍正却绝口不提高福,王府其他人也避而不谈,邬思道也告诉他别再过问,那高福只能有一个可能,就是触犯了王府中不能说的禁忌,而遭到永远消失,在这样的结果之下,精明的李卫自然不会触碰这个准线,给自己造成麻烦。



其实李卫和高福他俩之间也曾经患难与共,所以更是了解彼此之间的性格,李卫主意多,而高福相对懦弱容易被别人带入节奏,例如在江夏镇李卫及时发现了雍正床底下的秘密,而高福却是一脸迷蒙;前往八爷的当铺骗取百官行述,高福碰了钉子惊慌失措而回,而李卫却可以神态自若的将百官行述骗走,两个人一早就形成了差距,如果两个人始终搭配在一起,高福不至于轻松的落入到别人的陷阱,但李卫被外派出去,而高福则一个人留在不断进行秘密行动、以求夺取皇位的雍正王府当中,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可想而知!在这一点的李卫恐怕心里更加清楚,最后的事实也是如此,在失去翠儿之后,高福在完全没有防备之下,直接落入到八爷给他设下的陷阱当中,成为了间谍,最后惨遭雍正灭口。

其实在高福的问题上,也不能过多的埋怨雍正凶狠,当高福选择背叛雍正投奔八爷的时候,他的悲剧已经注定了,早期他帮助雍正做暗事,现在又改帮助八爷做暗事,就算雍正府饶的了他,八爷在事后会放过他吗?等待高福的只有死路一条!


辽宁资深球迷



李卫必须会知道的,因为雍正肯定会让他知道的。借此敲打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职场驭人之术莫过于此了。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李卫是雍正在九子夺嫡时期下江南带回来的两个小乞丐之一,因为聪明伶俐又很会办事,在雍正登基以后是推行新政的支持者之一,在江苏试行新政也很成功,因此被雍正视为最忠心的奴才,对其是重用不已,最后这个曾经的小乞丐更是官至两江总督。

当然现实历史上李卫并非乞丐出身,而是出自一个富裕家庭,是靠捐钱买官走上的仕途,今天我们只是依照问题回答借此来说说雍正王朝电视剧中的李卫。

雍正当年下江南时带回两个小乞丐,一个最后官至两江总督,那么另一个呢。说起来另一个小乞丐高福的命运就让人唏嘘不已了。本来可以飞黄腾达,结果自己却把自己误了,被老八的管家收买以后,虽然有邬先生的及时劝导,并且听从邬先生的意思将计就计的将太子的亲笔信送到了老八手里,导致了二废太子,但事后依旧被雍正以毒酒赐死,自然是杀人灭口了。

高福赐死之时,李卫正在被外放为县官,是雍正设计安排到年羹尧身边负责监视的。李卫再次回来时候是康熙即将大寿之时,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李卫这时候已经是四品的粮道了。

李卫回来以后,高福早已死了十多年了,曾经居住的庭院早已是破败不堪物是人非了。因此李卫也是伤感不已。

那么李卫知道高福是不是雍正以毒酒赐死的吗?

宋安之认为李卫肯定知道,因为抛去雍正王朝这部剧的春秋笔法带过的剧情。其实这部剧就是一部厚黑学的宫廷政治史,表面上的一笔带过,其实背后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比起今天的职场斗争是高了十万八千里。

雍正是什么人呢,是在九子夺嫡的惨烈斗争之中一路腥风血雨走过来的。(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身为从小接受帝王心术教育的人,御下之术可以说是炉火纯青,自然懂得恩威并施。


雍正在没有登基的潜邸时代,有三个奴才比较得力,一个是年羹尧一个是李卫一个是高福。

结果呢,高福被老八的人买通,自然是赐死下场。年羹尧是一直桀骜不驯,雍正因此又是娶他的妹妹年秋月拉拢,又是压下他川陕总督的任命书来打压。就剩下一个李卫很是识趣,雍正自然是好好经营,像李卫外放第一次回京就可以看出来。

当时李卫身为四品的粮道坐个专车轿子还是很正常的,但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四爷雍正给的。所以还没到王府,就下轿提前步行以示尊重。见到雍正以后,更是说给自己儿子取名为李忠四爷,这种识趣的表现让雍正大为高兴,因此让李卫先去见福晋,然后去枫晚亭去见邬先生晚上一起吃个饭,身为一个奴才能跟主子一起吃饭,可谓是莫大的荣耀。

雍正让李卫去见邬先生其实还有敲打之意,两人见面以后,先去高福住处转了转。李卫是伤感不已,而邬先生趁机说李卫要好自为之,不要忘本什么的。其实就是隐晦的提醒李卫要始终摆对自己的位置,才可以一直走下去。而邬先生在这个时机说出来,很明显李卫已经知道高福是怎么死的了。

虽然李卫做的很好,但雍正还是会怕他会随着官越来越大,而迷失了自己。因此雍正借高福的事情敲打李卫,让他始终摆清自己的位置。

如果各位小伙伴还不信,其实还可以看看后续剧情。

年羹尧在杭州被赐死之时,雍正派时任江苏巡抚的李卫去负责赐死,杭州不在江苏的辖区,雍正专门让李卫去负责赐死,更是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身为当年同样是雍正的奴才,年羹尧为什么落得这个下场,李卫心里清楚。而雍正让李卫负责赐死,其实还是想借机敲打李卫,让他时刻保持清醒,摆清自己的位置。可见雍正对于这个奴才也是下功夫栽培了,毕竟先是王爷后是皇帝培养出一个封疆大吏的奴才很容易,但培养出一个始终清醒,不飞扬跋扈,并且一直忠心耿耿的清醒奴可是很不容易。不然高福和年羹尧也不会落得被赐死的下场,所以高福被赐死以后,雍正肯定会让李卫知道的,借此敲打他,而让李卫去见邬先生更是事半功倍,让邬先生这个聪明人来敲打教育李卫,从而达到恩威并施的效果,借此更好的驾驭李卫。

所以不论是以邬先生在那个敏感时刻说出那些别有用心的话,还是以雍正驾驭手下处于恩威并施中的威来看,高福被赐死,李卫肯定会知道的。从而侧面告诉李卫,忠心耿耿的摆清自己的位置,哪怕是小乞丐出身,当县官当四品粮道,甚至更往上都是小事,但如果不忠心耿耿,今日被赐死的高福就是明天的你。

雍正王朝里面这个高明的恩威并施的御下之术,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现实中如果你身在职场,又正好有一些员工需要管理,那么这个恩威并施的手段还是值得借鉴的。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47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李卫最后肯定是知道的,但是那时候他已经当了很多年官了,知道这种事只能自我安慰,不要多想


小山村的狼哥


应该是知道的,但按照李卫对四爷的忠心程度,他必然是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