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中医现代化?


如果神学的尽头是科学,那么

中医理论现代化一百年内很难

中药现代化一百年内还有可能


残影无处不在


中医现代化的关键就是诊断现代化,是中医能否生存的生命线。

西医诊断之所以能够现代化,就是因为西医采用现代化理论,也就是数理化理论。

数理化理论可以横向联系。

西医的CT,核磁共振就是横向联系的创新设备,在技术上已经超越了西医的范围。

中医的理论是阴阳五行学。

阴阳五行学不能与其它现代化技术横向联系,只能与宗教和算命横向联系。

中医如果取消阴阳五行学,中医的教材全部取消,中医就必须重新编写理论。中医也就不存在了。

2000年以后,中医上层领导机关开始接受科学管理。

在«中医药法»的第十五条指出:«中医药法»是属于«医师法»范围的法律。意思就是结束了"两个不同体系"的观点,中医接受现代化医学的管理模式。

但是,大多数中医粉依然不能接受西医都管理模式。他们提得最多的措施就是要求政府取消学校培养模式,取消医师资格证,让民间中医无证经营。

因此,中医现代化,不仅有理论上的困难,而且还有传统势力的阻扰。中医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


红色土地640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西医已经建立了科学的理论分析方法、电子化的诊断技术、合理的防护措施、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的今天,拥有两千多年历史记载的中国医学,如果不与时俱进,那么被边缘化甚至遭到淘汰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

中医的现代化绝不应该是中医的西医化。不是利用西医的诊断技术来确定中医的问题,不是用分析的思维来代替中医的综合治理,不是用西医的单一化药品来代替中医的“君臣佐使,辨证施治”……

中医的现代化应该以传统继承科学研究的两条腿走路。

这里重点谈一下科学研究的问题。西医得以迅速发展,得益于借助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得从理论上不断地去伪存真,技术上不断地与时俱进。而中医的研究,基本上来说还是中医人的研究。因此,中医的一些基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重要的包括:

1. 中医基本理论的本质问题:如阴阳、经络的本质。

2. 中药的药理药效问题:在每一种药物、方剂的上千种成分中,起作用的究竟是什么?

3. 中药的现代化问题:如不能在传统煎熬的基础上,建立像青蒿素一样直接有效的药品,中医的推广就是一个问题。

所以,只有解决以往各自为战的局面,建立以中医中药、现代物理学、现代化学、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电子工程技术,以及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药剂学、实验动物学等等方面的人才参与的、人才流动性的协作研究机制,才能解决解决这些问题,也才能推动中医的健康发展。


WILLSON39


1,完善中医传承体系,确保民间现有的有一技之长的中医,能够传承中医。

2,完善中医成果保护体系,比如独门秘技,独门秘方。

3,给中医松绑(不是完全不管),创造出“百家争鸣”的环境。

4,建立中医联动体系,各地区、各派、各诊所,有一定自主权,又接受总部统一调度,参与总部发起的各项研发。比如完善人工智能中医体系、完善远程诊断体系。

5,确立一套从小到大的培养体系,即从小学到大学的培养,毕业深造或是拜师中医等,整条路线打通。不要让学中医的最后找不到中医工作或是找不到老师,确保中医培养的人才不流失到西医。

6,中医实行全科+N个专科,即一个中医张三,各方面都懂一点,但更擅长接骨,张三就负责就全科+骨科。同时张三还可以进修其他科室,比如妇科,考核过了就是全科+骨科+妇科。这样便于患者寻求对症的专业中医,提高患者和医生的医治效率。

7,大家补充……



中医养生每日分享


中医的发展至始至终都离不开中医自身的理论体系的,比如目前中药研究是纯粹的西医模式,我认为没有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研究是不会有什么大发展的。但中医目前匮乏理工科人才,致使中医研究多由西医主导,且少有成果。又因为中医理论缺少直观有效的表达。加上外部对中医存有偏见,不被重视,备受排挤,各学科都耻于与中医合作进行理论研究,而中医内部也缺乏数理化的研究应用手段,所以难以将经典理论以现代化的形式诠释出来。目前中医传承比较有效的方式仍是师徒传授加个人实践,还要靠悟性,这就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了,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中医理论的阐述太“古典”太“奥妙”。其实中医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十分有前景,中医所提出的很多现象和观点都是西医没有的,但又无法否定的,我认为中医理论也早以完备,古人用古人的体证方式做了总结,给了方向,现在缺的只是现代化的表达方式,若能实现,那必将带动现有科学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因此中医人在学习和实践岐黄之道的同时,也需要提升对理工科技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正所谓西为中用。或者多学科合作来“翻译”中医理论。而非以现代医学去做所谓的去伪存真,因为这样做只会将中医的精髓毁灭殆尽。

总之从科研的角度看,这就是一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引领未来。



求福求慧


中医现代化应是一个复杂工程,需要认真论证。中医中药是一个亲密系统,医药不能分开。中医现代化要建立新的医疗规范,在疾病定性,定位等方面要表述更清析,更准确。在疗效标准上,要尽量加入现代医疗检验设备数据,重点病人,要做好治疗前后的对比,用证据说话更有说服力。其它如脉象描述,舌苔图谱等都要配套完善。

中药方面,如中药材的鉴别,质量平价,中药有效成份含量评估及提取等,也要科研攻关。

中医药要发展,要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是防病治病的需要,不能故步自封,不能止步不前。要担当时代重任,跟上时代步伐。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国争光,为民族搏采。


薛应来


要中医现代化,第—,首先要吸取中医的精华理论,拼弃中医的糟粕理论,轻装上阵才能现代化。

第二,专门生产对疾病有治愈作用的,有特效的中成药,用中药的实效打出现代化,打出中药应有的特色,并打出国外去。

第三,中药多数是可食的植物,只要是无毒的植物,与食物无多大差异,应彻底像古代一样,像食物一样,像食疗一样地放开中医药,让其自由竞争地发展,让患者和市场机制来来检测中医药,而不能用人为的机制来制约中医药的发展。


东方雾晓


只有大数据技术能够救中医学,对症问诊。药材方面范例有抗病毒口服液,三九感冒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中成药,止咳糖浆,糖衣剂。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可以加速中医现代化,加大研发颗粒的自动制成胶囊剂的大型机器,开方到成剂全自动化,良药苦口利于病,是中医最大的阻碍。让良药苦口成为历史,让等抓药,自己买锅熬药成为历史。恢复赤脚医生从业证书,主要针对农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


alex郭亚军


中医现代化,乍一听,是一个高大上话题,真的要现代化,需要分清楚体与用,体是什么,用是什么?中医与西医的体和用。西医的体就是现实三维空间人的肉体,即形而下的物质。中医的体既包括了三维空间的肉体,又包括了四维空间形而上的经络之体。西医的用是包括了在现代科技中产生出来的各中工貝设备。中医的用,有包括人体本身的器管,望闻问切,还包括了中医产生之后的各种工具。从体上结合,经络是无法现代,肉体可以引进现代西医的徽观学说,丰富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从用上来说,也可以运用现成的西医运用的现代化工具,这就是中医的现代化。从空间的包容性来说,只有高维度空间,向低维度空间的兼容,低维空间只能被高维空间所兼并。现代西方科技不能发现解释经络,就是从低维空间不能发现和解释高维空间。


木林森南火炳焱


民间中医建议:

1.将卫计委中医司和中医药管理局合并,成立中医继承和发展委员会(下称中医委),使中医独立管理中医。

2.成立由名老中医组成的中医委监督小组,负责监督中医委的工作,防止偏离中医正常的发展轨道。

3.废除以西医标准管理中医师的法规,由中医委按照中医自身的规律评定中医师职称和设置临床机构。

4.废除以美国医药标准为中医药标准的规定,由中医委制定符合中药自身继承和发展的鉴定标准。

5.中医法颁布后,由中医委细化和补充各项中医法律和规章制度,现行的医药法规只适用于西医药。

6.将中医的教育权从教育部移交给中医委,鉴于中医药只是中医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全国的中医药大学更名为中医大学。

7.试点成立纯正的中医院校,设立纯中医临床专业、剔除中医院校的无关专业(如营销等),院校教材主课以《易经》《难经》《针灸大成》《黄帝内经》《黄帝外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医宗金鉴》《濒湖脉学》为主,取消无关紧要的教材。在中医院校和民间恢复师承制,将有中医特色的师承制申遗。

8.改革中医院校的招生办法,将文化课和中医知识同时用于高招考试,降低师承者和民间自学者的入学门槛,加大中医院校招生力度,弱化或取消英语晋级考试。

9.汲取日韩的经验,成立针刺、艾灸、正骨等细分专业或中医学校,对合格的针灸师、艾灸师、正骨师等其他理疗师颁发证书,并准许行医。

10.建立纯正的中医医院和诊所,借鉴韩国中医发展经验,取消中医院混用西医输液等疗法,为纯正中医院和院校提供经费保障。

11.恢复民间中医的行医权利,撤销由两名以上的中医师推荐的方法,从事多年民间中医可以经过监定,监控,注册诊所行医,评价中医师合格与否要兼顾疗效和医德。

12.恢复中药店内的坐堂医师的传统,恢复师带徒制度。

      为继承老一辈中医先哲的遗愿,停止一切以欧美医学标准为中医标准的错误做法,防止以中医现代化为幌子削弱和消灭中医,使中医走上有中国特色的自我传承、发展和复兴之路。

该建议继续征集民间中医人士想法,并将向国务院提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