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明吃了東西還總是覺得餓? 你可能是有得這種病的風險


生活中我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還沒到飯點就餓了,或者剛吃完飯沒多久就又餓了。林先生就是這種情況。

"我好像特別容易餓,飯後兩三個小時就餓了,等不到下一餐飯就想吃東西。這是怎麼回事啊?

聽到這種情況,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多吃點!

沒錯,第一種情況是,如果正餐沒有吃夠食物,確實很容易餓。你的食物攝取跟不上身體的消耗,因此身體會提示你"餓"的感覺,讓你再去吃東西。如果一個人連正餐都不想吃的話,沒有"想吃東西"的感覺,說明這個時候身體出了什麼事情了,除卻器官性病變外,很可能是情志所影響,比如不思飲食,這個時候就要檢視下目前自己的生活狀態了,及早調整好心緒,以便更加甜美進食。

第二種情況是代謝出了問題。這個減肥的人群以及糖尿病朋友種比較常見。

先說減肥的人群,減肥的人群一般會控制熱量的攝取,而我們知道提供熱量的三大食物來源是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質,因此減肥的朋友會把一部分主食換掉,換成少油的魚類、海鮮、蔬菜、水果等。很多減肥的人都會做這種調整,而且認為自己並沒有少吃。這個時候也會有餓的感覺。

這樣大幅度的調整了熱量差,身體是聰明的,會感覺熱量不足,會通過發出"飢餓感"提醒你再去吃東西。

可是有人又發現:明明自己吃的比其他人多,為什麼感覺餓的是自己呢?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代謝也不同,比如每日需要消耗的熱量不同。很多女生覺得吃得少好,其實只要保持健康體重範圍內,身體的活力及紅潤的氣色,是營養豐富的食物所提供的!

另外,如果運動量增加的話,因為消耗的熱量增加,因此攝取的熱量要跟上,所以身體會發出"餓"的感覺,想吃更多東西補充能量。

人體對食物的熱量有一定的「補償」能力(energy compensation)。也就是說,熱量吃少了,身體就會感覺到,而且會想辦法通過提升食慾、提前飢餓等方式來加以彌補。雖然這種補償機制不是很精準,但想糊弄身體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再說糖尿病患者, 因為糖尿病或胰島素分泌紊亂而出現食慾增加。可能提示你有較高的糖尿病風險,甚至已經成為糖尿病患者。因此也是糖尿病的早期徵兆以及得了之後容易發生的症狀。一般腰腹脂肪偏多的人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胰島素分泌過多,或胰島素分泌推遲,都可能引起這種情況。用家用血糖計測一下,可能會發現飢餓時的實際血糖水平仍然在正常範圍,比如說,明明血糖是5.6,但已經餓了。這種狀態說明血糖控制能力已經不太正常。

建議去醫院做個葡萄糖耐量測試,不僅測血糖水平變化,還要測一下餐前和餐後1、2、3小時的胰島素分泌情況。

體脂率過高而餐後血糖異常者,胰島素分泌延遲者,以及糖尿病患者,都容易出現低血糖情況。部分人空腹血糖正常,但反覆測定餐後血糖均達到或超過11.1mmol/L,也要被納入到糖尿病治療當中。

從生活方式調整角度說,瘦弱者要運動增肌,腰腹肥胖者、胰島素分泌延遲、胰島素抵抗者都需要加強運動、增肌降脂。飲食中要增加全谷雜豆和蔬菜比例,避免過多油脂,戒掉甜食和甜飲料,按控血糖飲食方式來安排飲食。如果還沒有到糖尿病程度,在飲食運動調整之後,大部分人是可以逆轉到正常狀態的。已經患上糖尿病則需要治療。

還有一種是甲亢,因為代謝率提升,因此總是感覺餓,不僅感覺餓,即便吃的比正常人多,甲亢的人體重還是會下降。

因此,日常生活裡如果發現"餓"的感覺很異常,建議及早關注下自己的血糖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