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只跟素不相識的屠戶張飛,殺人在逃的關羽拜把子?

讀書班


劉關張桃園三兄弟是《三國演義》的絕對主角人物。喜歡看三國的朋友也許會感到奇怪,為什麼一個草鞋販子、一個通戢犯、一個地頭蛇怎麼會走到一起,結拜為兄弟呢?

咱們來看看桃園結義的過程。首先出場的是劉備,劉備這人說是帝胄血脈,中山靖王之後。家裡到他這一代就徹底沒落了,“家貧,販屨織蓆為業”。劉備幼年喪父,“事母至孝”,他叔父還算有些積蓄,就供養他讀書。劉備善長結交,“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

鄭玄非常了不得,那是儒學大家、經學大師,著作等身,名揚天下。能拜在他門下學習,劉備也屬於大儒的弟子。盧植這個人也不簡單,他是鄭玄的師兄,在地方上當過太守,黃巾起義時,在軍隊中當“北中郎將”。公孫瓚是貴族出身,關係網很多,他年紀輕輕就做了官。所以說,不要以為劉備很窮,其實他並不缺少軟資本。

黃巾軍發起起義時,劉備已經28歲了。他站在招兵榜文前嘆息。張飛從他身後冒出來了,問他即然有報國之志,直接報名參軍就對了,為什麼還要嘆息呢?原因是“恨力不能,故長嘆耳”。劉備說的“力”指的是什麼呢?其實是財力,他缺錢。

張飛立即接住話頭,回答說自己“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頗有資財……”。大家注意了,劉備說自己“力不能”,張飛卻說自己“頗有資財”,這說明什麼?說明張飛事先對劉備的情況是做過調查的。馬上就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你劉備真正缺少的是錢。所以張飛是以錢為餌,讓劉備隨著他一齊走。

張飛說他自己“世居涿郡”,但他卻並不是豪門大戶,也沒有混出來個一官半職,他說自己好“結交天下豪傑”,但我們看張飛在後來並沒有遇到過一個熟人,和劉備、關羽完全不同。張飛說他是以“賣酒屠豬”為業,“頗有莊田”,非常有錢。大家都知道,在現代社會,你開個酒莊、肉鋪也必須有一定的底氣來保證正常運營,沒有人來騷擾搗亂,何況是當時的漢末亂世。

咱們看看張飛的兵器――丈八蛇矛,這可不是正規軍隊的制式兵器,也與社會上流行的槍、戟、刀、劍完全不同,絕不是正常兵器。

張飛的貼身護衛是十八騎燕將,來自於燕山一帶,大家都知道,當時燕山一帶多匪寇巨盜,專門劫掠來往客商。

張飛失徐州後,為了報復呂布,他帶著士兵扮成強盜搶走了呂布的馬匹;徐州被曹操打敗後,張飛跑到芒碭山去當了土匪;張飛在多次作戰中所採取的戰術都是劫匪式的伏擊搶劫,特別擅長幹這事。

我們通過張飛來歷不明的資財、性情、兵器、部下成員、廝殺風格、作戰特點和他粗魯的語言來看,這廝肯定不是個良民,有極大可能性以前就是燕山一帶的劇盜。張飛找到劉備,以資財動其心,帶著一幫人為漢朝政權效力,真正的原因就能得到一個很好的解釋――洗白自己的不良履歷和資產。

關羽就很好解釋了,他本來就是個被官府下海捕文捉拿,四處躲藏流落江湖的通戢犯。有了劉備這個漢室宗親大旗的遮掩,進入軍隊,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活動,立下功勞,就徹底洗淨了汙點。

誰來當大哥,肯定是劉備。張飛肯定不行,也許有人能認出他來。關羽也不行,他的畫像有可能就在城門口貼著呢。只有劉備家世清白,還是大儒的弟子,還有一些給政府當公務員的同學、朋友,辦起事來要方便得多。

大家記得,十八路諸侯會盟討董,公孫瓚率部前往會盟,路過德州平原縣,遇到了桃園三兄弟。公孫瓚和劉備寒暄之後,專門指著劉備身後的關羽和張飛問:“此何人也?”

,還詢問了兩人的官職,感嘆:“如此可謂埋沒英雄”。那麼,公孫瓚為什麼特意詢問關羽和張飛呢?公孫瓚以前在國家的北方防線任職,除了防禦匈奴之外,還負責一些地方治安的工作,他也許是看到這兩人比較眼熟,剿匪的時候看到過?或者在上方傳達過來的通戢令上見過?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劉備的文化基礎不錯,關係網較廣,有著很好的軟資本,缺少的是資金和人員。劉備志向遠大,善長於戰略性策劃,也需要關羽這樣的管理層人員,張飛這樣的執行層人員。三個人搭配起來,有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還有資金,人員,這就是一個良好的事業基礎,三兄弟通過共同的目標而實現各自的理想。


饞嘴肥貓鏟史官


江湖就是如此,更何況亂世社會。混過社會的另一面的人都懂得這個規矩,都是難兄難弟,不管認不認識,你從幾年吃完牢飯出來的,只要你能幹,我到門口去接你,讓你當我的兄弟。劉備知道,雖我賣草鞋,但我有志向,這個混亂的年代裡,於儒生做兄弟不如給大字不識的莽漢當領導,頭腦簡單,對主忠誠,打人不含糊,這就是懂得時局的劉備。如果劉備當時的朋友都是讀書人,史冊中劉備必是渺小人物而已。


愛好行者


題目的意思是劉備在未出名前,為什麼會和張飛和關羽結拜,而不是別的熟悉的人。下面我來說說的我的見解。

三人未結拜之前,劉備還未出道,這個階段,是劉備從幼年成長為成年人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劉備的處境比較艱苦,父親死的早,家庭生活也很拮据,只留下了他和母親兩人孤兒寡母相依為命。一直到了15歲,他的叔叔奉獻愛心,支援災區,劉備才得到了放下手中正在編織的草鞋去外出上學的機會。

試想一下,這個年齡,在現在已經是初中畢業上了高中了,而劉備則剛剛入學,基礎肯定相當差,學習成績自然就不可能好,聽課跟不上趟,學習興趣不濃,難免會產生厭學情緒。劉備學習雖然不用功,但在結交朋友上卻不含糊,尤其是和班裡的那些幹部子弟和富家子弟的關係處得都不錯,其中公孫瓚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為他是當時涿州劉太守的姑爺。

但是,劉備雖然竭力跟在這些有優越感的子弟們屁股後面跑,人家對他卻並不感冒。所以,這個階段劉備雖然身邊似乎有很多朋友,但能結為生死之交的卻沒有,不是自己看不上別人,就是別人看不上他。不過,這個階段的經歷也讓劉備認識到了,人生不僅要有朋友,而且要有生死朋友才能成就大事。這為後來劉備能與關羽張飛結拜奠定了思想基礎。

劉備首先是和張飛認識的。張飛是做屠宰和豬肉生意的,產銷一條龍。估計在那個年代,由於戰亂不斷,豬肉價格也相當高,屬於高檔消費品,利潤豐厚,他自然賺了不少錢,在當時的涿州縣也算得上是大款了。

劉備之所以看上了張飛並且和他結拜為兄弟,一方面看上了他的人品,另一方面也肯定與他的財富有關係。果然,張飛在認下劉備這個大哥之後,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家產全部捐獻出來,為他置辦軍事物資和招兵買馬,讓劉備得到了走向江湖開拓事業的第一桶金。

劉備與關羽的結拜,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當時,關羽的身份是一名殺人通緝要犯,身負好多條人命,恰好流亡到了張飛的村子。在聽過關羽講述了自己的經過之後,劉備敏銳的認識到,關羽不但是個有責任感、正義感的人,而且具有很強的武功,是個難得的人才,必定會對自己未來的事業有所幫助。於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劉備拉著張飛和關羽一起結拜了。

劉備和關羽張飛結拜為兄弟,不但得到了物質上的擴充,而且得到了輔佐自己的鐵桿人才。果然,關羽和張飛就是劉備的左膀右臂,不但是親密的革命戰友,而且還是得力的助手,在日後的歲月裡,為劉備的事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老書蟲的書架


劉備28歲那年,官府張貼布告發文招兵買馬。劉備見了佈告,感慨的長嘆一聲!這時身後有人大聲說:*男子漢大丈夫,不為國家出力,為什麼要長嘆?*劉備回頭一看,這個人身高有八尺多,長的豹頭大眼,下巴下長著鋼針般的鬍子,聲音洪亮。劉備和他攀談了解到,此人叫張飛,字翼德。家住涿郡,有很多的土地,自己殺豬賣酒開個店鋪,愛交英雄豪傑的朋友。劉備說:*我是中山靖王的後代,現在黃巾叛軍做亂,我有想想報效國家,可是能力有限!*張飛說:*我把良田,店鋪賣了,招兵買馬,和你一起幹大事!*劉備大喜邀請張飛在酒店喝酒,兩個人正喝得開心高興時,來了一個大漢,身長九尺,鬍子長二尺,臉色紫紅,丹鳳眼,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劉備就邀請他一起吃酒,才知道他叫關羽,字雲長。在家鄉把欺壓百姓的地主惡霸給殺了,在江湖上逃難五年多了。三個人都喝高興了,都有報效國家的理想和抱負。張飛說:*我的莊園後有一個桃花園,花開正盛,明天在園中祭天地,我們三個人結為兄弟,齊心協力,幹一翻大事業!*劉備、關羽都表示同意,這就是三個人走到一起的過程。


隱者康司馬


因為劉備當時只是織蓆販履之輩,空有顯赫的出身,怎奈家道中落,一腔抱負,卻只能為生計奔波。

關羽當時看不慣他人恃強凌弱,出手殺之,逃難江湖,五六年矣,靠賣棗維持生計。隻言片語間就能感受到關羽的義

而當時張飛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證明張飛當時並非草根百姓。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劉備若想實現鴻鵠之志,必須有人相助,然劉備無財,張飛卻是上上之選,可劉備並非豪傑,關羽卻得到張飛的賞識,認可關羽。

張飛性急,看不了劉備的惺惺作態,關羽重義,幾年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缺乏關愛。

劉備恰巧懂得識人之術,馭人之道,投其所好,自然水到渠成。

只是當時的社會階層等級分明,而這種結拜恰好契合當時社會背景。

可畢竟只是《演義》,不屬正史。

《三國志 關羽傳》一語道破:“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

劉備在涿郡鄉里招兵買馬,而關羽和張飛“為之禦侮”, 禦侮就是不讓別人欺侮的意思。劉備起家是很艱難的,他到鄉間去發動部隊,有豪強、地痞來欺負他,關羽和張飛則擔任了保鏢保衛的工作,在這個期間,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劉關張“誓共死之盟”!




觸摸灬未來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是因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有共同的志向。所以相見甚歡,不離左右。

歷史上真實的劉關張,並沒有拜把子,而且關羽的年齡比劉備還要大一兩歲,如果按歲數排,劉備應該是二弟。但是歷史上的劉關張,認識之後,他們迅速形成了以劉備為主,關羽張飛為輔的局面,相約報效國家,扶保漢室。所以他們如影隨形,寸步不離。

一、扶保漢室、報效國家是他們共同的理想。

東漢末年,朝廷無道,宦官當權,民不聊生,黃巾軍揭竿而起。在這種情況下,三個沒有多高社會地位的年輕人,賣草鞋的劉備、殺豬的張飛、做小生意的關羽,因為機緣巧合遇到一起,三人一交談,大家都有共同的理想,於是就團結起來,準備為國盡忠。

二、不甘人下,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想法一致

劉備自己宣揚自己是劉氏宗親,中山靖王之後,但是中山靖王光兒子就一百二十多了。到了劉備這一代,早已破落,所以劉備做一番事業,光宗耀祖的想法極其強烈。而且劉備從小跟隨名師學習,文武全才,結交的都是豪傑,賣草鞋純屬讓生活逼的,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但是這位英雄突然發現自己有一個天大的機會了,他也就不想賣草鞋了。

關羽,武藝絕倫,以做小買賣為生,現在天下大亂,官府徵兵,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張飛,三人之中最有錢,殺豬賣酒生意好。但是張飛力敵萬人,從小學武,肯定不是為了長大以後開豬肉連鎖店或者開大型養豬場的。

所以,三個默默無名的年輕人,有共同的理想,有一身的好本領,性格相投,義氣深重,一見如故,就組成了創業小團隊,轟轟烈烈的幹了起來。





f夢飛翔f


★劉備心思純熟,他知道欲成大事這兩人會是好

幫手。

★關羽張飛出身平民跟早沒落的"中山靖王之後"沒有本質上的階級隔離。

★關羽張飛性格純良本領大,能征善戰,在那個軍閥混戰的時代,有這兩人成左膀右臂,成功也會可望可及。

★劉備控場能力強大,能駕馭手下。






冷月視角觀世界


首先正史上當時是不可能結拜的,因為當時還沒有這個風俗,結拜興起時間具體不可考,但象徵結義的“金蘭”一詞是在南北朝時的《世說新語》中第一次出現。但不結拜不代表沒有兄弟情,從後來結義都是拜劉關張可以看出,這三人的兄弟情是有目共睹,日月可鑑的。

歷史需要細品,其中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下面先來看,劉備何時結識關羽和張飛的:

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這是《三國志》中形容劉備的,熹平四年(175年)15歲的劉備開始遊學,中平元年(184年)劉備起兵討伐黃巾軍,那劉備“交接豪俠”的時間必然是在這段時間內,劉備的成長一直都是眼見的,遊學的時候結識了公孫瓚,並“兄事之”,恰好後來張飛對關羽也是“兄事之”,但並沒有人說劉備和公孫瓚結拜了。而且劉備還找了個好老師,盧植

而這些爭附的少年中,應該就有關羽和張飛,現在人想起關張的形象都是一個髯長三尺,一個燕頷虎鬚,但須知關羽和張飛也年輕過,假如劉備遊學3年,18歲回到家鄉開始交結豪俠,那此時關羽的年紀大概和劉備相仿,而張飛還是十五六歲的小夥子。

少與關羽俱事先主

這是張飛傳中的原話,古代男子十五歲束髮,所謂的“少年”一般指十一歲到十五六歲之間的男子,也就是說劉備遊學一歸來,張飛和關羽就是最早一批追隨劉備的人。這裡再擴展一點,在這批追隨劉備的少年中,還有一個牛人,魏國後來的邊防大將——牽招。《初學記》中記載牽招:君與劉備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為刎頸之交。也是年少就跟劉備成為刎頸之交。但後來先投袁紹,後跟曹操。當然這期間六七年,交結的肯定不止這3人,但跟劉備恩若兄弟的卻只剩關羽和張飛,為何?

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

都知道劉備是沒落的皇族,已經沒落到織蓆販履了,沒落到底了,但劉備家雖然沒落了,但興趣愛好卻沒有: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放到現在就是就是豪車,名寵,玩音樂,玩時裝,但沒落到賣草蓆為生的劉備的經濟實力明顯支撐不了劉備的愛好,就像當年未發跡的劉邦,到那裡都是被人鄙視的劉三,當時的劉備也難免會被別人嘲諷,蔑視,侮辱。

而為劉備出頭的就是關二爺和張三爺,想象一下,175左右的劉備被欺負了,前面立馬擋了兩個190左右的大漢,在當時普遍身高不到1米7的時代,關張都算是小巨人了,面對這樣的兄弟內心激動不?

最關鍵的是關羽和張飛並不只是傻大個,而是有實打實的武力的,張飛的武力從何而來不好說,但關羽可以肯定是一路磨鍊出來的。下面簡單看下,關羽追隨劉備大概是在十八九歲左右,而之前是殺人後再流亡,雖然《三國演義》中的流浪江湖五六年矣未必真實,但關羽從山西運城老家殺人,流亡到緊挨著北京的河北保定涿州,看下地圖,直線距離約660公里(1300多里),但流亡的時候曲曲折折,而且有時候根本是沒有方向的,實際路途翻一倍可能都不止,也就是說關羽逃亡到涿州時所行距離可能要有2500裡——3000裡左右。所以關羽如果用了五六年時間完全是差不多的。

按上面的推算,關羽十七八歲就跟了劉備,那關羽殺人的時候大概只有十二三歲,就是現在剛剛小學畢業的年紀。十二三歲的武聖人流浪幾千裡,浪蕩五六年,長成將近2米的巨人,中間沒有點奇遇是不可能的,關羽的武力也是這樣一步一個血印摸爬滾打出來的。

像這樣兩個最早追隨自己,且有實力,並忠心無二的猛人,劉備不把他們當兄弟,還能找誰去當兄弟呢?


胡侃解密三國


首先在正史中是沒有桃園結義的。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與關羽、張飛三人,在張飛所在的那個村子旁邊的桃園裡義結金蘭。這個歷史故事為後人流下了一段千古佳話,甚至,桃園結義已經成了結拜異姓兄弟的代名詞。從劉備這個人的性情來說,比較豪爽,是個喜歡和人交往的人,愛結交朋友,而且擁有眾多的朋友,但為什麼和他結拜為兄弟的,偏偏只有關羽和張飛兩個人呢?這要從分析劉備的人生經歷說起了。

劉備首先是和張飛認識的。張飛是做屠宰和豬肉生意的,產銷一條龍。估計在那個年代,由於戰亂不斷,豬肉價格也相當高,屬於高檔消費品,利潤豐厚,他自然賺了不少錢,在當時的涿州縣也算得上是大款了。劉備之所以看上了張飛並且和他結拜為兄弟,一方面看上了他的人品,另一方面也肯定與他的財富有關係。果然,張飛在認下劉備這個大哥之後,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家產全部捐獻出來,為他置辦軍事物資和招兵買馬,讓劉備得到了走向江湖開拓事業的第一桶金。

  劉備與關羽的結拜,有一定的偶然因素。當時,關羽的身份是一名殺人通緝要犯,身負好多條人命,恰好流亡到了張飛的村子。在聽過關羽講述了自己的經過之後,劉備敏銳的認識到,關羽不但是個有責任感、正義感的人,而且具有很強的武功,是個難得的人才,必定會對自己未來的事業有所幫助。於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劉備拉著張飛和關羽一起結拜了。

  劉備和關羽張飛結拜為兄弟,不但得到了物質上的擴充,而且得到了輔佐自己的鐵桿人才。果然,關羽和張飛就是劉備的左膀右臂,不但是親密的革命戰友,而且還是得力的助手。

再往後,劉備認識了很多大人物,包括董卓、袁紹、曹操以及朝廷裡的一些高官等,但這些人有的是看不起他,認為他地位低下,不相與共,更不要說和他結拜為兄弟了。其中董卓、袁紹就是這些人的代表;有的雖然對他有好感,甚至還有欣賞的成分,但因為地位、年齡、關係等方面的原因,只能作朋友,卻不能和他結拜。曹操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所以,在江湖上漂泊了N 年之後,劉備身邊仍然只有關羽張飛兩個結拜兄弟。


煙雨霧濛濛噠


英雄不問出處,而劉備何等人也,欲成大事,他看中的是張飛的勇猛和本性的實在,不會計較他是屠戶。而關羽氣宇不凡,一身忠義正氣,他更喜愛。

劉備與關羽、張飛初次相識,經過一些事情,通過交流從言行觀察發現,這兩個人有英雄氣概和忠肝義膽,是重情重義的人。且二人力大無窮,勇武過人,象這樣品格、武功俱佳的人才,豈能錯過。

劉備雖然落魄於市井,但他有英雄之志,帝王之心。一直在為自己的理想做準備,不斷學習和思考,修煉自己,以待時機而動。

劉備見天下大亂,自己要想成就一番大業,靠自己一個人單槍匹馬是不行的,必須要組建團隊,招攬人才。而此時劉備的現實情況是無財無勢,如何招兵買馬,吸收人呢,那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用投資感情來獲得人才。

劉備慧眼識英雄,認準了關、張二人是重感情的忠義之士,而且具備可以培養成大將的潛力。於是下定決心,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組建了最初的三個好漢小團隊,一帥二將。再通過寄人籬下,借力借勢到後來獨立一方,形成了自己的集團勢力,三分天下。

事實證明,劉備是極對的。曹操用金錢、美女、地位都沒有打動關羽,關雲長忠義之骨封金掛印,只因念桃園三結義的不求同生,但求共死之情。

在整個三國風雲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劉備在很多事情和危機中,都體現出他能成大事的三個優點。

一是怕危不懼,處驚不亂;二是善於掩飾,示弱玩哭;三是善識人才,為我所用。

劉備與關、張結義時,張飛是屠戶,關羽賣豆腐,他編草鞋賣,都是市井中做小生意的,在三人中,劉備的生意最小,所以沒理由看不起張飛。

在亂世之秋,象關羽這樣殺過人的逃犯很多,不足為奇,以劉備的胸懷自然不會在意這些小事。

何況以後還要領兵打仗,上陣殺敵,不知要殺多少人。劉備不但不在乎他殺了人,還希望他以後多殺敵人,多打勝仗,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