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留給朱允炆一支王牌軍隊,為何靖難之役中朱允炆不動用?

無聊芒果


公元1368年,放牛娃朱元璋在應天登基為帝,誰能想到當年討飯的朱元璋能成為皇帝,連朱元璋在這一刻都不禁覺得一路走來不可思議。朱元璋登基後,為了保住自己的朱家江山,分封自己的兒子為王到各地就藩,目的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朱家江山。可是等到朱元璋最後幾年,隨著邊疆戰事穩定,藩王就有點尾大不掉的局面。


朱元璋在世的時候,肯定沒有問題,沒有任何一個兒子敢和老朱作對,還都老老實實的各司其職。朱元璋死之前,不顧群臣的反對傳位給了孫子朱允文(也就是建文帝),這樣就讓各地藩王不滿,原來朱標在世的時候,朱標為太子,未來的皇帝繼承者,沒人有話說。可是現在朱標掛了,朱元璋竟然傳位於孫子,這在中國歷史上極其少見。所以朱元璋這樣做,更激起了藩王對中央的仇恨。

朱允文繼位後,各地藩王都不怎麼服氣,朱允文也看到了藩王的威脅很大,尤其是燕王朱棣,鎮守北平,統兵數萬,又有節制沿邊士馬之權。在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勸說下,朱允文著手消藩。要消藩,藩王肯定都不願意,誰也不願意自己失去手中的權利,況且這個消藩的還是自己的侄子,本來侄子繼位就讓這樣人很煩,現在消藩肯定會激起反抗。


一開始朱允文采取的柿子專門逮軟的捏,先消一些勢力弱小的藩王,基本上沒有什麼反抗,畢竟實力不允許嘛。可是這樣也打草驚蛇了,引起了朱棣的防備,後來朱棣還裝瘋賣傻的矇騙朱允文為戰爭做準備,後來實在裝不下去了,就正式起兵反抗,藉口是朝中有奸佞之臣,帥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

最後結果大家都知道,燕王朱棣勝出,登上皇位。那麼有人說朱元璋留給朱允文一支王牌軍隊,為什麼“靖難之役”中朱允文不用呢?

很顯然,題目中說的這個軍隊應該是鎮守雲南邊陲的沐英沐家軍。雖然靖難之役時沐英已經去世很久,可是沐英的兒子沐晟是新的雲南王,一樣有著幾十萬大軍。那麼為什麼朱允文不用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朱允文覺得根本用不著,等覺得用著的時候,根本調不過來,時間不允許了。

其實靖難之役雖然朱棣勝出,可是一直以來朱棣都並不佔優勢,雖然朱棣一開始就擊敗了開國大將耿炳文,後來也迫使朱允文自殺式的操作,把大將換成了李景隆個草包。可是朱棣是以北平一隅抵抗全國之力,雖然朱棣的軍隊英勇無比,可是耐不住朱允文的軍隊人多,所以直到建文三年冬天朱棣仍然沒有攻克山東。

後來道衍和尚給朱棣出了主意,那就是繞過朱允文的軍隊,選擇比較薄弱的地方南下,線路就是大致位於現京九鐵路和京廣鐵路之間,至館陶渡河(進山東),並長驅直入。直到建文四年正月三十先頭部隊才到達徐州,朱棣在猛攻徐州不下的情況下,直接不與其糾纏,繼續南下。


雖然朱棣的這一做法確實不錯,但是朱允文也調集大軍防禦,一直到建文四年四月的靈璧之戰,燕軍才基本消滅長江以北的朱允文軍隊。也就是說到這時候朱允文才感覺到危險,隨後燕軍長驅直入,最後攻入南京。

由此可知,在靈璧之戰之前,朱允文都處於優勢,朱棣雖然有勇有謀,善於領兵,可是由於自己長驅直入,孤軍深入,有很多次都想議和北歸。後來也是屬於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最終攻下南京。這些都是建文帝所料不及的。而等知道自己危險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沐晟的沐家軍遠在雲南,路途遙遠,即使快馬傳信也要很多天。然後等集結部隊,準備好糧草,等救援大軍趕到,朱棣早就登基數月了,所以根本沒有時間。


第二,我覺得沐家軍不一定會去救援,靖難之役不同與別的戰爭,它是朱家人內部的戰爭。其實很多地方官員和將領抵抗不力,或者有的直接投降,原因就在於這裡,人家家族內部的戰爭,所以很多人一看抵抗不住就會選擇投降。反正無所謂都是朱家江山,投降了也沒事,不算是對正統江山的背叛。朱允文本來就是毛頭小子,要不是朱元璋一意孤行,怎麼可能讓他繼位,朱允文的威望與勢力其實在朝廷中和地方官員心中並不是特別的強大。

而沐家軍,擔任的是鎮守邊陲,保衛朱家江山的任務。沐家軍是忠於大明王朝的,而不是忠於哪一個皇帝的,既然是朱家自己人內亂,就無所謂了,誰當皇帝不一樣啊,守好自己的封地比干什麼都好,不捲入皇族的紛爭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靖難之役歷時四年多,主戰場在東部地區,給各地帶來了極大的災難。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朱元璋引起的,分封藩王這樣倒退的歷史把戲已經不可能成功了,劉伯溫當年就提醒過他,可是他根本不聽。藩王掌兵本來就是很大的隱患,歷史上的七國之亂,就是這個分封藩王引起的。


建文帝為什麼失敗,原因比較多,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自己太年輕,和能征善戰的朱棣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朱元璋大殺功臣,開國功臣屠戮殆盡,使建文帝手下沒有真正能統兵的將帥。其實雖然耿炳文不善於進攻,如果朱允文不臨陣換將,或許會好很多,換了李景隴以後,幾十萬軍隊都被敗光了,關鍵後來還開城門投降,絕對是一個坑。


建文帝自己一點主意都沒有,只會聽幾個儒士的,而身邊三個儒士除了忠心點,幾乎沒有任何能力。當初既然想消藩,就不該放朱棣三個兒子走,這一點可以看看人家康熙大帝。吳三桂叛亂,康熙直接處死吳三桂的兒子,堅決的平叛。如果朱允文能夠殺死朱棣三個兒子,可以說不光讓朱棣心神不寧,而且還讓朱棣少了三個幫手,要知道朱棣起兵三個兒子起了大作用。總得來說,朱允文太仁慈了,或者太懦弱了,確實不適合當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