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之福建:閩侯縣。

閩侯縣名稱由來

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建侯官縣,公元282年,侯官析置原豐、溫麻縣。南朝梁天監間,侯官與原豐合併為東侯官。公元592年,東侯官改名閩縣。民國時期閩縣、侯官兩縣合併,取首字定名為閩侯縣。

地名看中國之福建:閩侯縣。

閩侯縣歷史

閩侯縣前身是西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起的閩越國之東冶,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建侯官縣,為閩地五縣之一。公元282年,侯官析置原豐、溫麻縣。南朝梁天監間,侯官與原豐合併為東侯官。公元592年,東侯官改名閩縣。公元623年,閩縣析置侯官、長溪、新寧(長樂)、溫麻(連江)縣。公元631年,侯官併入閩縣。公元702年,復置侯官縣。公元766年,劃侯官西部地置永泰縣,後劃北部地置梅溪場(後為閩清縣)。公元981年,閩縣析置懷安縣,侯官、閩縣、懷安三縣齊屬福州。1580年,懷安併入侯官縣。明清兩代閩縣和侯官縣同屬福州府,縣城設於福州。民國元年(1912年)府廢,翌年兩縣合併,各取首字定名為閩侯縣。1913年閩縣、侯官縣併為閩侯縣,屬東路道(閩海道)。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析縣治部分區域設福州市政籌備處,從此縣市分治。1944年,因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是本縣尚幹鳳港人,故閩侯縣改名為林森縣。1950年複名閩侯,屬閩侯專區。1953年縣府移址螺洲。1956年直屬省轄,1958年劃歸福州市。1959年復屬閩侯專區。1970年專區改地區,1971年閩侯地區改為莆田地區,縣隨劃莆田地區。1970年縣府遷甘蔗,1973年後歸屬福州市。

2014年,閩侯縣轄甘蔗1個街道和荊溪、白沙、青口、南嶼、祥謙、尚幹、南通、上街、竹岐、鴻尾、大湖、廷坪、洋裡、小箬14鄉鎮,全縣共319個村(居)委會,其中:村委會292個,居委會27個。

地名看中國之福建:閩侯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