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理清的性別界限,孩子早了解早好


該理清的性別界限,孩子早了解早好

有人說孩子的第一次覺醒,就是當他清醒認識到“男女有別”這個概念的瞬間。

<code>為什麼他跟我不一樣?
我和他區別在哪……
男女有什麼不一樣嗎?/<code>

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認識到這些問題,

併產生不同性別之間差異的疑惑時,那麼可能孩子的性別意識就在逐漸形成了。

在家庭教育裡,該理清的性別界限,孩子早了解也可以規避掉很多不該有的煩惱。

1.懂得“男女有別”,這是第一步

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條來自媽媽的分享,她在文中提到了自己的苦惱。

她說孩子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小時候特別黏她,洗澡都要一起。可是到了五六歲,孩子卻不再願意多親近她了,連平時親吻臉頰都躲躲閃閃。

該理清的性別界限,孩子早了解早好

“我是男孩子,我不能讓媽媽洗澡了”,

這樣的想法出現在五六歲的孩子嘴裡,聽起來讓人忍俊不禁,

可細想卻又不難發現孩子看似幼稚的話語背後,所想要表達的意思。

<code>第一  我長大了,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私人領域;
第二 我是個男孩,而媽媽是女人,我們不一樣;/<code>

孩子生理結構的發展,也會促使心理認知能力的不斷豐富,這種情況下,孩子表達自我意願的要求也就越來越強烈。

“男女有別”這個模糊概念出現在孩子腦海裡,正是孩子性別意識養成的第一步。

而當這種情況出現,家長也不要不當回事,應該積極配合、引導孩子去掌握這些知識,做好家庭教育把關人的重要角色。

該理清的性別界限,孩子早了解早好

2.尊重孩子天性,同樣重要

在第五季《爸爸去哪兒》節目裡,吳尊對兒子Max的性別教育就很到位,

“姐姐洗澡,弟弟不能一起”,“弟弟是男孩,要保護姐姐”

這樣的性別界限讓兒子變得非常有禮貌,而且有擔當。

該理清的性別界限,孩子早了解早好

節目裡,吳尊對於孩子不斷灌輸的性別概念不僅尊重了孩子自然的天性,而且也在孩子性別界限尚未形成的關鍵時期,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節目裡Max的表現,也證明了孩子其實是有性別概念的,只不過不是很清晰。

而兒童真正形成性別概念的標誌,則在於兒童是否獲得性別恆常性。

<code>性別恆常性的概念最早由科爾伯格提出,他將性別恆常性定義為“對性別基於生物特性的永恆特徵的認識,它不依賴於事物的表面特徵,不會隨著人的髮式、衣著、活動的變化而變化”。/<code>

史拉比和弗雷基於科爾伯格的理論,大致把兒童性別恆常性的發展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2~3歲):性別同一性

這一階段的孩子,能夠認識到男生和女生之間是有不同的,也可以根據周圍人性別的區分標準來辨別他人性別,例如,男生是短頭髮的,女生是長頭髮的。

因此,經常能夠聽到在一些家長育嬰群裡說的一些孩子錯把戴上假髮的男生當成女生這樣的玩笑,這都是有科學依據的。

這時候,家長就應該慢慢引導孩子去建立自己性別界限的評判標準,而不是單單憑藉“經驗主義”,這樣可能也會讓孩子弄不清楚性別的不同。

第二階段(4歲):性別穩定性

到了這個階段,孩子開始慢慢接觸更多的孩子,好奇心的促使下,會讓他逐漸知道一個人的性別和不同性別所具有的特質不會隨著時間改變而改變。

家長要做的是鞏固他的印象,讓他樹立起比較清晰的性別概念,具有性別穩定性。

讓孩子明白性別是不能改變的,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是天生的,不要異想天開地認為自己的性別可以隨便調轉,這樣對於孩子以後長大來說,性別界限也會更加清晰。

第三階段(5-7歲):性別一致性

到了入學兒童階段,孩子已經可以準確掌握性別概念。

這時候的孩子可能會因為性別界限而產生牴觸或者羞於和異性接觸的情況,甚至慢慢演化成“異性交往恐懼症”,這對於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並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家長更要加強引導,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孩子性別界限的重要性,也要讓孩子樹立起正確的異性交往原則。

該理清的性別界限,孩子早了解早好

3.理清性別界限,難在家長

很多家長在日常生活裡“不拘小節”,經常自以為是地跟孩子開一些玩笑,“我家孩子長的真漂亮,跟女孩子一樣”,“脾氣這麼壞,你看你還像女孩子嘛”等等諸如此類的話……

久而久之,可能就會讓孩子搞不清楚自己的性別,性別界限的模糊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一場成長中的特大災難,所以家長不要給孩子憑空製造難題。

1.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

家長要從小讓孩子弄清楚性別的不同,明白自己和其他孩子的差異究竟在哪裡。

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不會出現性別識別的障礙,同樣也不會產生無法與異性交往的難題,樹立正確的性別觀,這是孩子逃避不了的必修課,家長也不能只是旁聽,要積極配合。

2.聆聽孩子的疑惑

好奇心會催生孩子認識這個世界上所有人和物的本能,性別感知也是孩子學習的重要知識,當然在學習過程裡就有留有問題,家長也應該有耐心地聆聽,幫助他們解決。

3.耳濡目染的薰陶

學習絕非一日之功,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想要孩子獲得更持續性的認知,就要不斷地進行重複。在家庭教育當中,耳濡目染一直是家長能改變孩子的最好方法,應該被加以利用。

讓孩子越早理清性別界限,就能越早明白自己的與眾不同,達到身心的完美契合。

願每位孩子,都能早了解,早發現,早感知,不“誤入人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