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朱棣立朱瞻基為皇太孫,朱高熾會立朱瞻基為太子嗎?

朱棣是非常喜愛朱瞻基的,在朱瞻基出生之時,朱棣曾作了一個夢。在夢裡,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這可是吉兆。當時的朱棣正在面臨建文帝削藩,心中萬分苦惱,朱瞻基生下來之後,朱棣終於下定決定起兵靖難。

如果不是朱棣立朱瞻基為皇太孫,朱高熾會立朱瞻基為太子嗎?

朱棣

  在當上皇帝之後,朱棣也曾多次將朱瞻基帶在身上,親自教導。朱棣因立太子之事猶豫不決,當時的內閣首輔解縉曾在朱棣面前誇了朱瞻基:“好聖孫。”,使得朱棣終於下決心立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熾明明是嫡長子,有著合法的皇位繼承權,朱棣為何還會煩惱呢?主要有兩個原因:1.朱高熾體弱多病;2.朱高熾性格與朱棣截然不同,反倒是次子朱高煦性格與朱棣相似,且深得朱棣寵愛。如果不是有個性格像朱棣的兒子朱瞻基,他的太子之位肯定不保。毫不誇張地說,朱高熾能當上太子就是因為生了性格像朱棣的兒子。

  永樂九年(1411年),朱棣又將朱瞻基封為皇太孫。朱棣實際上是剝奪了朱高熾將來作為皇帝指定繼承人的權利,據史料記載,朱棣曾對朱高熾說:“朱瞻基將來是個太平天子。”言下之意的就是告訴朱高熾:必須讓朱瞻基繼承皇位,否則老子現在就廢了你。

如果不是朱棣立朱瞻基為皇太孫,朱高熾會立朱瞻基為太子嗎?

朱棣

《明史 本紀卷九 宣宗》:九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孫,始冠。自是,巡幸征討皆從。嘗命學士胡廣等即軍中為太孫講論經史。每語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

  朱棣早早確立朱瞻基的皇位繼承權不僅僅是因為他喜歡朱瞻基,而是真的擔心朱瞻基可能會喪失皇位繼承權。朱棣自己喜歡朱高煦,不喜歡朱高熾,明知朱高熾是嫡長子,也曾有過立朱高煦為太子的念頭。同樣的,朱高熾如果更喜歡其他兒子,而不喜歡朱瞻基的話,會不會動了立其他兒子為太子的念頭呢?

如果不是朱棣立朱瞻基為皇太孫,朱高熾會立朱瞻基為太子嗎?

朱高熾

朱高熾不喜歡朱瞻基嗎?

  朱棣自洪武末年開始就長年在外打仗,藩王事務均交給朱高熾處理。當皇帝之後,朱棣為北征蒙古,遷都北京,也常常北巡,也都是安排朱高熾監國。朱高熾自小就接受傳統的儒家教育,長大後長時間監國,又與朝中群臣長年共事,難免受到受到朝中群臣的影響。朱高熾在處理政事時的理念和為人處世的方式,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朱瞻基卻長期跟隨朱棣在外巡視軍隊或隨軍出征,並由朱棣安排人手對朱瞻基進行教育。試想以朱棣的為人,他會讓朱瞻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呢?必須肯定的是,朱棣不可能讓朱瞻基過分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朱瞻基跟隨朱棣之時,年齡大約13歲到26歲,這個年紀正是一個人成長的最關鍵時刻,其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會在這個年紀形成。朱棣殺伐果斷、好大喜功的性格特點朱瞻基學了個十足。朱瞻基當皇帝后,曾兩次親征沙場、支持鄭和和王景弘兩次下西洋,這些都是跟朱棣學的。然而這些卻都是朱高熾所不喜歡的,所以朱高熾才會想到遷都南京,停止下西洋。

如果不是朱棣立朱瞻基為皇太孫,朱高熾會立朱瞻基為太子嗎?

朱高熾

  另外,朱高熾和朱瞻基兩人的性格差異太大。朱高熾為人莊重,注重禮法,廣納諫言。朱瞻基卻做事隨心所欲、行事乖張,常常違反禮法,這些恰恰都是朱高熾所不能容忍的。朱瞻基當皇帝后的一些行為都足以證明他的性格特點,例如他喜歡鬥蛐蛐,喜歡養奇珍異獸,這些行為在朱高熾看來絕對是昏君所為。如果朱瞻基在當皇帝前就有這種行為,那朱高熾就擔憂了。

《明史》:“(朱高熾)蓋於馳射及奇巧玩適之具,悉非所好,獨好學問,日從儒臣,論說不厭”

  不僅朱高熾不會喜歡朱瞻基,恐怕朱瞻基也不喜歡朱高熾,甚至會瞧不起朱高熾。

  朱高熾為朱棣所不滿,常被朱棣斥責,甚至被朱高煦欺負,這些被朱瞻基瞧在眼裡,朱瞻基心中也會焦急。一次,朱高熾走路不小心失足,差點摔了,朱高煦在後面說:“前人蹉跌,後人知警。”言下之意是嘲笑朱高熾太子之位沒坐穩,他在後面盯著。結果跟在朱高煦後面的朱瞻基卻說:“更有後人知警也。”朱瞻基反駁朱高煦:“你別得意,我也在後面盯著你。”朱高煦頓時無語。

如果不是朱棣立朱瞻基為皇太孫,朱高熾會立朱瞻基為太子嗎?

朱瞻基

  這件事反映了兩點:1.朱高熾對朱高煦可能過於忍讓,以至於朱高煦得寸進尺;2.朱瞻基爭強好勝,咽不下這口氣。

  史料也明確記載,朱瞻基曾多次保護朱高熾,與朱高煦為敵。朱高熾作為父親,本應保護自己的兒子,結果他對朱高煦處處退讓,反而讓朱瞻基來保護。以朱瞻基的性格,肯定覺得朱高熾過於懦弱,甚至會瞧不起朱高熾。朱高熾監國20多年,在朱棣面前逆來順受,恐怕也會讓朱瞻基覺得窩囊。

  再者,朱高熾和朱瞻基這父子倆一起相處的時間也很少,兩人又沒有共同語言,感情也必定淡薄。

如果不是朱棣立朱瞻基為皇太孫,朱高熾會立朱瞻基為太子嗎?

朱高熾和朱瞻基

朱高熾喜歡其他兒子嗎?

  朱高熾的嫡子除了朱瞻基的嫡長子之後,還有嫡三子朱瞻墉和嫡五子朱瞻墡。

  關於朱瞻墉,史料記載極少,他應該是個極度低調的人。朱瞻墉信仰佛教,對皇家之事幾乎不感興趣,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他曾於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受封越王,封地在衢州府(今浙江省衢州市區),但卻從未就藩。以大明的規矩,藩王也不能長期呆在京城,再加上朱瞻墉又信佛,可能他長期遊歷於天下。對於皇儲之爭,他可能根本就不在意。

  朱瞻墡自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做事遵從禮法,史料稱讚他“莊警有令譽”,顯然朱瞻墡素有賢名,且為人讚賞。從這點來看,朱瞻墡和性格跟朱高熾相似。朱瞻墡也是於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被冊封為湘王,於宣德四年(1429年)才就藩於長沙府。可見,朱瞻墡在永樂年間,應該是長期與朱高熾一起生活。

如果不是朱棣立朱瞻基為皇太孫,朱高熾會立朱瞻基為太子嗎?

朱高熾和朱瞻基

  朱瞻墡曾兩次有過監國的經歷,一次是朱高熾去世,朱瞻基在南京未及時趕到北京,另外一次是在朱瞻基親征朱高煦。兩次監國並不僅僅是因為朱瞻墡的身份,而是朱瞻墡本人聲譽較好,得到信任。

  可以推測,以朱瞻墡的為人,肯定深得朱高熾的喜愛,兩人的關係可能很好。

朱高熾究竟會不會立其他兒子為太子?

  如果朱棣沒有立朱瞻基為皇太孫,那麼朱高熾繼位之後就會冊封太子。朱高熾有兩個選擇:1.他並不喜歡的嫡長子朱瞻基;2.他喜歡的嫡三子朱瞻墡。

如果不是朱棣立朱瞻基為皇太孫,朱高熾會立朱瞻基為太子嗎?

朱高熾和朱瞻基

  以朱高熾的為人,我認為朱高熾仍然會冊封朱瞻基為太子。朱高熾是個尊重禮法的人,朱瞻基是嫡長子,有著不可替代的皇位繼承權,就算朱高熾再怎麼不喜歡朱瞻基,他仍然會按照規矩將朱瞻基立為太子。

  廢長立幼這種事情有違禮法,朱棣可以幹出來,即便遭到群臣的反對,朱棣也可以強硬彈壓。朱高熾卻不會廢長立幼,即便他想,群臣反對,他也沒辦法強行實施。這就是朱棣和朱高熾的區別。

如果不是朱棣立朱瞻基為皇太孫,朱高熾會立朱瞻基為太子嗎?

朱瞻基

  朱棣直接把朱高熾冊封太子的權力剝奪,體現他對朱瞻基的保護已經達到極致,但他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朱棣認為自己有過廢長立幼的想法,就認為朱高熾可能也會產生這種想法。這也表明朱棣並不瞭解朱高熾,也難怪他不喜歡朱高熾。

參考《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