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告訴我們如何轉換思維,做好“父母”?

非常時期,告訴我們如何轉換思維,做好“父母”?

非常時期,告訴我們如何轉換思維,做好“父母”?

非常時期,告訴我們如何轉換思維,做好“父母”?

武漢加油!

“有些時候,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

2020年的春節註定不平凡。

這個春節,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讓我們付出了慘痛代價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人類自身的很多美好,還有那些醜陋。

這個春節,也因為很多人的精神領袖——“曼巴精神”的代言人NBA巨星科比的意外身亡,更加顯得難以置信。

不論是天災還是人禍,涉及到的都是生與死,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人類最終極的話題——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會先來?!

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不僅決定著我們自身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也決定著在面對孩子時,我們將如何做好“父母”這個角色

非常時期,告訴我們如何轉換思維,做好“父母”?

01.得到思維

“無常就是常。無常容易畫,但常不容易畫。”——豐子愷《給我的孩子們》

記得2019年,很多和我交流的家長都無一例外提到他們對育兒的焦慮,對自己孩子的失望和否定。表面上,失望是源於孩子無法達到家長的期望;實際上,根源在於父母對孩子無法做到“真正的接納”

所以,家長們都會問我:“明老師,我們為什麼無法做到真正的接納呢?”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因有二。

一是因為,做到接納真的並不容易;二是因為父母習慣用固有的“得到思維”來評判孩子,即我們有一種舊有的父母觀念——“孩子既然是我們的,我們為了他們付出了那麼多,我們就應該從他們身上得到更多我們期待的東西。

所以,一旦孩子沒有滿足父母的期望甚至野心,我們就認為

他們是失敗的,我們就無法認可孩子,然後,就會斷然否定他們的價值。

再進一步說,當“得到思維”長期盤踞在大腦中,我們就會落入到心理學上“選擇性注意”的陷阱,結果必然會導致我們只會侷限和糾結於我們關注的方面,卻忽視了那些真正重要的部分——而那會是什麼呢?

非常時期,告訴我們如何轉換思維,做好“父母”?

02.失去思維

“對死亡的認識對我們的影響,或許就是引領我們去追求任何對我們真正重要的東西。” ——阿蘭·德波頓《身份的焦慮》

一枚硬幣必然有兩面。

“得到”的另一面就意味著“失去”。

當我們擁有金錢、地位、財富和美麗的容顏,也意味著我們有一天一定會失去這些看似寶貴的東西。

從這次疫情的爆發和科比的墜機,一再向每個人發出強烈的信號——最為寶貴的健康和生命,也會因為我們無法掌控的原因而失去;何況是那些外在的東西。

而放到家庭教育這個小系統中,我們真的能一直擁有我們的孩子嗎

非常時期,告訴我們如何轉換思維,做好“父母”?

我接觸到不少青春期孩子的家長,他們與孩子的親子關係令雙方都痛苦不堪:很多孩子不僅非常反感與家長溝通,還會完全拒絕,他們的內心甚至對父母充滿了深深的怨恨

這種狀況下,似乎可以得出一個有點殘忍的結論:“孩子看似和我們還具有親子關係,但實際上,我們正在要失去或者已經失去他們了。”

因為,教育的本質是關係,沒有良好的關係做基礎,父母對孩子積極的影響就不可能發生。

探究造成這種惡果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以前總是用“得到思維”來控制和評判我們的孩子;在這種觀念驅使下,也必然會採用錯誤的養育方式來對待孩子。

而在日積月累中,我們不得不在他們強烈追求獨立自主的青春期,面臨即將失去他們的困境。

所以,從根本上說,任何一段關係也如一枚硬幣。

其兩面看似對立,其實只是同一事物的兩面,相伴相生而已。而在關係中,如果我們只注重自己"得到”了什麼,有一天就會面臨“失去”的危險境地。

非常時期,告訴我們如何轉換思維,做好“父母”?

03.先有“失”才有“得”

“這朝不保夕的人生啊,哪有什麼後會有期,來日方長?除了把酒言歡,相親相愛,什麼不是虛妄?”——熊培雲《西風東土:兩個世界的挫折》

我認識的一位媽媽,她的兒子現在已經上了高中。

母子倆不僅有著非常好的親子關係(孩子遇到任何問題都會主動和媽媽探討,聽取媽媽的建議),而且,孩子還是一個品學兼優、自信獨立、人際交往能力都很優秀的中學生。

她曾經和我分享她的教育心得——她是如何做到真正的接納的

那源於一個危機:她的小孩在兩歲的時候得了一場大病,性命攸關。

她不無感慨地對我說:“我那個時候才深刻的體會到,原來生命真的很脆弱。我一想到要失去他,除了心如刀割之外,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如果他能平安健康的長大,一切就真的足以。”

她又很感激地說:“度過了那個生死關口,我經歷過要失去他的可能,我就學會了倍加珍惜他;更重要的是,我因此

學會了怎麼用欣賞、用感恩的心態來對待他成長中的點點滴滴。”

看著她眼裡閃動的淚花,我也為之深深的感動。

相對大部分人來說,我們人生經歷的太少,但想得到的又太多。儘管很多人都無法有這位媽媽親身的經歷,但不妨礙我們去思考失去或者死亡對我們生活態度、教育觀念的影響:

"失去思維"會讓我們更加敬畏生命,並珍惜我們自己、孩子以及這段親子關係;而"得到思維"會讓我們對待自己、孩子的成長時,不是關注沒得到什麼,而是獲得了什麼?!

非常時期,告訴我們如何轉換思維,做好“父母”?

這個春節假期還沒有結束,這場戰“疫”依然硝煙瀰漫,但是在萬眾一心的行動中,我們始終堅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正如處於新時代的父母,都具備強大的反思和成長能力,我們會從任何一次人類所面對的危機中,學會用“失去思維”敬畏生命,倍加珍視我們與孩子的緣分,也學會用“得到思維”來欣賞和感激,孩子帶給我們生命的延續和成長

外面下著雪,但雪終究會停,太陽終究會出來;萬物復甦,春暖花開的那一天終將到來……

非常時期,告訴我們如何轉換思維,做好“父母”?

湖北加油!中國加油!我們一起加油!

要讓孩子未來取得真正的成功,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明錟老師可以幫助您全方位評估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親子關係現狀,並制定針對性的孩子個人和父母成長計劃,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歡迎與明錟老師聯繫(請最好註明“家長”)。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非常時期,告訴我們如何轉換思維,做好“父母”?

明瞭父母課堂(公眾號同)針對6-12歲的小學生家長,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家庭教育諮詢指導服務,幫助您解決孩子的學習力提升、減少手機遊戲的依賴、青春期前後的親子關係建設等教育難題。

更多科學與健康、簡單與明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盡在“明瞭父母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