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與巴菲特“神同步”抄底銀行股有何邏輯異同

張歆

無獨有偶!在中國香港和大洋彼岸的紐約股票市場,“最具流量的資金”在相近的時間裡進行了類似的操作——抄底銀行股。

港交所最新披露信息顯示,險資“風向標”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下稱國壽集團)3月12日增持4000萬股農業銀行H股,此次增持是自2月17日以來,包括國壽集團以及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國壽系第四次增持農業銀行H股。另據顯示,3月3日,巴菲特增持了紐約梅隆銀行,增持後持有紐約梅隆銀行8900萬股,佔總股本比例超過10%。

雖然是相近的時間,相似的戰“疫”需要,抄底同一行業的龍頭股,但筆者認為,險資與巴菲特的投資邏輯“小同大異”。就區別而言,主要有兩點:

首先,美國經濟、美國資產與中國經濟、中國資產的發展特性存在較大差異。

在近期出現四次熔斷之前,美國股市經歷了較長時間牛市,資產價格相對較高,槓桿率提升,經濟張力已經被拉伸到一定程度。因此,面對疫情等突發情況,經濟可塑性不足的缺點就會凸顯,恐慌情緒傳導比較快。

而中國股市過去的表現並未與十年來的經濟增長相匹配,資產價值長期被低估。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的韌性和調整能力強,投資、消費、外貿“三駕馬車”進退得宜,政策空間充足,因此能夠穿越恐慌,展示市場的相對獨立性。

其次,險資與巴菲特雖同樣抄底銀行股,所面臨的資金流動態勢明顯不同。

近期,A股市場投資者和資金“南下”港股市場抄底趨勢明顯。在跨市場同股同權的判斷下,港股市場中,相對於A股市場估值更低的中國金融資產最受歡迎。其中,嚴重破淨的部分內資銀行股顯然是最兼具進攻性與安全性的投資品種——大盤藍籌、分紅高、業績穩健。而美股市場兩週經歷四次熔斷,恐慌情緒快速攀升,能夠追隨巴菲特抄底金融股的資金相對有限。而且,美國的幾近“零利率”對於銀行股的衝擊較大,因為零利率意味著美國銀行業經營環境和資產風險的壓力加大。甚至,已經有國際評級機構將對美國銀行系統前景調降至“負面”。

形似而神不似——這或許是險資與巴菲特“同步”抄底銀行股的最形象比喻。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