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作為忠義的化身,對於關羽之死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瓦倫木


謝謝你的問題!

從史料記載上來看,關羽對劉備忠心不二,作為忠義的化身不為過。同樣,眾所周知,關羽因為自視過高,輕視別人而導致了他身死人手。對於關羽之死,我的看法是:人人都有缺點,但別讓你的缺點致命。

一、關羽的忠義和能力

劉備被曹操打敗後,關羽落到曹操手裡。曹操雖然對關羽禮遇有加,但關羽想的卻是趕緊報完曹操的恩情,馬上回到劉備身邊。很快,關羽就替曹操斬了顏良,曹操也被他感動了,給了很多禮物送他走,關羽都沒要,直接投奔劉備去了。

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三國志》

從這裡看,關羽確實忠義無雙,不僅於此,關羽武力超群,毅力過人。後來關羽攻打曹仁、于禁,打的他們七軍皆沒,于禁投降,龐德被斬。再加上刮骨療傷時的談笑自若,留著長鬚的關羽可以說是真漢子,是許多人崇拜的對象。

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三國志》

二、關羽的狹隘將自己逼上死路

從之前的描述來看,關羽幾乎就快接近完美了。可關羽卻自視極高,心胸狹隘,最終將自己逼上了絕路。我們看看,關羽是如何順著孫權下的套,一步步走向絕路的:

1)求聯姻。孫權派人給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提親。此時的孫劉,檯面上還是聯盟的關係。結果關羽瞧不上孫權,還把來說媒的人連同孫權一起辱罵了一頓。這就給了孫權撕破臉的由頭。

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三國志》

2)策反後援。關羽負責前方打仗,後方由糜芳和士仁供應糧草,這兩人名氣不大,自然也入不了關羽的眼。打仗的時候,這兩人輸送糧食不是很及時,關羽卻揚言“等我打完回去一定要治你們的罪。”兩人嚇得慌里慌張,孫權一唆使,他們便叛變了,關羽也就斷了糧。

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三國志》

3)背後偷襲。關羽在打曹仁的時候,曹操又派了徐晃增援曹仁。斷了糧草的關羽脫不開手,孫權便趁機把關羽的老婆孩子給虜走了。關羽的部隊被擊垮了,最終被孫權派人給斬首了。

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三國志》

三、總結

關羽的形象高大威猛,忠義無雙,但唯一的缺點就是視別人如草芥,連蜀國的馬超、黃忠等人也不放眼裡。而孫權正是利用了這一缺點,將關羽擊垮。

關羽的死讓人嘆息,沒有人能做到完美,都會有缺點,但不要讓自己的缺點成為致命的把柄!

{吉橙加鹽 味道更甜}


吉橙加鹽


歷史上,關羽是一個有勇有謀的猛將,斬顏良,禽于禁,無不顯其威猛。個人覺得,同時代的魏,吳將領相比,關羽應該是最強的將領之一。

他的弱點:過分虛榮,而且瞧不起其他將領,馬超來降時,他問諸葛亮馬超的才能誰能比,諸葛說,馬超雖然雄烈過人,但只能於翼德並爭驅,而未及髯之美逸絕倫也。關羽聽後,非常高興,立即到處把諸葛的這封信給別人看。後來,劉備評五虎將時,將黃忠列為後將軍。關羽聽說後,非常不服氣,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也。孫權派人來說媒,要關羽將他的女兒許配給孫權的兒子,這是非常有利於吳蜀聯盟的,可是關羽居然把媒人罵走,真不知道他怎麼想的,這麼不給孫權面子,被孫權殺害也在情理之中。可見關羽雖然有很強的軍事才幹,但是個性太強。用陳壽的話說: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各以短取敗。





靜寅軒主人


過於高傲。看不起對手,孤軍深入曹地;看不起屬下,致使糜芳等人叛變;看不起盟友,曾羞辱孫權虎女焉能嫁犬子,致使孫權懷恨在心最終痛下殺手


鋒言瘋語說天下


不以成敗論英雄


尚茶居


關羽《三國志》裡面的名將,是非常有勇猛善戰的一個人,和劉備是結拜兄弟,關羽是非常重義氣的人。從他的這個“過五關斬六將”,就可以看得出來了!

關羽桃園三結義;分別是劉備、關羽、張飛等三個人,結為兄弟!並且還一起對天盟誓:有難同當,有福同享,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多麼豪言壯語的話啊,所以關羽特別的重情重義。

在關羽被曹操活到的時候,曹操並沒有急於殺掉關羽。因為“曹操識眼會英雄!”知道關羽是一個非常勇猛善戰的人,殺了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曹操就想盡一切辦法來誘惑關羽,把自己的赤兔馬都送給了關羽。你說曹操是有多大的野心,想得到關羽這個人的。

後來關羽知道他大哥劉備的消息,要回去他大哥的身邊,這時候曹操是有十萬個捨不得讓關羽走或者離開的。但是,又出於之前對關羽所說過的承諾!曹操的手下各種武將,都想殺掉關羽,但礙於曹操的面子,又不敢下手。現在機會來了,所以才有了後面的“過五關斬六將”這個成語典故。從這裡來看,關羽的的確確是一個很重情重義的人。

還有一次關羽在戰場上被箭射中左,回來一看,原來箭上還有毒,已經深入骨髓了。但是,關羽一點也不覺得疼的感覺,請來名醫華佗,為他治病療傷。華佗看了關羽的傷口已經毒入感染,必須得“刮骨療傷”才能治癒好。關羽二話不說就直接讓華佗治病療傷吧,以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刮骨療傷”那得有多難熬多麼的痛苦。但是,關羽一句話也沒有喊出聲音來,誰看到關羽在這種情況下,都能忍得住,真不愧是一個英雄氣概的男人。

雖然最後關羽敗走麥城,被孫吳人埋伏所殺害,但是,關於的忠義化身永遠的流傳於後世。後來關羽的忠義被人稱為:“關公”、甚至還有“關帝廟”!被現在的人膜拜、尊敬他的一生“忠義”、“講義氣”所感動!





海哥趣說歷史故事


我認為關羽之死雖然是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實在令人嘆息。關羽被後世稱為忠義的化身,受到歷代上至王侯將相,下至江湖幫會、平民百姓的崇拜,確實不枉為英雄,但不應該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出走麥城,而應是在諸葛瑾來勸降時冷靜下來,分析一下當前形式,和諸葛瑾商談一番,假意和談,來個緩兵之計,爭取到更多時間,已待川西劉備的援兵。實在不該使用蠻力和孫權決一死戰,即使後來援兵無望的情況下,也應該和部將王甫、趙累、周倉及關平等人死守麥城,寧可戰死以身殉國,也不該抱著僥倖心理試圖突圍,從而導致被擒獲。反而成就了呂蒙、潘璋、馬忠等人的功勞,還受到孫權的羞辱:“你向來自認無敵,為什麼今天反倒被我擒獲,你今可服?最終關羽還是難免一死身首異處,一顆將星隕落。也不會留下關羽敗走麥城這一千古絕唱,令後人嗟嘆不已


一片丹心對待善良之人


提起關羽不管是佛家還是道家都有很高的評價,如忠肝義膽,武藝高強,善於謀略。為報答曹操斬顏良誅文丑。尋找結義大哥過五關斬六將。但關羽剛愎自用,好大喜功,自負過高。如孫權想與關羽結秦晉之好,但被說成虎女豈能嫁犬子,也徹底斷了聯吳抗魏的最基本方針,自負過高,如大意失荊州,最後導致死於麥城。雖然關羽在大事上並不成熟,但他的義薄雲天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內涵的一部分。




大妮談古今


關羽之死,表面上看可以總結為幾點。

1、驕傲自大,多次挑釁東吳,為國招禍所致。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2、輕怠下屬,下屬叛變所致。

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自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3、戰線太長,孤軍深入曹魏,貪功心切,情報不通暢。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以上是《三國志》中關於關羽兵敗的原因。而實際上關羽之死劉備集團與孫權集團的戰略方針有關。劉備奪取巴蜀,命關羽鎮守荊州,初步實現隆中對的戰略意圖,意在兩路遙相呼應,劉備軍主力部隊都在漢中整頓,此時關羽在荊州造勢為漢中分擔壓力即可,但此時劉備集團剛剛獲得益州,坐擁荊州,益州,勢力空前強大,而關羽在荊州難免求功心切,在荊州空虛的情況下孤軍深入曹魏,此時劉備諸葛亮也被益州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沒有意識到關羽正在走向滅亡之路。

孫權集團方面,此時全國十三個州,魏國獨佔九州,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實力,孫權和劉備唯有聯合起來才能和曹操抗衡。公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水淹七軍,斬龐德,生擒于禁,威震華夏,讓原本一家獨大的曹魏集團出現了危機,此時如果孫權揮軍北上,與關羽遙相呼應,正是削弱曹魏的大好時機,甚至問鼎中原指日可待。然而孫權卻動了奪回荊州的念頭,隨後呂蒙白衣渡江,襲擊關羽,導致關羽前功盡棄,兵敗殞命。孫權雖奪得荊州,但與蜀漢卻結下不解之仇,隨後兩國交戰,互損國力,導致此後再也沒有問鼎中原的機會。孫權奪得荊州實在是以一己私仇而置大局於不顧,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孫權會有如此行為呢,答案就在於孫權只想守江東基業,成為一方諸侯,荊州為戰略要地,進可攻退可守,奪回荊州可確保江東無憂,穩固江東基業,相對於問鼎中原,雄居吳越,做一方諸侯才是他的夢想。因此,我們說關羽兵敗被殺的根本原因與劉備軍團貪功心切,盲目自大密切相關,同時也與孫權集團沒有進取之心,只想稱霸江東有關。作為武將,戰死沙場也許才是最好的歸宿,相比關羽之死,張飛的死才更讓人唏噓不已。


劃過天空的拖鞋


其實關羽戎馬一生,跟著劉備白手起家,最終如此慘死,多少有些可悲。

對於關羽其實大家都知道他英勇無敵,溫酒斬華雄,斬顏良珠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大小軍功無數。為劉備算是拋棄了一切。可是最終呢?

當初遇到劉備,劉備打著皇家的旗號一通忽悠,關羽本著效忠漢室的理念跟了劉備,沒想到劉備也不過是個冒牌貨,所謂的光復漢室也都是幌子而已。關羽內心其實一直都只認正統的皇帝,在爵位上就能看出。

但是關羽就是這麼忠義,掛金封印,帶著劉備老婆過五關斬六將,棄曹操而去,這真的換做誰也做不出來的事。但是關羽做到了,也正因為這一點,關羽才被後人拜做忠義的化身。

但是關羽居功自傲,自持清高的性格最終導致了他慘死的下場,這也是他剛強性格的另一面必然的結果。

總的來說,一代武聖,忠肝義膽。



糊塗小葫蘆


說到關羽之死,無不令人惋惜。關羽之死其實和張飛之死一樣,其實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但最後卻都是那樣的結局,只能感慨一句,造化弄人。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為前將軍。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於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

司馬懿等建議聯合孫權,要孫權從關羽背後襲擊。曹操採用此策。孫權派呂蒙等做好了準備,並在十月出軍,而且將要進攻的戰略告訴曹操。但曹操的謀臣董昭卻認為,應當把東吳的打算洩漏出去,這樣可以讓關羽早日退兵,而且也可以讓關羽和東吳相鬥,曹魏作收魚人之利。曹操命人寫成文字,用箭射到關羽營中。但關羽看到了之後,猶豫不決,又耽誤了時間。

關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將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孫權派人來誘降,二人便投降了孫權。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為人質,出兵配合曹軍,前後淹擊蜀軍,蜀軍潰敗。 關羽僅帶著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日夜兼程,連續數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



關羽怎麼死的,記載就是如此,但後人總是喜歡對此加以分析,甚至有的說關羽之死其實就是一個陰謀,因為只有關羽死了,才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關羽以死來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劉備、曹操、孫權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所以,關羽之死稱得上是皆大歡喜,四方多贏。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就算關羽看不明白,劉備看不明白,諸葛亮也看不明白?

後來總算明白,其實劉備看明白了,諸葛亮看明白了,關羽也看明白了,就連曹操和孫權也都看明白了。關羽不死,大家的日子都不安生;關羽死了,大家都放心了。所以,整個《三國演義》,其實核心就在關羽之死。其實關羽的死,並不是偶然,而是一場蓄意的謀殺!

關羽這人,沒事喜歡讀《春秋》,講大義。他追隨劉備固然有兄弟義氣的成分,但最根本的,還是希望能匡扶漢室,留名千古。有一點很能說明問題,那就是關羽被曹操俘獲後,曹操封他為漢壽亭侯。名義上是漢獻帝所封,實際上是曹操封的。對於這個封號,關羽十分看重,畢竟這在名義上是漢朝所封,自己從此算是漢朝的官員了。

後來離開了曹操,按理說關羽就應該避免再提這個漢壽亭侯,以免刺激大哥劉備。因為在劉備眼裡,這就是曹操封的。可是,關羽依然高調自稱漢壽亭侯,大旗上繡著漢壽亭侯關。在他看來這是榮譽,可是大哥眼裡這是曹操給的糖塊。華容道關羽私放曹操後,其實劉備心中就有點涼了,看來這個老弟有點靠不住啊。

關羽之死皆大歡喜:關羽以死來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劉備曹操孫權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所以,關羽之死稱得上是皆大歡喜,四方多贏。關羽死後不久曹操也去世,於是曹丕、劉備、孫權紛紛稱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