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慕容世家第一人—慕容垂


歷史上真正的慕容世家第一人—慕容垂


  慕容垂原名慕容霸,小時候深受父親的寵愛,甚至一度想讓他繼承王位。後來二哥慕容俊當了燕王,對他就很不滿,恰巧慕容垂遊獵之時墜馬折齒,於是就逼他改名為慕容垂夬(音“缺”),後來又有讖文說名“垂夬”者將王天下,乃去“夬”,自此慕容霸變成了慕容垂。

不論是“垂夬”還是“垂”,無論從字形還是字意來看都不適合作名字。說來也奇怪,慕容垂對新名字倒是安之若素,甚至後來稱帝也沒有恢復“慕容霸”的本名,也許他心裡只把名字當個符號,無論叫什麼,我還是我,不會有什麼改變。

可能這就是慕容垂的處事風格吧,一方面,在面對世俗、倫理、強權的壓迫時,他不敢憤而反擊,而是採用逆來順受的態度,任由命運擺佈;另一方面,他又一直努力固守心中的某些基本原則,在很多人眼裡,這是個充滿矛盾的人物。

四哥慕容恪是他的偶像,他們倆通力合作,南征北戰,無往不勝。但自從慕容恪病故,一切都變了。小皇帝慕容暐把大司馬的職位交給了自己的弟弟慕容衝,而把皇叔慕容垂撂在一邊,另一個輔政大臣慕容評對他也是大加排擠,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東晉桓溫北伐,前燕上下亂成一團,最後還是慕容垂出山打跑了敵人。可凱旋而歸後,境遇卻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慕容垂不明白,論能力,他文韜武略,戰功顯赫,不比四哥差到哪去;論人品,他待人以誠,虛懷若谷,凡事以國家為先,為什麼四哥受到所有人的青睞與尊敬,他卻在官場上屢屢碰壁。其實道理也許很簡單,對很多人來說,完人一個就足以了,如果接二連三的出現,誰都受不了。

雖然事業不順,畢竟還有家庭這個避風的港灣。慕容垂和夫人段氏感情很好,但段氏性格剛烈,不喜歡趨炎附勢,和嫂子可足渾氏關係很不好。這個可足渾氏就是現在的太后,掌握大權,於是她找了個理由把段氏害死了,還逼慕容垂娶了自己的妹妹作續絃。慕容垂心中難過,但又敢怒不敢言,只好經常回段氏孃家緬懷亡妻。一來二去,又和段氏的妹妹好上了。此事被後妻知道,在太后姐姐面前告了一狀,於是可足渾氏、慕容評等人便計劃把慕容垂殺掉。

看來前燕是無論如何待不下去了,慕容垂無奈帶著幾個兒子和小段氏,投奔敵國前秦。前秦的國君苻堅知道慕容垂是大大的人才,對他十分厚待,高官厚祿自不在話下。不過苻堅最得力的助手王猛對慕容垂總是懷有戒心,斷言他以後一定會反叛,三番五次勸苻堅殺掉他。以苻堅的性格當然不會無緣無故殺人了,於是王猛便想出了一條毒計。

藉著征討洛陽的機會,王猛首先把慕容垂的長子慕容令要到手下做嚮導,臨走的時候又和慕容垂套近乎,弄了一把慕容垂的貼身佩刀做禮物。軍隊開拔以後,王猛模仿慕容垂的口氣給慕容令寫了封信,讓他叛逃回燕國,並以佩刀為證。慕容令一跑,王猛馬上上報,慕容垂聽到消息,也只好從長安出逃,結果沒跑出多遠就被抓了回來。

慕容垂心想這下可完了,不料苻堅這個人真是厚道,對慕容垂不加任何處罰,還安慰他說:“慕容令逃跑,你完全不知情,何罪之有。何況你兒子逃回燕國,只是不忘本而已,沒有什麼可指責的。”慕容垂逃過一劫,但逃回燕國的慕容令下場卻很慘,不久因謀反罪被殺。

愛妻和愛子先後死於非命,慕容垂心裡的痛楚可以想象。不過出於對苻堅的感激,慕容垂還是盡心盡力的替前秦政權效力。淝水之戰,雖然前秦軍慘敗,但慕容垂在這期間的表現絕對是盡職盡責,沒有半點“磨洋工”的意味,他所部也是保留最完整的一支部隊。

全軍覆沒的苻堅帶了少數人逃到了慕容垂的大營裡面,慕容垂的兒子慕容寶就勸父親趁此良機殺掉苻堅,恢復大燕國,但慕容垂想到苻堅對自己的信任,實在下不了這個手。此時弟弟慕容德又站出來說:“弱肉強食,自然規律,當年秦強燕弱,所以我們遭受亡國之痛;現在殺苻堅,是報仇雪恨,怎麼能說是忘恩負義呢?如今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兄長千萬三思。”

  慕容寶、慕容德兩個人的說辭都十分精彩,用了大量諸如“立大功者不顧小節,行大仁者不念小惠”、“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表”、“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等名句,道理應該說講的很明白了。但慕容垂的回答也很堅決:想當年我從祖國逃亡,又被王猛陷害,如果不是苻堅,早不知死過幾回了。至今大恩未報,怎麼能反下毒手呢?如果天亡苻秦,也不在乎這一時。我立志恢復大燕,也只取關東舊地,不會和苻堅去爭關西的。

這就是所謂的“叛亦有道”吧,慕容垂願意承擔起復國重任,背叛自己的恩人,但他又不願採取卑鄙的手段,並努力將背叛行為限定在一定程度內(所謂只取關東舊地),在旁人看來,似乎有點自欺欺人的味道,不過對於慕容垂這種追求道德完美的人來說,卻具有重要的意義。

就這樣,慕容垂不但沒殺苻堅,還把自己的部隊全部交給苻堅指揮,並幫他召集了十多萬敗兵。當然,苻堅和慕容垂兩個人心裡都明白,他們之間的合作不會持續太久了。很快,慕容垂就離開了苻堅,招募同族,舉起了復國的大旗。

慕容垂沒有食言,他的主要攻擊目標還是前燕舊土——華北,在圍攻故都鄴城的時候,他甚至放開一條通路希望守城部隊主動撤走。當然前秦一方並不領情,苻堅發詔書把他臭罵一通;鄴城的守將苻丕也是死守不退,甚至招來了東晉的援兵。

不過此時前秦已經是大勢已去,首都長安失守,苻堅被姚萇殺死,鄴城自然也守不下去。苻丕率軍西走之後,剩下的前秦守將紛紛投降,慕容垂終於收復故土,重建大燕國,史稱後燕。

此後的十年又是馬不停蹄的征戰,隨著東晉三謝(謝安、謝石、謝玄)的相繼病亡,西燕的覆滅,後燕的疆域也算是基本穩定下來了。慕容垂登基的時候就已將近六十,這時已是年逾古稀的老者了,本想安享晚年的他,不料又遭遇了慕容家族歷史上最恐怖的夢魘——參合坡之役!

此戰對陣的雙方是慕容垂的太子慕容寶與鮮卑拓拔部(即將崛起的北魏帝國)的開國之君拓拔珪,燕軍由於輕敵大意遭到慘敗,拓拔珪還把俘獲的六萬後燕精兵全部活埋。古往今來,大規模殺俘對一國的心理和士氣打擊都是巨大的,加上慕容寶作為皇位繼承人,卻表現如此拙劣,似乎預示著後燕帝國的黯淡前景。慕容垂晚年遭此鉅變,就好像看到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將要付之東流一樣,自然痛苦萬分。雖然他強打精神,再次出征擊敗了北魏留守部隊,但在歸程中途經參合坡萬人坑之時,終於經受不住精神上的刺激,一病而亡。

歷史上真正的慕容世家第一人—慕容垂


慕容垂活到了七十一歲,在同時代的英雄中算是長壽的了;他在晚年終於完成了復國的大願,按理說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不過細想起來,他的一生又實在是痛苦的一生:親歷前後燕兩大帝國的極盛時期,又親眼目睹它們的衰落乃至滅亡,有心挽救卻總感到力不從心;熱愛家庭卻又屢屢遭遇喪子、喪妻、諸子爭位乃至被自己兒子出賣等傷心之事;一心想報答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的苻堅,卻又因忠義難兩全而最終決裂;為堅守人生準則,提出的只取燕國舊地的方案,卻在敵我兩方都得不到支持。他一直想像慕容恪一樣,成為一個事業、道德、家庭上都面面俱到的完人,但命運卻不允許他做一個完人。

如果說慕容恪是理想中的天才,那慕容垂的就是現實中的天才。即使他的能力再大,在命運面前也顯得如此渺小。

歷史上真正的慕容世家第一人—慕容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