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神"成吉思汗當之無愧,為復仇一生戎馬

導語:

成吉思汗,又名孛兒只斤•鐵木真,是蒙古國當之無愧的"戰爭之神"。可見,他的一生必定貫穿著無數次戰爭。據統計,在他的一生中,共發動過60餘場戰爭,幾乎戰無不勝,而他無數次征戰疆場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他的仇恨。復仇之火熊熊燃燒,這也使他成為人類歷史上征服足跡最遠的人之一。

鐵木真擊敗蔑兒乞部

蔑兒乞部和鐵木真恩怨的開端是在鐵木真的父母結親之時。鐵木真的母親名叫訶額侖,弘吉剌部人,樣貌出眾,出身高貴,與蔑兒乞人赤列都結親。在結親的路上,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發現了訶額侖,搶走了訶額侖作為他的妻子。對此,赤列都一直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後來,在鐵木真九歲時他的父親去世,赤列都仍心有不甘,便將仇恨發洩在鐵木真身上。幼年時的成吉思汗生活的並不安寧,經常受到欺負,但因自己實力不夠,只能忍受。但他一直在等待機會,一雪前恥。

鐵木真人生中的第一場戰爭是為他的妻子孛兒鐵兀真打的,而他的對手,正是昔日仇敵蔑兒乞部。鐵木真與孛兒鐵兀真於九歲時訂下婚約。然而,訂婚後飛來橫禍,鐵木真的父親逝世。十八歲時,他闊別了家人,獨自踏上了求親的征途。找到孛兒鐵兀真後,鐵木真坦誠地告訴了女方的家人他的現狀,然而德薛禪還是毅然決然地將女兒許配給他。這份姻緣鐵木真來說很不容易,鐵木真很是珍惜。孛兒鐵兀作為他的結髮妻子,鐵木真對她非常疼愛。在以後的日子裡,孛兒鐵兀真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國家政治方面為鐵木真付出了很多,所以說,孛兒鐵兀真更是他的知己。

1180年,十八歲的鐵木真與孛兒鐵兀真成親。然而成婚後不久,蔑兒乞部劫走了他的妻子。鐵木真得知此事後十分惱怒,限於當時他的能力不足以擊敗蔑兒乞部,只好藉助他人的力量,與札木合、脫斡鄰勒王罕聯盟,經九個月的籌備,向蔑兒乞發起進攻,最終勝利,成功解救妻子。這場戰爭是鐵木真人生中的第一場戰爭,並以勝利告終,拉開了鐵木真向仇人復仇的序幕。

十三翼之戰

宋澊熙十一年(1184年)前後,鐵木真稱汗。然而此事必然引起小人嫉妒。金明昌元年(1190年),蒙古十三個部聯合攻擊成吉思汗,最後成吉思汗戰敗。成吉思汗雖在十三翼之戰中戰敗,但從事實上看,失敗是在所難免的。然而此次戰役卻為鐵木真帶來了更多的兵力,成為鐵木真扭轉戰局最後一統蒙古的基礎。

替父報仇

殺死鐵木真父親的是塔塔兒部的鐵木真兀格之子札鄰不合,鐵木真不斷鞏固自己的勢力,只為有朝一日替父報仇。1202年,鐵木真襲擊了塔塔兒部並取得勝利。為報復仇人,他搶走了塔塔兒首領也客扯連的兩個女兒做妻子。

後來鐵木真擊敗主兒乞部,並在闊亦田之戰中擊敗了兇猛的12部聯軍。闊亦田之戰實屬成吉思汗一生中最艱難的戰爭之一。成吉思汗一路所向披靡,有一統蒙古之勢,草原各部憂心忡忡,推舉札木合為"古爾汗"(立汗之汗),組建了12部聯軍一起抗擊成吉思汗。最後,成吉思汗打敗了聯軍,取得歷史性的勝利。經過此次戰爭之後,草原上的殘黨勢力被基本消滅,成吉思汗一統蒙古勢在必得。

成吉思汗與塔塔兒部的樑子自幼結下。後來在成吉思汗九歲時,札鄰不合(鐵木真兀格之子)毒死了也速該,使其一家人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在十三翼之戰中,成吉思汗與塔塔兒部發生戰爭,更加深了兩者的矛盾。不僅如此,塔塔兒部殺害了其祖輩,陷害了俺巴孩汗。金章宗承安元年(1196年),成吉思汗大戰塔塔兒部,最終勝利。

後來,成吉思汗開始追殺泰赤兀部。逼迫泰赤兀部投降。消滅泰赤兀部後成吉思汗終於報仇雪恨,一雪前恥。消滅泰赤兀部為日後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掃清了障礙,也使得他在戰爭中所向披靡,為接下來的對外擴張做了鋪墊。

殲滅西夏

成吉思汗殲滅西夏用了二十餘年。有人說,蒙古始終的戰略是:將西夏綁上自己的戰車。成吉思汗與西夏早有淵源。第一,西夏曾經在成吉思汗西征時襲擊蒙古國,使蒙古國遭遇重創。第二,蒙古國要求在需要的時候西夏要進獻糧草,兵力,然而有一次在與金國交戰期間成吉思汗在西征前派使者前去西夏獲得兵力,一個西夏貴族嘲笑並羞辱了使者,為此成吉思汗十分惱怒,決定西征回來討伐西夏。

七年後,成吉思汗凱旋而歸。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秋,成吉思汗開始報復西夏。當時成吉思汗已經是六十四歲高齡。成吉思汗在前線受傷,高燒不退,生命垂危。臨終前留下遺囑,誓死要征服西夏和金國。這一次的失敗給成吉思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創,這值得讓每一個蒙古人都永遠記住他們仇人的名字:唐古特。

後來,成吉思汗在西夏前線病亡,蒙古將領同仇敵愾,復仇西夏。成吉思汗去世後的一年,西夏滅亡。然而西夏的滅亡成吉思汗並沒有看到,他的後代完成了他生前的夙願,並使蒙古國的疆域進一步擴大。

攻破金國

在成吉思汗年幼之時,金朝控制著今中國北方的大片領土。金朝對蒙古的統治極為嚴厲,控制其各部相互獨立,以此分散蒙古各部的勢力。在成吉思汗年幼的時候,蒙古飽受金國的折磨與壓制,各部鬥爭頻發,百姓民不聊生。成吉思汗立志要為自己的祖輩報仇。

成吉思汗六年,與金國的戰爭正式打響。做了充分的準備,成吉思汗戰無不勝,一路過關斬將。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三月,成吉思汗兵臨大都(今北京)城下,迫使金國遣和,才退出居庸關。金國大勢已去,在成吉思汗強大的進攻下,只能負隅頑抗,別無他法。

西征花剌子模

擊敗金國後,成吉思汗繼續西征。成吉思汗十四年,蒙古國的499名商人無辜死在了花剌子模的手下。當時,蒙古國的實力足以和花剌子模抗衡,這同時也為成吉思汗進一步對外擴張提供了機會。成吉思汗大怒,隨即率領20萬大軍分路西征。

成吉思汗一路過關斬將,大敗花剌子模。後乘勝追擊殘軍,並派哲別、速不臺追擊國王摩訶末,直至其在逃亡的途中病逝。

消滅花剌子模後,成吉思汗一路征戰,越過邊境,直抵印度。成吉思汗消滅了花剌子模,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疆域。至此,成吉思汗的對外擴張範圍基本已達最大化,其實力不可小覷,號稱"戰爭之神"當之無愧。

君臣一心,所向披靡

一個強大的國家,要想強大,首先要做到"攘外必先安內",只有國家內部沒有紛爭,君臣才能齊心協力,一致對外。成吉思汗有三位得力部下,為成吉思汗的成就付出了自己的畢生。成吉思汗的一生取得的豐功偉業離不開他們的協助。

木華黎:木華黎的祖父與父親都曾是鐵木真的部下,他自幼便被父親送進軍營。他的用兵之術讓成吉思汗刮目相看。他驍勇善戰,幫助成吉思汗攻下了遼西、河北、山西、山東等重要城池,蒙古軍隊在他的帶領下也變得十分精銳,善於長途跋涉和野戰。成吉思汗經常派遣他去征戰,對他十分信任。1223年,在一次與金軍的交戰中,身體不支。第二年春天病逝。

博爾忽:他深受成吉思汗賞識。幼時被成吉思汗救下。在一次戰爭中,博爾忽不顧性命救下了成吉思汗的兒子,成吉思汗為此獎賞了博爾忽。博爾忽對成吉思汗忠心耿耿,建立了深厚的君臣情誼。

博爾術:少年時的他利用聰明才智追回成吉思汗被盜的駿馬立下大功,從那時起便一直追隨成吉思汗,忠心耿耿。在戰術上,他很有建樹,經常為成吉思汗提出建議和謀策,是一位能文能武的不可多得之才。他驍勇善戰,沉穩冷靜,是成吉思汗最信任的人。

君臣一心,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國富民強的基礎。得力的部下是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同時君臣間的默契也促進了成吉思汗夢想的實現。

結束語:

成吉思汗的一生中有四十多年的征戰歷史,幾乎少有戰敗。不僅一步步統一蒙古諸部,足跡西至西亞、東歐的裡海海濱地區。他所擁有的蒙古帝國相當於兩倍的羅馬帝國,四倍的亞歷山大帝國。他是當之無愧的"戰爭之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