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公主却得了“公主病”,父母因溺爱而妥协,孩子因娇惯而放肆

“不懂分享、不会谦让;总是不合群,和别的孩子玩不到一起;情感脆弱,只能表扬听不得批评;不爱劳动,自理能力特别差……

”很多家长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孩子就得上了“公主病”。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是很多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这其中折射出的是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家长的教养方式。娇惯、放纵、自私、没有责任心、贪图小便宜……几乎可以预料到,得了“公主病”的孩子将来的生活必定很艰难。

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公主病”?

近日,一个名为“豌豆公主病的日常”的留学生在自己的社交账号发文称,回国后在发热门诊做检测等了十五个小时,害怕有感染风险,所以不敢吃饭,最后“豌豆公主病的日常”拨打报警电话,并要求赶到的警察进发热门诊,给自己示范吃饭。

在疫情肆虐的当下,明明是回国避难,却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公主”,面对帮助自己的医护人员和警察,不仅没有心存感激,反而当成了任自己使唤的“下人”,不明事理,无视规则,这样的做法引起了广大网友的不满,直呼这样的人不能惯着。

事实上,生活中有这样“公主病”的也不算少,肆意发挥着自己的无知和骄纵,就算是身边的人也都看不惯,不愿意和这样的人相处;而这样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必然是举步维艰。其实这种“公主病”都是源自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想要破解孩子的“公主病”,那么首先要了解孩子形成公主病的原因。

不是公主却得了“公主病”,父母因溺爱而妥协,孩子因娇惯而放肆

原因一:过于宠溺,让孩子迷失自我

“公主病”的状态并非孩子原有的标配,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从最初自我意识的产生,到做事自恋,最后形成了公主病,很多时候都是家长娇惯出来的。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可以说是含在口中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在家长这种过度地宠溺和保护下,孩子很容易迷失自我。

当家长事事都以孩子为中心,就给孩子造成了一种“地球都围着我转”的错觉,事实上,这样的心理暗示给孩子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

原因二:质疑孩子的能力,对孩子不信任

父母是一种很矛盾的“生物”,一些父母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可另一方面却从来不相信孩子能做好。

“这样太危险”、“那样做不对”,总之,不管是因为过于宠爱,还是因为太主观、强势,父母这样的做法无不暗示着孩子一无是处,孩子失去了自信,也习惯了不再思考,自然开始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也就得上了“公主病”。

原因三:事事代劳,不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一些家长习惯了操持孩子的一切,他们不愿意给孩子动手的机会,认为孩子嘛,学好知识就可以了,只要是成绩好了,其他都不能让孩子操心。从幼儿时一口一口地喂饭、穿衣服,到以后督促孩子做学业,甚至当孩子毕业后的职业、婚姻都帮孩子规划好了。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没有机会去学会如何正确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也不需要为自己负责,更不需要为别人负责,自然就对此习以为常了。

不是公主却得了“公主病”,父母因溺爱而妥协,孩子因娇惯而放肆

改掉孩子“公主病”的解药在哪里?

很多家长都容易犯上面的错误,如果孩子已经得了“公主病”该怎么办?我们又应该从哪里入手呢?其实纠正孩子的问题,也是父母控制自身情绪,改掉惯性思维的过程。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当我们自身做出了改变,你会发现“解药”其实很简单。

解药一:坚持原则,不被孩子脾气所要挟

有的孩子会用发脾气的方式要挟家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会大哭大闹、满地打滚,很多家长看见孩子这样,都会非常地心疼。溺爱孩子的家长会选择妥协,却不知孩子因此会越来越放肆。

家长必须要让孩子知道生气、发脾气是没有用处的,这样做不但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还可能会受到处罚。只有家长坚持住原则,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改掉“公主病”。

解药二:给孩子动手的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不了亲身体验和实践,这是孩子必须要经历的一课。不能因为觉得孩子会做不好就剥夺了他动手的机会。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他独立的第一步,如果什么事情都让父母做了,孩子也终将失去这个能力。

解药三:平等对待,让选择权回到孩子手里

不要因为孩子年纪小就觉得他的想法不重要。事实上,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应该同样得到平等和尊重,这样会让孩子更加的自信。

比如孩子的爱好、报的兴趣班、买的衣服,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还是我们家长觉得好呢?家长要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而不是什么都提前替她安排好,更不要轻易地否定孩子,觉得他年纪还小,所以他的选择总是幼稚、错误的。

只有平等地对待,让选择权回到孩子手里,才能让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如何思考。

不是公主却得了“公主病”,父母因溺爱而妥协,孩子因娇惯而放肆

解药四:学会正确地表扬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提倡不要吝惜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这样会让孩子更加自信,也能产生更强的动力。但我们同时也要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做才最为合适。

鼓励和表扬要有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认识

,不能因为孩子很小就学会骂人我们还表扬他口才好,也不能一味地表扬而不提出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表扬和鼓励要在“点”上,否则对孩子来说,时间长了,他会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做都是正确的,而忘记了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每一个男孩都曾幻想成为王子,每一个女孩也都有一个“公主梦”。

然而真正的王子和公主要有善良的内心、优良的品格和优雅的举止。作为家长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真正的王子和公主那样优秀,而不是落得一身“公主病”,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改变,爱孩子,就要牵着孩子的手,送他一程,然后,默默地祝福,看他远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