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為燈 願做生命的守護天使”——記疫情下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腦血管病科張琪博士團隊

2020年1月開始,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非新冠肺炎危重疾病的臨床救治工作也遇到很多困難。既要防控疫情,又要拯救患者,兩手抓兩不誤。在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活躍著這樣一支生機勃勃、兢兢業業又勤於學習的“生力軍”,他們就是醫院腦血管病科張琪博士團隊。

以心為燈 患者救治“疫”刻不能停

張琪博士領銜的腦血管病科(7B病區),是一支朝氣蓬勃的團隊,從內科到外科,相互協作,優勢互補,能為腦血管病患者提供綜合診療服務。

“以心為燈,願做生命的守護天使”——就在最近,張琪博士團隊收到了一面真情滿滿的錦旗。

“以心為燈 願做生命的守護天使”——記疫情下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腦血管病科張琪博士團隊

▲ 患者送上錦旗致謝


原來,去年10月中旬,47歲的汪先生(化名)騎車時不慎摔倒,頭部重重撞擊地面當場失去意識,被路人發現後緊急撥打“120”送至就近醫院搶救。經檢查,汪先生這一摔著實兇險:蛛網膜下腔出血、右側額部硬膜下出血、雙側額葉腦挫傷、左側額頂部軟組織腫脹、左側顳骨骨折。經急救,汪先生雖然暫時脫離了生命危險,但仍然昏迷不醒。去年11月中旬,汪先生家屬慕名將患者轉至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尋求進一步治療。

入院時,汪先生神志昏迷、氣管切開無法自主呼吸、鼻飼飲食、留置尿管,可以說處於“植物人”狀態。像這樣的腦出血昏迷患者,病情隨時可能惡化,張琪博士團隊為患者完善相關檢查,結合既往病史,多次開展病情討論評估,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鑑於患者有中度腦積水,嚴重影響意識恢復,張琪博士親自為患者進行了腦室-腹腔分流手術。

“以心為燈 願做生命的守護天使”——記疫情下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腦血管病科張琪博士團隊

▲ 術前(左)和出院前(右)CT比對,患者原先擴張的腦室已縮小,症狀改善明顯


手術非常順利,汪先生的意識也逐漸恢復。

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患者家屬心裡本已落下的石頭再度高懸。由於醫院疫情防控需要,家屬無法正常探視陪伴,面對未知狀況,患者和家屬都有些焦慮不安。為此,病區醫護人員一邊不厭其煩地向患者家屬解釋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一邊詳細講解患者後續治療方案,並通過微信視頻讓家屬能實時掌握汪先生的恢復情況。“眼見為實”,看到親人健康狀況一天天好轉,家屬終於放心了。

3月上旬,經過專業系統的治療康復後,入院時陷入昏迷的汪先生已神志清楚,精神狀態良好,肢體、語言等功能有所恢復。出院時,汪先生和家屬為張琪博士團隊送上了製作精美的錦旗,由衷感謝醫護人員在特殊時期,克服重重困難,盡心盡責照顧像汪先生這樣病情較重的患者,點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將心比心 有呼必有應

疫情期間,醫院腦血管病科7B病區47張住院床位爆滿,多為卒中後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的病患,且以老年人居多。病區醫護人員一方面要嚴格落實執行醫院的各項防疫管控措施,另一方面則要時刻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尤其在人手有限的春節假期,整個團隊可謂“壓力山大”。

“以心為燈 願做生命的守護天使”——記疫情下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腦血管病科張琪博士團隊

▲ 正月初三早晨,張琪博士(中)與劉春醫生查看患者病情


春節期間,張琪博士主動放棄休息,深入臨床一線。作為腦血管病科主任,他經常要參與其他科室的會診討論,併為患者開展DSA全腦血管造影檢查,為明確治療方案提供重要依據。科室骨幹醫生劉春,整個春節期間堅持在病區值守,任勞任怨;另一位骨幹醫生周林華根據醫院要求提前結束假期,從家鄉返滬,完成居家隔離觀察後也馬上返崗投入工作。

47名住院患者的病情瞬息萬變,疫情防控下的醫療護理工作變得異常繁忙。“小姑娘,我這兩天嗆咳厲害,是不是感染肺炎了?”、“大夫,我覺得自己已經好了,什麼時候能出院?”……疫情的蔓延,加上醫院嚴格的防控措施,讓一些住院患者出現了情緒波動,有時甚至過於敏感,煩躁不安。

“以心為燈 願做生命的守護天使”——記疫情下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腦血管病科張琪博士團隊

▲ 張琪博士和護士長張秀娟查看葉先生病情


年近七旬的葉先生(化名)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退休教師,在病區接受腦出血術後康復治療。天有不測風雲,葉先生的愛人前段時間因病不得不去外院進行手術,導致他很長時間沒有家人陪護。外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自己臥病在床行動不便,愛人手術不能相伴,這讓自尊心很強的葉先生一度落寞消沉。

“將心比心,這段時間如果自己的親人正在住院,肯定也很焦急,所以我們就把他們當自己的爺爺奶奶來照顧。”7B病區護士長張秀娟帶領的護理團隊發現葉先生的異常表現後,立即將其列為“重點照顧對象”。一有空閒,護士便會來到葉先生的病床前跟他“嘮家常”,還積極鼓勵幫助他做康復訓練。護士姑娘們一聲聲親切的“爺爺”,讓葉老先生心頭的“堅冰”漸漸融化。從抗拒到接受,從拘束到親和,葉先生的不良情緒也在一次次真誠的溝通安慰中被化解。“我一直擔心他悶悶不樂影響恢復,這段時間真是辛苦你們了!”葉先生的愛人感激地表示。

除了堅持做好住院病患的治療護理工作外,對於已出院患者的求助,張琪博士團隊也絲毫沒有懈怠,力爭提供優質服務。一位腦梗患者在疫情發生前已順利出院返回老家,他本打算過完春節後回醫院繼續康復治療,結果卻因受疫情影響無法成行。

“以心為燈 願做生命的守護天使”——記疫情下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腦血管病科張琪博士團隊

“以心為燈 願做生命的守護天使”——記疫情下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腦血管病科張琪博士團隊

▲ 張琪博士和病區康復組長共同為患者解決困難

“主任,你幫我想想辦法,在家待不住了,我要儘早去做康復。”3月初,張琪博士的微信收到了患者的求助信息。他一邊安撫焦慮的患者,一邊馬上跟病區康復組長彭建文取得聯繫。工作本來就很繁忙的彭建文二話不說,利用下班休息時間,通過微信為患者“直播”了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康復鍛鍊動作要領,幫患者解決了煩惱。


用心進取 學科鑽研不停步

為做好疫情防控,避免人員聚集,受到廣大醫護人員歡迎的院級學科教研活動不得不按下“暫停鍵”。但在腦血管病科,自發學習的熱情卻並未熄滅。

“以心為燈 願做生命的守護天使”——記疫情下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腦血管病科張琪博士團隊

▲ 張琪博士團隊利用午休時間開展培訓


張琪博士指出,除了急性期的救治工作外,腦血管病的預防、康復同樣非常重要,是一個複雜專業的系統工程,科室成員面臨著知識和技能水平不斷鞏固和更新的挑戰。

為此,在疫情期間,腦血管病科利用午休時間,每週不定期開展小規模的內部學習培訓OJT(On the Job Training,在職培訓),由醫生輪流準備主題和課件,開展講解和互動交流。

“以心為燈 願做生命的守護天使”——記疫情下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腦血管病科張琪博士團隊

▲ 利用早交班會開展病例討論


“江XX,男,51歲,2020年1月23日入院……”為進一步加深科室醫生對患者病情的瞭解,培養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腦血管病科還利用早交班會進行病例演示,並對下一步治療方案展開評估討論。

腦卒中,已經成為中國人第一大死亡原因。以腦卒中為主的各類腦血管疾病,長期以來是威脅人類健康的“致命殺手”。張琪博士指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曙光已經顯現,對他的團隊來說,腦血管病防治的“戰疫”還任重而道遠。

去年12月,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被國家衛健委腦防委授予“示範防治卒中中心”稱號,標誌著醫院腦血管病防治工作獲得國家級專業認可。在張琪博士看來,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接下來,進一步完善覆蓋“全生命週期”的關護閉環:即從健康管理和疾病預警、院前急救、院內綠色通道、診斷和治療、神經重症監護到卒中康復和二級預防,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將是醫院腦血管病科和兄弟科室共同為之努力奮鬥的目標。


健康所繫,生命相托!戰“疫”防“疫”,我們從未停止腳步!——張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