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臥早起、多食酸味、品飲花茶、調暢情志、按摩穴位——春季養生事半功倍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養生事半功倍,做好春季養生,可以為一年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礎。

中醫歷來重視春季養生,《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講,“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倶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攝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由此可見,中國古代不僅重視春季養生並且總結出了豐富的春季養生方法。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春天,天地之氣陰消陽長,氣候特點是由寒轉暖,陽氣萌動、升發,春天在人體的臟腑中對應的是肝臟,因而,春季養生就要遵循“養生(升)”、養“陽”,生髮陽氣、舒展肢體的原則,重點調養肝臟。

導引養生護肝操

中醫養生講究“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其中的“術數”指的就是導引養生,其特點是動作舒展、動靜結合、形神合一。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都是很好的導引養生方法。這裡重點給大家介紹一套春季養生護肝操,

該操由易筋經十二勢導引術中的四個動作組成。

清代潘蔚整理編輯的《易筋經十二勢》,有分別通行人體十二經絡的作用。其中預備勢、臥虎撲食勢、青龍探爪勢、收勢等四勢可以護肝養生。預備勢疏導任、督二脈,可使陽升陰降,陰陽調和;臥虎撲食勢疏導足厥陰經筋,對應足厥陰肝經,以助肝藏血、養魂,調攝宗筋;青龍探爪勢對應足少陽膽經,可以疏導足少陽經筋,疏肝利膽;收勢對應足太陰脾經,可以疏導足太陰經筋,升脾之清氣,益脾健運。

春捂秋凍 夜臥早起

春季乍暖還寒,早晚溫差大,因此要“春捂秋凍”,注意保暖,助機體陽氣生長。

《黃帝內經》提出,春天要“夜臥早起”。“夜臥”,意思是說晚上稍晚一點上床睡覺,相對於冬天“日落而息”,春季晚上十點左右上床睡覺為宜。“早起”是指早上早點起床,大約在6點左右為宜。

另外,中醫十分重視“子午覺”,午時也就是中午11點到下午一點之間,小睡15分鐘到30分鐘,能夠調和陰陽,達到事半功倍的睡眠效果。


調暢情志疏肝氣

春天對應的臟器是肝臟,肝臟的生理功能是疏洩氣機,調暢情志。春季容易發生肝臟的生理功能失調,是神經精神系統疾病、高血壓、失眠等疾病高發的季節。因此,春季要重點保肝護肝。

保肝護肝,調暢情志很重要。《黃帝內經》講,“怒傷肝”、“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人們在春天要儘量保持心情愉快,胸懷開暢,樂善好施,待人寬厚平和,保養生髮之氣。

藥食同源調養肝脾

中醫認為,酸苦甘辛鹹五味分別入肝心脾肺腎五臟,所以酸味是入肝臟的,可以多食酸味如烏梅、五味子、白芍等以養肝陰。如果是肝陽上亢、肝氣鬱阻的人,可以適當多吃點海帶、柑橘類、豆芽菜、大麥芽、芹菜等以平肝疏肝;如果是經常肝火旺盛的人,可以多吃點菊花、草決明、夏枯草、芹菜、綠豆、蘆薈等。當然,和肝臟關係最密切的是脾臟,我們可以通過吃甘味的藥食,如山藥、蓮子、大棗、薏米、百合等,來益氣健脾,以防肝旺克脾土。

品飲花茶調狀態

中國人多有飲茶的習慣,但飲茶也要講究季節時令。春季應多飲花茶。不同體質狀態的人,應當選用不同的花茶。喝菊花茶,可以疏風清熱,平肝降壓;喝茉莉花茶,可以健胃消食,健脾止瀉;喝桂花茶,可以散寒破結,化痰生津,除口臭;喝桃花茶,可以瀉下通便,利水消腫;喝玫瑰花(月季花)茶,可以疏肝解鬱,活血調經。

按摩穴位和臟腑


中醫穴位保健方法較多,操作簡單、安全有效,適宜居家自我保健。根據春天的季節特點,本文重點推薦以下四個穴位的按摩: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在膝關節外膝眼下3寸,脛骨凹陷外側約一橫指處。按摩足三里,補脾健胃,具有全身性強壯作用。

關元,屬任脈,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 3寸,是足三陰經與任脈的交會處,按摩關元,可培補元氣、溫中驅寒、增強體質。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穴位,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是足三陰經(肝經、脾經、腎經)的交會穴。按摩三陰交,可調補肝、脾、腎三經氣血,具有健脾益氣利溼、調補肝腎、養血育陰的功效。

太沖穴,屬足厥陰肝經,位於足背,第1、第2蹠骨間,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波動處。按摩太沖穴,具有疏肝理氣,通經活絡的作用。

以上四個穴位,用一手(一般為右手)中指末節指腹著力於穴位處,用中等力度環旋按揉。50次~60次/分鐘,按揉1分鐘左右,即可疏通經絡氣血,調和臟腑。

審核:吳衛紅

\u0015�\u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