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隔離期間,中國人發明新社交方式

  原標題:澳媒:隔離期間,中國人發明新社交方式

  澳大利亞“對話”網站3月18日文章,原題:當中國人被隔離時如何“相聚”:創造希望、幽默和藝術 在隔離和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普通人正在發明新型的社交和表達方式。中國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上提供了大量的例子。

  團結 在武漢封城5天后的1月27日晚上,當地一些居民自發地團結起來,隔著窗戶喊出“加油”。人們拒絕被病毒壓倒並渴望相互鼓勁。這句話在社交媒體上已經成為國際公眾的戰鬥口號。

  相互關愛 這種相互支持的精神已擴展至對動物的關懷。武漢封城導致約5萬隻寵物陷入無人照料的狀態。通過社交媒體,一些寵物主人與武漢當地的動物救助志願者團體取得聯繫。志願者正行走在武漢市內各地,甚至有時為喂貓狗而“闖入”無人的家中。在湖北省外,人們也在幫助那些被困在湖北的人照看寵物。另一個顯示這種相互關愛的出人意料的焦點是口罩。在中國各地,口罩成為一種表達善意、慷慨和情誼的強大載體。在一段廣泛傳播的視頻中,一個匿名好心人將500只口罩放在派出所,在他匆忙離開時,兩名警官追出來向他敬禮。

  幽默 創意活力也在激發中國網民的幽默文化。在處於封鎖狀態下的中國各地,微博、微信和抖音等社交媒體上湧現大量新體裁的隔離幽默,網民們通過翻唱經典歌曲、在家裡的魚缸裡釣魚、頭套塑料袋打麻將、在客廳打羽毛球以及編排古怪的舞蹈來記錄居家隔離的生活。

  分享此類流行網帖是一種具有建設性的社會自愈行為,能夠在高度緊張和痛苦的時候為人們帶來共識、同感和笑聲。這不是說中國的疫情經驗僅僅是輕鬆的。但是,即便是處於疫情“震中”,生活未必形同末日。總而言之,這些被記錄下來的現象都證明人們在面對疫情時表現出的韌性——同理心、創造性和純粹的平凡人性能使人們生存下來。(作者為美國鮑登學院亞洲研究教授貝琳達·孔,王會聰譯)

環球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