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養老金怎麼算?這個方法幫你算得明明白白!(實用)

被人問了好幾次怎麼計算自己退休的時候能拿多少養老金,每次都被問住了。於是自己上網百度去找養老金的計算方法。看完後,覺得更不懂了。

一、養老金的計算方法

上海的養老金有兩種計算方法,分別對應1992年12月31日之前參加工作的和1993年1月1日之後參加工作的。具體的計算方式如下:

(一)1992年底以前參加工作,繳費年限(含“虛賬實記”記賬年限)累計滿15年,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組成。

1、基礎養老金月標準為:以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時的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滿整年後的剩餘月數,每個月按照0.083%計發。

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時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剩餘繳費月數×0.083%)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不含“虛賬實記”的金額及其利息)除以國發(2005)38號規定的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月標準由以下兩部分相加而成:

(1)按照本人1992年底以前視同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時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1.2%。

(2)按照本人辦理基本養老金申領手續時1993年到1997年5年內個人賬戶儲存額對應的“虛賬實記”總額除以120。

(二)1993年1月1日起參加工作,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

1、基礎養老金月標準為:以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時的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滿整年後的剩餘月數,每個月按照0.083%計發。

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時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剩餘繳費月數×0.083%)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不含“虛賬實記”的金額及其利息)除以國發(2005)38號規定的計發月數。

你的養老金怎麼算?這個方法幫你算得明明白白!(實用)

二、決定養老金高低的因素

從上述公式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那種計算方法,都無法算出明

年之後才退休的人,到了退休時能拿多少養老金。這是因為在我們的養老金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與申請養老金當年的社會平均工資相關的。

我們大概可以看出來決定我們領取的養老金高低的主要因素在於申領當年的社平工資,以及自己繳費年限。個人賬戶由於總金額並不多,還要分攤到各月,因此對養老金高低的影響並不太高。當然,如果一個人始終以上限繳納社保,另外一個人始終以下限繳納社保,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兩個人的待遇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當一個人的繳費年限明顯高於另外一個人時,這種差距就不明顯了。

這裡我們也可以發現,退休人員和在職人員、企業對於社會平均工資的不同態度了。由於社會平均工資的高低影響到養老金的高低,也影響到繳費基數的高低。因此,對於拿錢的一方自然是希望越高越好,而繳費的一方自然希望能低些。

不少年輕人希望少交甚至不交社保,到手工資多些。還總是說,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活到退休那一天。這種只顧眼前不顧未來的眼界,不僅影響到他們對養老金的態度,其實也影響到他們對工作的態度。雖然不能否認有人不幸英年早逝,但是絕大多數人不僅能有領養老金的機會,還會領很久的養老金。能不能活到領養老金的時候,可以主要參考一下家族病史,當然也不排除死於非命。

但是由於自己的繳納年限較低,最後影響了養老金待遇,可能會給自己的老年生活帶來很大的麻煩。要知道,以目前的家庭結構,要靠子女養老幾乎不可能。那麼,除了養老金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穩定的收入,就成了這些人老年生活的關鍵。

你的養老金怎麼算?這個方法幫你算得明明白白!(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