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1裝配渦扇19後能否成為最強艦載機?

魂舞大漠


有可能,至少在空戰性能上。

鶻鷹現在缺的就是足夠強勁的動力。

之前網上出現過606所與624合作的“S3-2型技術驗證機”項目消息,S3-2為雙轉子、加力式帶矢量噴管的渦扇發動機,加力推力9800kgf級,推重比9一級。如果S3-2是渦扇19的驗證機,那麼渦扇19的參數至少不會劣於S3-2。這要比RD33的8300kgf,推重比7一級強許多。

作為艦載機非常看重的著艦重量,鶻鷹現在沒有數據。不過中航工業給出過鶻鷹1.0的正常起飛重量17500公斤,鶻鷹這種體量的艦載機的著艦重量與這個分量接近。作為比較,F18E的空重大致13900公斤,加上攜回重量4100公斤(其中彈藥2200公斤),著艦重量18000左右。而航空母艦攔阻索對於著艦速度240km/h的艦載機攔阻上限一般是22.5噸(要留有餘量的)。所以,鶻鷹的最大著艦重量還有比較大的伸縮餘地。

從鶻鷹1.0改為2.0的一些數據來看,鶻鷹的改進方向是提升超音速性能:首先是機身長度加長,由16.8米變成了17.3米;另一處不太容易被人注意的就是雙髮間距縮小。這兩者都是減小超音速阻力時才這麼幹的。說明鶻鷹修改設計的時候超音速性能的提升是重點,至少是重點之一。所以,鶻鷹的超音速性能有較大可能比F35C要好。

鶻鷹2.0的彈艙可攜6枚空空彈,或是4枚500公斤級炸彈。空空彈攜帶量與F35持平,炸彈攜帶量能力略遜於後者(後者可攜帶2枚1000公斤級炸彈)。綜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鶻鷹2.0更注重空戰,特別是超音速空戰。

因此,就空戰而言,鶻鷹上艦後有可能是最強艦載機。


asiavikin


殲31這個編號目前還不存在,只有沈飛自行研製的FC31。WS19這款航空發動機倒是貨真價實,是我國正在研製的一款新型中推力航空發動機。WS19的存在是整個FC31項目是否能夠最終轉正的關鍵性因素,很顯然我國不可能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製一款沒有裝機對象的航空發動機。一旦WS19進入定型批產階段,也就意味著FC31被我軍接受是鐵板釘釘子的事情。FC31和WS19之間的關係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眾所周知,中型戰鬥機的動力配置無外乎就是兩個方案。一是單發大推力航空發動機,二是雙發中推力航空發動機。那麼問題就來了,以我國現有的航空發動機研製水平,五代中型機採用單發大推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且不說推重比10的大推力航空發動機WS15剛到了裝機試飛的階段,就算能夠堪用,16-17噸級的推力也不足以滿足五代中型機的動力需求。要知道F35的F135航空發動機推力是19-20噸級的,最新改進型更是達到了21噸以上。FC31如果使用單發WS15,機動能力很難跟F35抗衡。

因此FC31只能選擇雙發中推的模式,在最初試飛階段使用的是WS13E(RD93的國產改進型),單發推力為近9噸級,雙發推力就是近18噸級。如果能夠換裝單發推力超過10噸級的WS19(根據官洩WS19進度順利,有望提前定型批產),那麼雙發推力可以達到20噸級甚至更高,完全有條件跟F35一較高下。然而FC31單憑WS19就能成為最強艦載機還是有些勉為其難的,至少要想超越F35並非易事,兩者有點類似於冷戰時期的F16和米格29。

F16由於採用單發大推,機體結構緊湊,具備較小的起飛空重和較高的整體推重比,被稱為最強狗鬥機,作戰半徑和有效載荷也能夠更好地滿足多用途需求,與F15形成了成功的高低搭配。米格29則恰恰相反,雙發中推帶來了不必要的死重,佔用了本身就不富裕的機體空間,在油耗上升的同時燃油儲量又大幅減少,變成了著名的小短腿兒(號稱機場保衛者),嚴重限制了它的發展空間,最終得到了最差四代機的不光彩頭銜。

當然雙發中型機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先例,那就是F/A18E/F超級大黃蜂,應用了先進的高推比中推發動機和複合材料,不僅提高了整機推重比,改善了機動性能,也確保了載彈量和作戰半徑都能夠滿足航母戰鬥群的作戰需求,即便在F35大批量服役的今天,超級大黃蜂依然能夠穩穩佔據一席之地。如果WS19能夠在確保推力不變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挖掘減重潛力,推重比能夠達到10的話,FC31成為五代機版本的超級大黃蜂是完全有可能的,空戰能力不亞於或者略超F35,多用途能力稍遜一籌,也是非常理想的效果了。


晨曦談兵


FC31的定位是低端中型五代機

FC31裝備的發動機比較落後,影響了FC31的性能。那麼換上渦扇19後,性能是否會有很大提升,成為最強艦載機?要想搞清楚這個事情就要先搞清楚FC31的前世今生。FC31從何而來?FC31是沈飛所2007年在競爭空軍第五代重型戰鬥機失敗後,為了維繫設計團隊而自籌資金自研的項目。既然競爭不了高端重型機,沈飛所自然就將其定位在了低端中型五代機的位置上,這個定位一旦確定,很多東西就已經確定下來了。

第一個是中型,這個頂層設計一確定就決定了FC31不可能上艦了。因為我國航母需要的艦載戰鬥機必然是高性能重型戰鬥機。我們的航母一出家門口就會在第一島鏈遇到對手的五代機,不光有數量眾多的F35,最重要的是會遇到最強的對手F22。這就決定了我國航母上的艦載戰鬥機對標的標杆是F22,不是F35。FC31作為一箇中型戰鬥機在同F22這樣的重型戰鬥機對抗時,是很難佔據上風的。

首先是近距離空戰能力是註定不如F22的,因為中型機不可能有專門的格鬥彈彈倉,如果設置格鬥彈彈倉,中央彈倉的利用率會很糟糕,這與其定位是有牴觸的。因為五代機的高低搭配和四代機有本質不同,四代機的高低搭配是性能高低上的搭配,而五代機的高低搭配是功能上的不同搭配。以美國為例,F22負責制空,F35負責對地攻擊。雖然F22也可以勉強使用GPS制導武器對地攻擊,但紅外和激光制導武器是用不了的。而且F22既沒有EODAS也沒有EOST,甚至連頭盔顯示器都沒有,非要用就必須外掛吊艙,F22現在還沒開發這個功能,而且這會破壞隱身外形。F35雖然可以內置近距格鬥空空彈,但是無法發射前鎖定,採用發射後鎖定的話,目前技術上還沒搞定。否則就得外掛,一樣會破化隱身外形。FC31遇到的情況也一樣。沒有內置格鬥彈彈倉,近距離空戰能力就無法和F22對抗。這個在確定中型機的定位時就已確定了。

另一問題是雷達、電子戰設備口徑小,發射功率沒法和重型機PK。因為五代機都是有隱身能力的,同代機之間空戰,是先從超視距空戰開始的,雷達弱沒法先敵發現就先天弱勢了。如果還沒發現對方就被對方先發現,對方的中距空空彈立刻就會打過來,中型機的生存高率就不高了。而且在航母上是很難再來個高低搭配,再搞個重型機負責制空的,這和陸地上不一樣。電子戰設備今天也變得非常重要,發射功率小就非常弱勢了。

再者就是腿短,載彈量小。FC31的作戰半徑是1250公里,對於一個21世紀二十年代才開始研製的艦載機來說,這個已經算是比較差的了。雖然FC31的彈倉尺寸不算小,但是是否能滿油滿彈在航母上起飛仍然要打個問號。最起碼在改進潛力上中型機和重型機是沒法比的。

然後是低端這個定位。因為低端,所以在氣動設計上,殲-31沒有采取激進的設計,採用的是常規氣動佈局。這個氣動佈局就決定了,FC31的機動性會比較差,短期內沒法超巡。

FC31被髮動機拖了後腿

因為作為一箇中型機,國內在動力上是沒有多大選擇餘地的。殲-31首飛時用的是國產的WS13,最多服役時用WS13E。無論WS13還是WS13E,推重比都達不到10,以FC31的氣動設計,根本沒法讓殲-31實現超巡。至於WS19,推重比可以超過十,但是現在剛開始試飛沒多久,等到能用至少要三、四年以後了。這就意味著短期內超巡是沒指望的。即使將來用上WS19能夠超巡了,FC31相對與F22仍然沒有什麼優勢,因為兩者氣動佈局都差不多,FC31再優化在氣動設計上也很難取得多大的技術優勢。而且WS19要完成基本的試飛,然後才有可能再裝備矢量噴口。這樣具備矢量推力能力就更晚了。對於海軍來說這個根本就等不起,因為003航母年底就要進船塢了。

實際上動力上的落後已經嚴重拖了FC31的後腿。然而,即便WS19沒拖後腿,FC31也根本不可能成為最強艦載機。沒法確保在空中機動性上能夠有效對抗F22。這和J20的情況完全不同。J20裝備的發動機雖然比較落後,但是並沒有影響超巡能力,也沒有影響空中機動性能。因為能不能超巡,不光要看發動機,還要看氣動設計。

鴨翼和邊條配合可以產生強大的渦流 這是J20氣動優勢的關鍵來源

對J20來說,鴨式氣動佈局在氣動阻力上是佔有很大優勢的。因為鴨式氣動佈局在零升力狀態下是沒有配平阻力的,這和常規氣動佈局完全不同。常規氣動佈局中重心在前,機翼產生的升力在中間,平尾產生的升力在後。整架飛機要想保持平衡,平尾產生的升力一定是負的,為了產生負升力必然就會產生配平阻力。而對鴨式氣動佈局來說完全沒有這個問題,鴨翼產生的升力是正的,重心在中間,機翼產生的升力也是正的,三者達成平衡,不存在配平阻力問題。

對J20來說,鴨式氣動佈局還可以起到減小機翼載荷的作用,能夠進一步減小機翼面積,以進一步減小阻力。因為J20有兩個渦流發生器,一個是鴨翼,另一個是鴨翼和機翼之間的機身邊條,這兩者結合能夠產生更強大的渦流,因為鴨翼的展向尺寸比FC31的進氣道側邊嵴尺寸要大得多,導致鴨翼渦尺寸更大,連機身邊條產生的渦流都比FC31進氣道側邊嵴產生的渦流強大。而且鴨翼下方的氣流壓力大,在鴨翼渦流經機翼和機身上方時能不斷向渦流補充能量,使渦流的強度遠遠超過FC31。在這方面FC31和F22情況類似。J20的小展弦比機翼翼根部分更長,可以更充分的利用渦流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機身也能夠獲得比FC31和F22更大的升力,相對而言J20的單位面積機翼載荷就會更小。這也是鴨式氣動佈局的升力係數要高於常規氣動佈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也是鴨式氣動佈局空中機動性能更高的重要原因。這樣就可以適當減少機翼面積以減少阻力,以平衡發動機性能的不足。實際上F22的機翼面積為78平方米,J20為68平方米。J20的機翼面積更小一些,所以在氣動阻力上,採用鴨式氣動佈局的J20是有很大優勢的。在阻力系數上J20可能佔據百分之十幾的優勢。

WS10B的軸對稱矢量噴口

J20目前裝備的矢量版WS10B推重比只有8.8左右,但因為採用了高推核心機,中間狀態推力仍然可以達到10噸左右。關於WS10B的推力,2018年4月份,深圳衛視在介紹J10C服役的新聞中曾公開過WS10B的性能,稱中間狀態推力超過90千牛,加力推力為144千牛。中間狀態推力超過90千牛,但是到底超多少呢?根據通常戰鬥機中間狀態推力和加力推力之間的關係,WS10B的中間狀態推力在97千牛左右,也就是9.9噸左右的推力。這樣的中間狀態推力在加上J20優秀的阻力系數,J20完全可以實現超音速巡航,並且配備了矢量噴管的WS10B可以確保J20的空中機動能力不輸F22。為何我國下一代艦載戰鬥機一定是J20

J20和FC31在遼寧艦甲板上最大起飛和最大回收狀態下的載機分佈

有觀點認為FC31上艦會有數量優勢,這個其實是不存在。因為有人算過,以遼寧號航母的甲板面積為準,無論最大回收狀態還是最大起飛狀態,FC31也就比J20多載一架。就算航母排水量擴大一倍,也不過就是多裝載2架,數量上並無優勢。

目前,中美之間衝突摩擦加劇,臺海局勢風險上升。在這樣的當前環境中,中國海軍必須儘快建立起強大的航母作戰力量,確保有能力面對任何外部風險。對中國海軍來說,航母作戰力量建設必須要快,作戰能力必須要強。這個時候如果選擇的艦載戰鬥機短時間不能超巡,近距空戰能力不行,綜合作戰能力不能確保可以和對手有效抗衡。這樣的選擇是無法跟國家交代的,在民族復興的緊要關頭,沒有人可以承擔這樣的歷史責任。FC31的命運實際上在沈飛所競爭重型五代機失利的時候,一切就已經註定了。FC31從誕生那一刻起就只能定位在中型低端機的位置上,這樣的定位從頂層設計上就足以確保FC31不可能成為中國海軍的艦載機,最強就更不用提了,這和渦扇19本質上沒有任何關係


尖端防務


殲31機體小,航程短一直為人所詬病。但國內也有一些人對它有著比較深厚的感情,一直在想方設法的為殲31找出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推。安兩臺中等推力,體積稍小的渦扇19,似乎跟殲31的身板更匹配。

然而,這是一個餿主意。

這些人忽略了一個常識:一架戰鬥機,安裝兩臺發動機,它的推力並不是一臺發動機的兩倍,而是提升30%。

中國的中推渦扇19和重推渦扇15都還在保密階段,都是傳聞級,咱們也不用太細緻,不用太較真,用一些網絡數據也能說明問題。

渦扇19的推力是11-12噸,咱們按12噸算,安裝兩臺渦扇19,對飛機產生的實際推力是18噸,而不是24噸。而渦扇15一臺發動機的推力就剛好是18噸。兩臺渦扇19的推力等於一臺渦扇15。

渦扇19的重量是1噸多,咱們按最低1噸算,兩臺渦扇19的重量是2噸。而一臺渦扇15的重量是1.6噸。

賬算明白沒?

你用2臺渦扇19產生的推力和1臺渦扇15是一樣的。但是2臺渦扇19的自重要遠大於1臺渦扇15。而發動機自重大,就必然油耗高。繼而導致機動性下降、航程下降。2臺渦扇19的價格也肯定會超過1臺渦扇15。

殲31裝中推,按照老百姓的話就叫:倆不頂一個。推力相等,價格更貴、體積更大、質量更重、油耗更高、航程更短、機動性更差......

所以殲31想改也不外下面3條路:

1,雙發改單發,裝1臺渦扇15。這樣最為均衡。當然,這樣一來改裝的工作量很大,需要時間。但是,對於殲31來講,這麼多年都過去了,也沒啥好著急的。安1臺渦扇15,殲31的機動性能會高於現在,也高於2臺渦扇19:重量更輕,體積更小、油耗更低,相應的航程還會再增加一些。而殲31目前最大的短板其實就是航程短。這樣改價格還低。

2,機體稍微放大,裝2臺渦扇15。機動性超級狂暴。殲31畢竟還是定位制空型戰機,是用來跟敵方戰機廝殺的,對機動性的要求還是很高。用2臺中推,換來的效果只能是平庸。要是安2臺重推,以殲31的身板,機動性會非常可觀。

3,去年中國的矢量發動機就已經安在殲10上拿出來秀了,以我國的性格,能拿出來表演,那肯定是已經相當的成熟。把這款矢量發動機安殲31上,效果也能不錯,容易搞出個空中小飛碟的效果。當然,這樣改就可能走攻擊機的路線了。

現在殲31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為什麼?平庸!如果它再安裝了兩臺中推,那就是在平庸的路上走的更遠了。

殲31不是多用途戰機,也不是攻擊機,它的定位是制空型戰機,用來打空戰的。這種戰機追求的都是極致性能,都是唯恐發動機不給力,還敢上中推?就別把殲31和渦扇19往一起湊了,渦扇19壓根就不是給它準備的。


銳度何老師


首先要認清差距,我們的發動機技術和美國差距不是一點點,存在幾十年的差距。渦扇19的性能的確不錯,但是要說遠超F135就有點過了,F135被譽為最成功的戰鬥機發動機,只需要一臺F135,就可以使F-35戰鬥機獲得超強的機動性,而殲-31還是雙發動機配置,要是渦扇19真的是遠超F135,那殲-31的機動性不得突飛猛進,既然是如此厲害,空軍為何看不上殲-31呢?



所以認清差距,奮力追趕很重要,幾十年的差距,不可能一下子就可以超越,並且還是遠超,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要一步一個腳印,打好基礎,才能追趕上和趕超敵人,性能指標再好看也沒用,重要的是真的可以實現。


殲-31是我國第二款四代隱身戰鬥機,不過似乎性能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先進,在2012年首飛之後,漸漸的就沒有了它的身影,只能在一些航展上看到它的模型,其它關於它的消息太少了。

不過即使是露面不多,但是沒在露面,也能給人一點小小的驚喜。比如每次參加航展,它的模型外形都有些細微的變化,證明研製單位並沒有放棄它,繼續在進行研製。

最近關於殲-31的一些消息就又勾起了人們的興趣,主要是一張圖片,隱晦的揭露了我國下一代隱身艦載機,雖然該款艦載機只有輪廓並且打了一大問號,但是熟知殲-31戰鬥機的都知道,那個輪廓就是殲-31的外形。



自從空軍沒有看上殲-31戰鬥機之後,就有消息說殲-31會升級為艦載機。目前來看,這樣的可能性不是沒有,殲-31也肯定會換裝更為先進的發動機,當然不一定是渦扇19,其它系統也要升級,比如雷達和隱身材料。


殲-31是否會成為艦載機,讓我們拭目以待!


資訊所長


殲31配備渦扇19,當然是最強的戰鬥機,問題是殲31在哪裡?渦扇19在哪裡?

殲31是被人們叫成的,但他不是FC31,公開是沒有的。FC31叫中國戰鬥機31,是出口型號,高於技術驗證機,低於型號驗證機。只有傳說中的渦扇19成功了,再出現的型號驗證機,經過試飛才會出現原型機,這才是部隊認可的戰鬥機。

從此以後殲31的型號驗證機頻繁試飛,然後非飛原型機,最後飛的是定型戰鬥機,然後才開始生產,他才有正式的名字叫殲31。現在那個時候還沒有到來,我們都期盼著。

殲31配的發動機肯定就是渦扇19,推力最少達到11噸,推動比達到10,也就是說本身質量達到1.1噸,西方發動機都在一噸以下。這個噸位要大於一般的中型發動機,屬於中重型發動機了,過了1.5噸就是重型發動機,而美國的F35也是這麼發展的。

美國的F35的單發,安全先放在一邊,單發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戰鬥機變肥了,就像肥電。因為發動機是圓的,推力大必須變粗,如果比較細就去掉了渦扇變成了渦噴,費油的問題又來了。所以F35必須用渦扇發動機,為增加推力必須變粗,增大進氣量,同時阻力變大,這也是F22為什麼不裝F135的根本原因。

所以中國的殲31裝備雙發是有道理的,這也是單發的F35叫肥電的原因。殲31的主要任務就是控制制空權,殲15或者以後的殲15S變成了主力攻擊機。

為什麼不用殲20呢?因為太重了,現在已經達到了30噸以上,為了上艦必須加重兩噸以上,發動機又成了掣肘問題,所以殲20雖然好,但航母上不太適合,太重了,彈射沒問題,但對飛行員損傷太大。



大志遠思想空間


據軍事專家尹卓在央視軍事頻道中說,我國下一艘國產航母,或將採用大家都期待的大甲板和彈射起飛的方式;因此在舷號17的山東艦剛入役的背景下,國內軍迷對於國產彈射起飛大型航母,就充滿了殷切期望。

我海軍第三艘航母,其艦載機數量將會遠超過遼寧艦和山東艦,至少會在60架以上。其中,作為第3代機的殲-15重型艦載機將和第4代的隱形艦載機;兩者將結合使用,共同護衛藍天和海洋,保障國家的利益。

自FC-31一飛沖天以來,國內軍迷期盼的與殲-20共同構成類似F-22和F-35高低搭配,遂行作戰任務的態勢卻遲遲未來,原因就是沈飛自籌資金且取得了出口編號FC-31隱形戰機,到目前為止依然未獲得軍方的青睞,也沒有收穫海外的訂單,讓許多關注FC-31項目的軍迷內心焦慮。

據沈飛集團最新發布FC-31模擬動畫宣傳片來看,其整個座艙有四塊顯示器,分為上下兩部分,同F-35非常相似,以一塊超大尺寸的液晶顯示器為主,整個座艙貌似異常簡潔,由此即可窺探出FC-31已高度智能化。

非常人性化設計的側杆操縱系統,既提升了飛行員的操控戰機的舒適度,同時還提升了飛行員的過載能力;2.0版的FC-31掛載方案也已優化,除內置彈艙6枚空空導彈以外,六個翼下掛點也很吸睛,特別是重視對海打擊能力,似乎是FC-31能上艦的一個顯著標志。

在提升對海作戰能力的前提下,沈飛當然希望自身研發的隱形戰機上航母了,有一定的隱形能力,以及高戰場感知能力,且體積小於殲-20的FC-31,至少理論上具備了上航母的良好條件。

因此,對於FC-31項目來說,有一款適合的航空發動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渦扇19發動機,作為國內最新型的發動機,早就得到了外界的關注。

其長度為4米左右,直徑為90釐米,重量在1噸區間,讓FC-31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0噸水平問題不大,參考F-35肥電,同樣是中型機設計,單發的最大起飛重量就達到32噸。因此採用雙發的FC-31,在渦扇19發動機新中推到位以後,最大起飛重量突破30噸,就將成為可能,由於機內燃油的增加,航程包括作戰半徑以及滯空時間等指標都會得以提升,雙發的FC-31戰力將超越機體肥胖的單發F-35肥電。

但換裝渦扇19新發動機的FC-31,即便成不了最強航母上的艦載機,成為未來075型兩棲攻擊艦上的艦載機,其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可以用來對標F-35C隱形艦載機;同時將其推向國際軍貿市場,賺取寶貴外匯,還是非常有希望的。


國平軍史


目前談論殲-31裝配渦扇19能夠成為最強艦載機還為時尚早。2019年4月份,四川省人民政府曾發佈“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其中就包括中國航發渦輪院渦扇發動機研製團隊,合影經過技術處理,但是疑似渦扇19的照片若影若現,中國航發專職女總設計師黃維也位列其中。但是發動機僅僅是最強艦載機的一環,殲-31若想取得艦載機的王座,還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

公開消息顯示,渦扇-19的研發時間雖然不長,但取得了長足進步。渦扇-19採用三級風扇,推重比更是超過11!綜合性能有望和EJ200媲美,後者搭載於歐洲戰鬥機EF2000。EJ200可謂集歐洲之力研發,參與研發的公司有英國的羅·羅、德國發動機渦輪聯合公司、意大利菲亞特和西班牙歐洲發動機工業公司。

圖、F-35上搭載F135

目前,殲-31驗證原型機使用的是俄羅斯RD-33渦扇發動機。RD-33渦扇發動機是俄羅斯在1968年開始研製,主要搭載於米格-29型戰鬥機。1973年試車,1981年量產,目前除了供殲-31驗證原型機使用外,其改良型號還搭載於中國和巴基斯坦聯合設計的梟龍戰鬥機。隨著時代的發展,RD-33已經逐步落伍,殲-31如果想在艦載機中取得一席之地,發動機的升級勢在必行。

目前最強艦載機當屬美國海軍的F-35C。它也是具備隱身設計的第五代戰鬥機,作戰半徑達1000公里,還具備有限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其搭載的發動機是美國普惠研製的F135渦扇發動機,其最大推力超過18噸。


航空之家


唱衰殲31的人居心叵測,試問,一個強國只靠一種戰機就能維護和平嗎?如果沒有全系列的先進戰機,怎麼撐的起祖國廣闊的天空。正如李文亮說的,一個國家不能只有一種聲音,那麼一個國家更不能只有一種戰機。單靠殲20是不行的,西楚霸王再厲害,一個人也打不下一個國。



書生小說VIP


12月19日航空工業官微發佈了一組裝備“上艦求職簡歷”,其中有一張未來艦載機簡歷尤為醒目,雖然這張圖片並沒有明確標註為某型戰鬥機,但是從其外形輪廓基本可以判定,這就是我們翹首以盼的FC31(並沒有正式編號為殲31)戰鬥機。FC31戰鬥機從2012年首飛以來,一直受到所有軍迷的極大關注,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雖然已經出現了升級的2.0版本,軍隊卻仍舊沒有正式將其轉正,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此次官微發聲,無疑意味著殲31很可能以另一種方式重生,這就是新一代艦載機。


▲FC31

我國目前已經正式服役兩艘航母,分別為001型遼寧艦和002型山東艦,雖然二者技術性能有所差異,但是所搭載的主力艦載機都為殲15飛鯊。殲15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艦載戰鬥機,也是典型的三代戰鬥機,其技術水平與實際作戰能力和法國的陣風M和美國FF/A-18C相當,可以有效壓制印度的米格29K。不過與美國最新的四代艦載機F35C相比,殲15的隱身性能與電子信息化能力仍舊存在代差。美國目前已經下水兩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標準艦載機就是能夠彈射起飛/攔阻降落的F35C,如果我們在接下來的航母中仍舊配置殲15,將會處於非常不利的局面。由於起飛重量中等,並且採用了短距起飛設計,FC31被認為是中國下一代隱身艦載機的最佳人選。


▲殲15

FC-31區別於殲20的鴨式佈局,而是採用了與F22類似的常規佈局,除了四代機典型的隱身外形加吸波塗料、內置彈艙、綜合信息化處理系統、優異的超視距大離軸角攻擊能力外,FC31還使用了比F22更先進的內置式DSI進氣道,能夠有效提升自身機動性和減少雷達反射面積。FC31的隱身能力應該說與F35相差不大,但是目前採用的兩部與米格29相同的RD93中等推力發動機非常尷尬,導致FC31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5噸,比F35低了近7噸。


由於RD93是蘇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產品,其技術指標已經相當落後,最大推力只有81.3kN(千牛),兩部加起來也不過16kN,而F35只採用了一部F135發動機,最大推力就超過了191kN,明顯比FC31更具備優勢。得益於F135發動機的巨大推力,F35只採用一部發動機,節省了大量空間用於儲存武器彈藥和油料,最大作戰半徑超過1100千米,極限最大武器掛載能力接近10噸!能夠一次性攜帶16枚空空導彈或者10枚900千克級激光制導炸彈升空作戰,是名副其實的炸彈卡車,而這樣強悍的能力居然僅僅使用一部發動機就得以實現了,這不得不讓人驚訝!
▲F35極限掛載

要想提升FC31的作戰能力,必須採用新式大推力發動機,以提高其作戰半徑和武器掛載能力,目前傳聞最多的便是最新的渦扇19中等推力發動機。渦扇19發動機最大推力達到11噸左右,並且很可能採用了矢量噴管,兩部渦扇19的推力可以超過20噸,勉強超越了F135發動機。如果FC31能夠裝備這部先進發動機,那麼在作戰半徑、機動性方面可以達到甚至小幅超越F35的水平!然而兩部發動機必然佔據更大的空間以及更重的起飛質量,所以在武器掛載上FC31仍然很難媲美F35!所以即便能用上渦扇19,FC31仍然只能屈居世界第二,難以成為最強艦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