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斜風帶客歸,不負春光不負己


春分 | 柳岸斜風帶客歸,不負春光不負己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雲。


今天,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四個節氣——春分。


公曆3月20日前後,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 )時,為春分。


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 ,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 晨昏蒙影)。


春分過後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即一天中白晝長於黑夜;故春分也稱升分。


春分 | 柳岸斜風帶客歸,不負春光不負己


《 農桑通訣》中記載到:“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


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春燕歸來,春雷向東,早春寒意已經慢慢退走,真正的春天要來了。


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春分到,蛋兒俏”,據史料記載,春分立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以慶祝春天的到來。


這一天最容易把雞蛋豎起來,其中還有一些科學道理。


春分 | 柳岸斜風帶客歸,不負春光不負己


據專家介紹,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剛好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很有利於豎蛋。


春暖大地,萬物生長,“立蛋”除有立住雞蛋的本意,亦有“馬上”、“添丁”之意,意味著人們祈禱人丁興旺,代代傳承之意。


“春分吃春菜”。春菜,雖然聽名字就像是春天獨有的蔬菜,但恰恰不是這樣的,春菜一般為五種:香椿芽、菠菜、豆芽、春筍、韭菜,在春分前後吃它們,你會感覺更加新鮮清甜。


春分 | 柳岸斜風帶客歸,不負春光不負己


古人認為在春分時節吃春菜有養生與開運的效果,能夠保佑一家人身體健康,所以這個習俗就慢慢的傳承了下來。


正所謂“草長鶯飛二月天”,春分時節春光明媚,正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放學歸來之時,沐浴著春光,呼吸著新鮮空氣,在一個天惠風和暢的大廣場,奔跑著放飛風箏,也是別有一番心境。


春分 | 柳岸斜風帶客歸,不負春光不負己


古人認為,放風箏表示著對生活的美好祈盼。


《黃帝內經》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


”春天萬木吐翠,春花爛漫,正是採納自然之氣養陽,以助肝氣生髮的好時機,而運動養肝的有效方法。


春分 | 柳岸斜風帶客歸,不負春光不負己


春分時節的飲食,宜清補不宜濁補,大量氣血外行,重補不易運化,清補則有利於輕清之氣的通暢。


醫聖孫思邈曾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亦養脾氣”。意即:春季宜少吃酸食,多吃甜食。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


春分 | 柳岸斜風帶客歸,不負春光不負己


進入春天后,人們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所需的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


俗語有言,“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裡,願我們都能平安,願我們能春風就酒,醉十里春光,不負韶華不負己!

注: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