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田間的麥株部分(成片)發黃怎麼回事?

村民小江


小麥在長到三四月份的時候,由於天氣多變以及各種因素的影響,就會出現成片發黃的現象,尤其是今年天氣變化多端,溫度變化非常大,在很多的小麥種植區都出現了連片發黃的現象。在當前這個時間段大約是處在小麥返青拔節期,那麼在這個時期出現小麥發黃現象會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又該如何防治呢?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不同發黃因素的症狀表現

肥水不足引起發黃

底肥不足,尤其氬肥缺乏,主要表現為麥苗瘦小、黃化。缺肥水導致的麥苗發黃不像凍害那樣突然發黃,且由於田間地力差異,發黃程度不均勻,有的地方發黃重、有的地方發黃輕。

整地較差引起發黃

因農時、墒情原因,農田來不及休整,水田耕整難度遠大於旱田,土塊懸空、土壤板結、秸稈堆積,致使播種過深造成苗黃弱,播種過淺分櫱節裸露弱苗、次生根少而短,根系吸收水分養分困難,下部葉片及葉尖發重。

肥害引起發黃

肥料撒施不均勻或使用縮二脲含量超標的劣質尿素或遊離酸含量超過5%的劣質磷肥,重者燒芽不岀苗,輕者麥苗枯黃。使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可導致麥苗發黃。

藥害引起發黃

  • 部分農戶使用苯磺隆等除草時因氣溫過低或氣溫陡降導致藥害;


  • 苯磺隆超過正常劑量2倍以上或是添加多種麥田除草劑,加重藥害發生;

  • 使用機動噴霧器或拖拉機牽引的機動噴霙器時因噴施除草劑不均勻,導致局部小麥岀現明顯藥害,

蟲害引起發黃

麥圓蜘蛛多發生在低溼地、重茬田,吸食小麥葉片汁液進行為害,受害小麥葉片出現針刺狀白斑,嚴重時整個葉片灰白,逐漸變黃、枯萎、死亡。

病害引起發黃

條鏽病 小麥條鏽病在我國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區越夏,越夏區產生的夏孢子經風吹到漢江兩岸的麥區,成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隨發病麥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麥苗上產生夏孢子,可擴散造成再次侵染。

小麥條鏽病主要為害葉片,初期在葉片病部出現褪綠斑點,以後形成鮮黃色孢子,夏孢子堆較小,長橢圓形,與葉脈平行,排列成條狀。小麥條鏽病致使受害葉片發黃早衰。

小麥紋枯病 主要發生在早播、溼度大、偏施氬肥、密植田,其中低窪田塊、稻麥輪作田塊發生較重。

主要為害基部葉鞘、葉片和莖稈,在下部葉鞘上產生中部灰白色、邊緣淺褐色的雲紋狀病斑,多個病斑相連相接,形成雲紋狀的花稈,葉鞘壞死阻斷營養和水分供給,導致葉片發黃早枯。

病毒病:小麥染病後冬前不表現症狀,到春季返青期才出現症狀,在4葉~6葉後的新葉上產生褪綠條紋,少數心葉扭曲崎形以後褪綠條紋增加並擴散。病斑聯合成長短不等、寬窄不—的不規則條斑,形似梭狀,老病葉漸變黃、枯死。病株分櫱少、菱縮、根系發育不良,重病株明顯矮化。

防治措施

選用良種

選用農業部門主推的優質、高產、抗病的小麥品種。播種前搶睛曬種1~2天,同時精選種子,清除病粒、秕粒、草籽及雜質,減少病菌源和草種源,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

精細整地

綜合利用秸稈,提倡秸稈粉碎還田或過腹還田(秸稈先做飼料,經牲畜消化吸收後變為糞尿,以牲畜糞尿施入土壤還田);溝渠配套,能灌能排,避兔內澇災害:播種前,適期翻耕,保持土壤墒情。

配方施肥

一般施腐熟農家肥1000kg每畝,45-50%測土配方肥25kg,硫酸鋅1kg~2kg。年前般追尿素1次~2次,每次3kg~5kg每畝,冬前追氯化鉀4kg~5kg每畝。

藥劑拌種

選用吡蟲啉、三唑酮、戊唑醇等拌種劑拌種,預防或延緩秋苗發病,減輕地下害蟲的為害

病蟲防治

3月中下旬4月上旬重點防治小麥條鏽病、紋枯病、白粉病和麥圓蜘蛛,防治小麥條鏽病、紋枯病、白粉病可選用75%肟菌酯戊唑醇、23%醚菌·氟環唑、3∂%苯醚甲環唑丙環唑等藥劑防治麥囻蜘蛛可選用阿維菌素、聯苯菊酯等藥劑。

安全除草

提倡冬前除草,可選藥劑多、成本低、防效好、安全性高。選用3.6%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7.5%啶磺草胺WG、炔草酯、苯磺隆等藥劑。施藥器械選用手動或電動噴雲器,不宜使用機動或機載噴霧器噴灑除草劑,慎重選擇無人杋噴灑除草劑,先小面積試驗,確保小麥安全的前提下,再進行大面積作業,同時注意藥液漂移危害。

提苗助長

如遭受藥害、漬害、凍害等影晌小麥正常生長時,葉面噴施碧護、愛多收、蕓薹素和磷酸_氫鉀、腐植酸肥等調節劑、葉面肥,待苗情好轉後,再酌情迫施少量氮肥,以促進受害作物恢復生長,減少損失。


三農小解同學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大俠觀三農”,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從你的圖片上來看,目前小麥正處於拔節期,田間小麥出現成片發黃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因素,下面我從小麥的情況和幾方面因素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什麼是小麥拔節期?

小麥是我國三大谷物之一,也是主要的糧食作物,主要集中在華北平原地區。

小麥拔節期是正常生長的小麥,當春季氣溫上升至10℃以上時,小麥基部節間開始伸長,節間露出地面1.5-2.0cm時稱為拔節。這個時期是小麥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如果這個時期發生病害影響全面發育生長,必須要重視!

第二,我們來分析一下小麥成片發黃的因素:

一、元素缺乏:缺鋅、氮、鐵、鎂等都會造成小麥的葉片失綠髮黃的症狀。

補救措施:建議使用含中微量元素的葉面肥進行噴施補救;

二、藥害:尤其是前一段時間噴施除草劑的地塊容易出現這個症狀,有失綠髮黃的症狀,且與在地塊裡分佈不困,一塊一塊的,跟噴施農藥的軌跡和方法有關係,從提問者的圖片上看,我更傾向於這個原因。

補救措施:建議使用0.01%蕓薹素內酯、細胞分裂素等配合葉面肥進行葉面噴施補救,緩解藥害造成的黃葉;

三、根系問題

:小麥在這個時期由於地溫和澆水等因素容易造成根系受損,進而感染病菌,引起小麥根腐病,根系損壞水分和養分供應不足,造成葉片失綠髮黃,從圖片上來看,這個因素比重也比較大。

補救措施:建議使用甲霜靈、惡黴靈、精甲霜靈、多菌靈、福美雙等成分農藥配合營養的葉面肥進行灌根或者衝施處理;

四、肥害:使用未完全腐熟的農家肥或者過度使用化肥造成燒根燒苗。

補救措施:建議用0.01%蕓薹素內酯,細胞分裂素等葉面噴施,同時最好多澆一遍水;

五、蟲害:由於地下害蟲啃食小麥根系和莖杆造成根系和莖杆受損,致使水分和養分供應不足,從而引起小麥葉片發黃。

補救措施:建議葉片噴施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蟲啉同時,進行部分區域小麥的灌根。

以上就是我專業學習和從業十多年的經驗總結,從提問者提供的照片,本人更傾向於第二三四的因素。希望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補救措施!

更多三農問題請關注:“大俠觀三農”。


大俠觀三農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祝你今年有個好收成。

近日來,眾多小麥種植戶反映,地裡的小麥出現了大面積的發黃甚至死苗現象,由此給大夥分析分析原因所在以及解決辦法。

拔起幾株死亡的麥苗,發現根白真的很深,再拔起幾株健康的麥苗,發現根白非常短。把它們洗淨後,用鋼尺測量,才發現健康的麥苗,播深3釐米,死亡的麥苗播深8---10釐米!這就找到了麥苗死亡的原因了:播種深度超過了5釐米,又同時遇到了連陰雨天氣,就導致了麥苗的死亡。

首先,小麥發黃死苗與近低溫高溼的氣候是分不開的,我們分兩個方向考慮,沒有拌過種的小麥就要先考慮是不是病蟲害引起的死苗。小麥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等土傳病害以及金針蟲等蟲害都會導致苗期的發黃、死棵。主要原因是:

麥苗發黃的主要原因

1、耕層淺

一般來說,秸稈還田現象比較多,一方面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但是,現在玉米秸稈還田量大,耕層一般都不足20釐米,小麥很難紮根土壤中,養分供給不足,長此以往,出現黃化現象不足為奇

2、缺氮或缺磷

①小麥缺氮型發黃:是指由於播種過早、基肥施得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導致小麥葉片發黃。

3、病蟲害

蟲害:麥蚜和麥蜘蛛吸取葉片汁液而造成的葉片發黃,主要發生在越冬期前後。

4、病害

小麥病害主要有葉枯病、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它們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能表現黃葉。

5、持續低溫凍害

凍害的葉片一般扭曲,在葉片幼嫩葉尖或葉片中間位置發黃。

除此之外,小麥發黃死苗還與播種有很大關係:

一:播種太深。播種太深導致小麥次生根不發達,根系較弱,發育不好,呼吸不足,引起黃苗。

二:播種過早或太晚。播種早,前期溫度高,地上部分生長過快根系不發達;播種晚,後期降溫導致小麥生長遲緩發育不良。

排除以上原因外,小麥的發黃初步判定為近發生的葉枯病。

小麥葉枯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葉鞘,初發病葉片上生長出卵圓形淡黃色至淡綠色小斑,以後迅速擴大,形成不規則形黃白色至黃褐色大斑塊,一般先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枯死逐漸向上發展。在晚秋及早春,病菌侵入寄主根冠,則下部葉片枯死,致使麥苗發黃,甚至死亡。

用藥配方一():惡黴靈(治病)+苯·丙(壯苗治病)+生根劑(養根)+蕓薹素(防凍害)+磷酸二氫鉀(壯苗);

用藥配方二(省錢):烯唑醇(治病壯苗)+多·福(治病)+蕓薹素(防凍害)+磷酸二氫鉀(壯苗);

用藥配方三(廉價):三唑酮(治病)+蕓薹素(防凍害)+磷酸二氫鉀(壯苗)。

既然找到了發病的原因,就有解決的方案了。一、部分死亡太多的田塊,抓緊時間補種。時間還來得及。二、發病輕的田塊,抓緊到農技部門買藥噴灑。既要生根壯苗,又要殺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