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愚蠢到让人窒息的神操作?

别酒流年


纵观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太多值得大家铭记的故事,例如怀橘遗亲、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等意义深刻的故事,它们已经成为了当代家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工具。其中“毛遂自荐”也是一个十分励志的故事,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其实毛遂的这种做法也算得上“愚蠢的神操作”。


在战争年代,各国混战不止,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或许今天两国还是笑脸相迎,明天就要拔刀相向,而秦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与日俱增,甚至已经成为战国第一强国,但是它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寻找机会一步步蚕食其他国家,最后一统天下,这一次,他将目标放在了实力同样强劲的赵国身上。

公元前260年,秦国对赵国发动长平之战,面对廉颇的固守,本来秦国军队占不到半点便宜,甚至还因为粮草供给的问题差点班师回朝。而后秦昭王心生一计,采用离间的手段让赵国将主帅从廉颇换成了赵括,再用瞒天过海的方式将战前主帅换成白起,然后只会夸夸其谈的赵括就被白起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四十万的赵国士卒葬送其手。

长平之战后,白起率领秦国大军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很快就兵临赵国都城邯郸城下,危急存亡之刻赵孝成王紧急派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寻求帮助。这个赵胜能够位列战国四公子并不是说他有多厉害,实际上他的才能很普通,而唯一的优点就是懂得招贤纳士,对待贤才的态度一直很好,在他的门下有多达数千人的食客。

赵胜在准备出发之前,决定挑选二十个有才能的文武门客作为自己的随从,不说能够帮上大忙,但是至少气势上不能输。可是他反复挑选之后也只能确定十九个人,最后一个人怎么也定不下来。别看这些门口平日里多才多艺,到了关键时刻一个个都想着如何自保,因为此行关系重大,所以很多门客都是畏畏缩缩不敢吭声。

在这时,只是无名小卒的毛遂却主动站了出来,他请求跟随赵胜一同前往。对于毛遂平原君没有太深刻的印象,更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才能,不免惊奇地问道:“先生至赵国几年?“毛遂回答:“三年“。而后平原君又说:“先生若为圣贤之辈,岂能三年未曾被人称诵邪?此是先生无才能也。”很显然,赵胜并不是很看好这个三年没有任何突出作为的“无名小卒”。


对于赵胜的刁难,毛遂并没有慌乱,而是从容地回答道:“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就连此时的赵胜也被毛遂的勇气所感动,再加上实在没有更好的人选,所以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个毛遂自幼便是聪慧过人,凭借着自己的天资,他在长得后更是能文能武,公元前260年,因为听闻平原君广招贤能之人,所以他便到赵胜家中做了一名食客。食客是一个比较空泛的概念,它遵循着“不分贵贱,能者居之”的原则,就比如赵胜的门客是由文武策士、守门小吏、屠夫等人组成。而毛遂就是一名武策士,他懂得耍上一套十步穿吼剑法,被人称之为“剑侠”。

毛遂能够名扬天下,就是因为他用自己手中的剑完成了平原君赵胜做不到的事情。当平原君一行人抵达楚国之后,赵胜立即拜见楚考烈王并与其商量出兵救赵的事宜,而毛遂等二十位门客则在大殿外等候。但是随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任凭赵胜说得眉飞色舞,楚王却依旧无动于衷,没有半点想要出兵的意思。在门口守候的门客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互相推诿,最后一齐对毛遂说道:“先生上。”见状毛遂也不回话,而是按着剑柄一步步走上殿来。

来到赵胜面前,他先是鄙夷了一番说道:“合纵之事,若是言明利害,只需三言两语便可解决,何故自日出谈至日中,却仍未商定?”也不等赵胜回话,他又按剑向前对楚考烈王说道:

“秦国想要吞并天下的野心已经天下皆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我想您不会不懂,倘若赵国亡国了,那楚国也还能安然无恙吗?想当初集结六国之力对抗抗秦国,才让他们十五年不敢向东进一步。现在秦国二十万大军正围困邯郸,但是过了一年多也无法攻克下来,此时的秦军必然是人困马乏,要是此刻楚国能乘机偷袭他们,这样一来可报昔日失地之仇,二来也可重振楚国国威,如此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为何大王您迟迟下不了决心呢?”


说完以后,毛遂还按了按手中的宝剑,似乎在说如果你不答应那我们就同归于尽。对于楚考烈王来说,毛遂的一番话本来就很有道理,再加上此时自己的性命又掌握在他的手上,所以当即同意与赵国结为联盟,共同抗击秦国。

此行之后毛遂便声名大噪,从而扬名天下。同时平原君也感叹道:“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从此以后赵胜便将毛遂奉为座上宾,对其礼遇有加。这便是我所熟悉的“毛遂自荐”的故事。乍一看,这个故事的确很励志,毛遂从此出人头地,按照剧情的发展他应该会步步高升,最后光耀门楣。但遗憾的是,这一切都与现实相反,故事还有后半截,后来的毛遂却因为战败自尽而亡。

长平之战后赵国已是元气大伤,而后又发生了邯郸之战,赵国更是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夜雨,就这此时燕国又落井下石,派遣大军攻打赵国。受到重创的赵王此刻手下已经没有能带兵打仗的良将了,但是他想起了当年一手促成楚、赵两国结盟的毛遂,心里认为他有着过人的才能,一定能够成功抵御燕国军队的来袭,所以打算任命毛遂为主帅率军出征。

得到消息的毛遂大吃一惊,他很清楚自己的才干在什么方面,要是作为外交官出使其他国家,那的确是游刃有余,但是倘若让自己上战场带兵打仗,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所以毛遂一再向赵王请辞,并对其说明原因,让他另择良将来抵御燕国来犯。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赵王却认为这是毛遂自谦的说法,再加上此时国内的确没有拿得出的将领,于是他执意要任命毛遂为主帅,让其率兵迎战燕军。

见状毛遂知道自己再怎么解释也无济于事,便只好硬着头皮率军出征,在战场上虽然他表现出身先士卒、勇敢无畏的一面,但还是由于对于战术之事不太了解,最后被燕军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败退的路上,毛遂越想越觉得羞愧,认为自己已经没有颜面再见赵王了,于是毅然拔剑自刎,就这样,一代名士身死道消。


毛遂的遭遇不可谓不悲惨,本来已经通过自荐证明了自己,一步步走向荣华富贵,但是此番举动也为自己招致了祸患,甚至因此自尽而亡,虽说赵王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但是毛遂不能认清他们的真面目反而做了出头鸟,不但没有功成名就反而丢掉了性命,这恐怕也算得上“愚蠢的神操作”吧?诸位看客你们认为呢?


执笔灬写史


中原大战时,蒋介石的中央军用飞机助战。冯玉祥的部下樊钟秀与士兵第一次看见飞机俯冲投弹,惊恐万状,军心开始动摇。冯玉祥知道后,把部队集中起来训话:“鄙人知道,这几天,大家都被老蒋的飞机吓得睡不着觉,你们这大都数也都是头一次见这样的怪物。飞机,你们是没见过,可是天上的乌鸦你们见过没有?”“见过,当然见过。”士兵们齐声回答道。“那你们觉得,这天上,是飞机多,还是乌鸦多呢?”冯玉祥继续问道。“自然是乌鸦多。”士兵们脱口而出。“那天上那么多乌鸦,拉屎都没拉到你们头上,飞机比乌鸦少,它们投的炸弹,能命中你们的机会当然就会更少了,不是吗?”冯玉祥拍着胸脯大声说道。“是啊,真有道理,我们怎么没想到...”士兵们纷纷开始议论,随后陆续响起了掌声。大家都赞扬自己的总司令好生厉害,觉得飞机也不过如此。第二天,部队在赴敌途中,又遇飞机轰炸。樊钟秀与士兵们想起冯玉祥的训话,根本就不屑一顾,毫不躲避继续前进。结果飞机投下炸弹,只炸的血肉横飞,死伤惨重,而樊钟秀也成机下之鬼。


房乔1


二战时期的日军将领,人送外号鬼畜牟田口。

他的骚操作,可能不仅仅是让人窒息那么简单了。

这个鬼畜就是说愚蠢到比敌人还可怕的地步。

在我们的印象中,日本军官要么是奸诈狡猾,好耍诡计,要么就是还悍不畏死,绝不投降,动不动就剖腹自杀,以谢天皇。

但是谁能想到,在这些日本人中,竟然有人属于智商欠费的高阶军官,说出来的话,至今都能把人雷得半死。

在日本二战期间有一位军衔很高的日本陆军中将,二战时期的缅甸战场指挥官,曾经发动过卢沟桥事变,打响日军全面侵华第1枪的牟田口廉也……。

此人就是日军将领中的特殊存在。

按道理能够做到日本陆军中将,并且还能够成为战场主要指挥官的人,应该都是很有能力,而且有军事天赋的人。

但是这个人就比较走狗屎运……

其实他没有打过什么著名的大仗,只是在呃生涯和历史滚滚的潮流中啊,被大浪推着前进,然后就成为了军中高官。

一开始是由日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然后他并不是军队方面的人才,他一开始做的是日本驻法国大使馆的武官,很少真正的实际的参与战争。

但是因为在当时的国际局势下,被派遣到远东担任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大佐军衔。

然后就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就是卢沟桥事变,就是他要进宛平城搜查失踪的士兵,这哥们儿头脑一热,竟然向宛平城开了一炮。

就此七七事变爆发了,碰巧给日本军方的大本营一个借口入侵中国,让天皇陛下很开心,亲自授予他精英三级勋章,晋升为少将。

你说这根本就没有立什么功,就是因为他走了狗屎运,开了一炮,刚好合了日方高层的心意,直接就晋升为少将,成为了大本营面前的红人。

然后被调任关东军司令部副官,也没打什么仗,在一九四零年又被晋升为中将,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战绩,但是军衔是噌噌的往上涨。

在日军入侵东南亚的时候,由于英联邦对日军早已闻风丧胆,他正好借这个东风,在当时任第18师团团长的时候,和其他的两个师团借势迫降了10万英联邦的军队。

所以他就继续走狗屎运,被称为赫赫战功,晋升为驻缅甸第十五军司令官。

但不久之后,这一次他没有继续走运,志大才疏的牟田口廉也终于暴露在日本人面前。

1944年日军发动乌号作战,向印度的英帕尔发起大规模攻势,由他率领的第十五军,三个师团和特种团,共计15万余人参与作战。

作为主要指挥官,他这时候提出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愚蠢大计。

他在英帕尔战役中异想天开地提出了所谓的成吉思汗作战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增发3万头的牛羊等动物来担任补给物资运输的工作,在物资缺乏时可以把牛羊宰杀后食用。

确实,一听说这种办法还挺让人眼前一亮的,但其实这完全是自取其辱的小聪明。

不仅导致缅甸当地民众民怨沸腾,要知道牛羊这种动物担任补给运输工作,在行军途中很多走失,一并把物资给拉跑了。

而且有大规模的动物随行,这在当时的英国皇家空军眼中就是放在板上的肉,简直是站着不动,让英国人来轰炸,目标非常明显。

由于其作战方式里是3月印度和缅甸交界的那家山脉无路可走,卡车和坦克通不过去,粮食和弹药也难以补给上去,日军只能徒步。

而且丧失了制空权,没有坦克支援,没有汽车运输。

后方联络线也被切断,这种情况下,他仍旧固执己见,下令坚持死守,导致日本兵还没有和英军展开战斗,就损兵折将。

还把那些好不容易死里逃生,营养不良的将校集合进行超过一小时的训话,不少人因为贫血而当场晕倒。

最骚操作的是,他竟然在前线官兵挨饿和进行自杀攻击时,自己每天5点准时下班,然后换好和服跟艺妓喝酒,巴适得很。

不知道的还以为老小子是在东京上班。

然后英军把这件事情每天都用无线电广播的方式把告诉日军前线士兵,日军士气大跌,毫无斗志。

而且此人的名言相当让人窒息。

在战争前有些部下告诉他,弹药无法补给,他竟然告诉部下:

只要对空鸣枪三声,敌人就会投降了。

满座哑口无言,鸦雀无声。

当部队弹尽粮绝而又无法获得后勤支援的时候,他说:

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是食草民族,你们那么茂密的丛林,居然报告缺乏食物,这算怎么回事?

部下再次哑口无言。

他每天早上把司令部全体官兵集中起来宣扬他的长篇大论,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

如果此次作战不成功,无法晋升为陆军大将,我绝不会返回日本的。

此人就是过得太顺了,太高看自己。

后来日本的被他还惨了的前线士兵给他起了一个口号“鬼畜牟田口”……

日军认为他比敌军还要可怕,整个英帕尔战役,他可帮了盟军的大忙,如果不是他的失败,估计盟军胜利的时间可能要被延长。

它也被称为是隐藏在日军高层的演员……

演死了数万日本兵……

十万部队,死了五万,2.5万负伤,所有武器全部丢光……

这件事也导致当盟军占领日本的时候,作为曾经15军司令官,他竟然没有作为战犯遭到军事法庭的起诉,以此表彰他在英帕尔战役中对盟军的贡献,成就英军史上最伟大的战役……

这™这也太羞辱人了。

但是他竟然都没有切腹自尽,相当不日本人……

但是多年后,牟田仍然不觉得自己有责任,甚至还在自己儿子的葬礼上,散发为自己辩护的小册子,至死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行为,害死了无数日本兵。

可谓是受武士道思想影响的日本军人中的一个大奇葩了。


历史好奇怪


当然少不了“微操达人”蒋委员长了。

话说,在四渡赤水战争中,蒋委员长亲自坐镇前方,指挥整个战役。

前线国军已经将我军包围,双方战斗正白热化时,忽然前线国军接到一个电报。电报员非常纳闷儿,为啥呢?因为这是委员长亲自发过来的,情报员自然怠慢不得,赶紧将电报打出来:

“机枪手二柱子前挪15米,向东南方向射击,守住阵地!”

机枪手二柱子接到这个命令,看着眼前十五米出的水坑,有些无语,到底是挪还是不挪?更无语的是二柱子的上级长官,因为他刚刚向二柱子下达命令,要他向东南方向射击。

这个令人窒息的神操作,有可能是段子,也有可能是真实存在。

毕竟老蒋当了委员长之后,类似的操作实在太多太多。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蒋委员长的微操依旧风骚。比如说,陪都重庆的卫生工作做得不好,老蒋为了重庆市容市貌,亲自下手谕,命令一定要在重庆加置厕所,而且每天都要清洗。

辽沈战役期间,老蒋曾亲自到沈阳督战。彼时,远在西北的主席得知此消息之后,吹了一口烟,舒了一口气,笑道:“蒋介石到沈阳了,这下东北该解放了。”身边的机要秘书听了此时,也笑道:

“蒋介石到哪儿哪儿不行,还净瞎指挥!”

主席听了秘书的话,舒朗地笑了起来,对机要秘书开玩笑道:“连我们的秘书都知道蒋介石瞎指挥啊!”说完,满堂欢笑起来。

果然,老蒋到了东北之后,手谕满天飞,搞得前线将士接到不同的指令,不知道该听谁的。最后,东北妥妥滴解放。

要说这个手谕只是一时兴起,那么他两周后又写了一道手谕,仍是督促此事,就能看出老蒋并不是在开玩笑了。

老蒋带着国民党一大帮人搬到重庆之后,这样的手谕一共写了多少呢?整整写了120大木箱,这些箱子里面装的全都是手谕。

看看后面这几句:“务必令各部烧杀勿论为要。中正。”多么铿锵有力。

1948年5月,英国送给老蒋一艘巡洋舰,该战舰成了国民党吨位最大、装备最精良的战舰,即重庆号巡洋舰。但是,英国政府并不傻,战舰是送出来了,可是却需要战舰官兵到英国指定地方培训。

当然了,培训费用不菲,要由国民政府现金支付。

第二年初,巡洋舰官兵培训归来。这批官兵刚刚抵达战舰,就被我军通过各种关系进行策反。当时,战舰上有两种意见:一是反水;二是坚守。但是国民党败局已定,反水的呼声高过坚守。

正当官兵犹豫不定时,蒋委员长递过来一条手谕:

“为了党国大业,全体官兵停下个月的饷银,以金圆券代替。官兵手中若有英镑美元等外币,亦须兑换金圆券。”

1949年的金圆券,无异于废纸,甚至连废纸都不如。国军官兵好不容易攒了写外币,而且还是扣扣索索省下来的,老蒋就写了几个字,就都成了穷光蛋,这还不反?

于是,战舰立刻统一了呼声:反水。

2月25日,重庆号官兵囚禁几个反动军官之后,舰长邓兆祥开着巡洋舰宣布起义。蒋委员长气的肺都炸了!

蒋委员长对待他的官兵,像对待孩子一样,事无巨细,这样好真的吗?


祗树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来回答!

中国一巫婆效仿武则天,竟于1986年创建“大圣王朝”,后打算杀入北京登基

中国的封建王朝存在了数千年,很多人都想着自己能当皇帝,即使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还是有很多傻帽有这种想法,并且还闹出了很大的笑话。比如张清安,朱仕强,都是整出些许动静的,搞得像模像样的,有的封妃子,有的还刻玉玺,令人苦笑不得!当然,他们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公安机关迅速给灭了。

除了男性之外,还有一个女性,竟然也称了帝,她就是晁正坤。此人是一名巫师,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喜欢装神弄鬼,造谣是非,搞得自己好像很牛逼似得。不过更搞笑的是,竟然有不少人都非常相信她,把她当成救苦救难的观世音!看到自己这么受欢迎,这货的内心开始膨胀了,可能是因为崇拜武则天吧,她想要效仿武则天,开创“王朝”!当然了,她的这些行为,完全就是自己以及那些信奉她的人之间的自娱自乐。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的私生活其实非常的乱,她养了很多的男宠。这个晁正坤没有一点武则天的才干,反倒是在这个“男宠”上面钻研不少。相对成熟的男人,这货更喜欢男童,因此她就招男童进入她所创建的“后宫”里面。关键还是有不少的人家,愿意把男童送到她的后宫里面,真是醉了。

当了两年的皇帝之后,更膨胀了,她要证明自己是“正统”的皇帝,要坐龙椅,要登基。于是,她产生了攻打北京的想法。1988年,晁正坤派手下前往北京,可是没想到还没出山东潍坊呢,便被政府人员抓到了。政府一直不知道有这么个“王朝”,于是派人调查,后出动公安人员,将这个王朝给灭了。

二战时美国曾研发“蝙蝠炸弹”,可是没炸日本呢,先把自己给炸了

二战期间,各种武器可谓是层出不穷。都想要获得战争的胜利,所以各个国家都在拼命研究新式武器,以求能够出奇制胜。美国在这方面也是如此,他们曾经研究过一种蝙蝠炸弹,专门用来对付小鬼子,研究到一半的时候就暂停了,全力研发原子弹去了。

顾名思义,蝙蝠炸弹便是依靠蝙蝠了,让蝙蝠来携带小型炸弹,当蝙蝠飞到敌方所在的地方,便控制这些蝙蝠让他们扔下所携带的炸弹。提出这一想法的,是曾经当过兵的牙医,名叫莱特尔。他觉得蝙蝠很适合携带爆炸物,但是这个想法听起来还是很疯狂的,一开始的时候,基本上科学家没有人理他。

后来,通过各种方法,找到了罗斯福总统的老婆,让她在总统面前美言几句,看看能否让美国的科学家研制这种武器。没想到,罗斯福真的同意了。

墨西哥无尾蝙蝠,是该项目的主要蝙蝠,也是第一次测试的时候,所使用的蝙蝠。就在测试时,这些蝙蝠却没有听从指令,提前跑出来了,导致墨西哥州的空军基地被烧毁了。

本来是打算炸日本的,没想到先把自己给炸了。


徐聊


讲一个日本鬼子的故事吧。

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如果你来到日本佐贺县,看到一家名为成吉思汗屋的料理店,走进去,说不定会看到一位略胖的像男版樱桃小丸子的日本老男人。

他点着一根香烟,捧着一杯清酒,正神气地跟围在他身边的顾客吹着那遥远的牛逼:“大东亚战争,要说起来的话,是我的责任,因为……”

我去,这谁啊,口气这么大?东条英机也不敢说造成数千万人死亡,十余年动乱的大东亚战争是他的责任啊。

这位仁兄接着说:“因为,在卢沟桥射出第一颗子弹引起战争的就是我……”

这倒不是吹的,此人叫牟田口廉也。

1937年时,牟田口廉也是日军驻北平的联队长。那一次日军借口士兵不见了,非要进城搜,最终导致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而当时,日军的旅团长河边正三不知道在哪条河边正他的三观。所以牟田口廉也成了最高指挥官。

顾客恍然大悟,然后呢?牟田口廉也吐着烟圈说道:“所以我认为我对此必须承担责任。”

这心真大,要担起东亚战争的责任。咋担啊?牟田口说,为了结束战争,我发动了伟大的英帕尔战役。

这也不是忽悠,他确实发动了英帕尔战役,这一战确实为结束战争做出了积极贡献,只是这个方式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那是1943年,牟田口驻军缅甸,是15军司令,管着三个师团,他率领手下大军前去攻打在印的盟军物资基地英帕尔,试图一举击垮盟军在东南亚的部队。


这个计划有点冒险啊,手下都看出来了,从缅甸到英帕尔没通公路,全是山川丛林,你靠什么运物资呢?牟田口早就想好了办法。他安排了一些驴子、牛、羊,反正能从缅甸这些东南亚国家搞到的四条腿动物全弄来了,而且特地说明,只运武器,不运粮食。

这是弄啥呢?日本人就是奥特曼变的,也要吃东西啊。

牟田口回答:牛羊把武器运到,牛羊不就是午餐肉嘛?

高,实在是高。

牟田口脑洞大开了。于是,日军气势满满地回发了。可是,跑到半路出问题了,那些牛羊驴运输大队不知道除了畜语之外,是不是还懂日语,知道日本人会卸磨杀驴,所以半道纷纷跑了……带着日军的弹药,消失在茫茫的丛林间,再没有回来。

这一下,日军的补给没有了。不过,牟田口认为这不是问题,他说: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你们被那么茂密的丛林包围,居然报告缺乏食物?这算怎么回事!

这逻辑,草食民族集体哭了。

接下来的战斗,日本一天只能吃半两不到的粮食,然后弹药还要基本靠捡。而对方面的盟军坐拥大仓库,天天吃香的喝辣的。补给不够,天下还能往下掉。

日本就只能靠山吃草了。

这样一来,日军当然就没办法打啦。很快,盟军发起反攻,日军全线败退,丢下五万尸体。是日军难得的一场大败仗。要知道林彪消灭一千就是大捷了,百团大战消灭日军数量也不是太多。中国远征军累计干掉了一万鬼子。


一心想通过占领英帕尔,切断蒋介石的后援,提早结束战争,可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牟田口想不通啊,把手下召集过来大骂:

“没有食物就不能战斗,这还是皇军吗?皇军是什么,皇军就是没有食物也能战斗!”

“没有子弹,还有刺刀,没有刺刀,还有拳头,没有拳头,还可以用脚踢,就算都没有,还可以用牙齿!”

“不要忘记大和魂,神灵会保佑我们的……”

牟田口慷慨激昂,突然数声闷响,身边开会的军官猛地仆倒在地上。

怎么回事?空袭?大炮?盟军追到我们的大本营了吗?

一看,原来是这些军官长期营养不良,牟田口又讲得太久,大家实在顶不住,饿晕过去了。

不给力啊,皇军,扶下去喝点粥,回来继续开会。

总结完教训,牟田口下令撤退,不对,叫退却作战。

到了缅甸边境,牟田口下令部队一定要昂首挺胸,以一个胜利的姿态回到大本营。

别低头,鸟冠会掉,别流泪,盟军会笑。


出来当兵,真心靠演技,不过,演技再好,也挡不住事实。牟田口大败的消息传回日本本部,日本将牟田口的职位给撤了。

据说,牟田口一气之下要自杀,可没成功,为什么没成功呢,据说是这样的。

失败后,牟田口来到司令部,一看人都在呢,放心了。

他推了推旁边一个叫藤原的参谋:

“藤原桑,这次损失惨重了,我如果切腹,是不是能够得到天皇跟阵亡将士的谅解?请一定诚恳说出你的看法。”

大家惊呆了,牟田口终于正常了,知道要切腹了,好啊,要不要介错,三个介错够不够?

藤原没看他,冷冷答道:“如果您真的想切腹谢罪,请在没有人的地方悄悄地切,谁也不会阻拦您的,请您放心毫无牵挂的切吧。”

牟田口的内心在这一刻是崩溃的,藤原,你不按套路来,我说切腹,不是应该抱着我的大腿劝我的嘛?

好在,牟田口心理够强大,他点点头:“这样啊,我知道了,你们忙,哈哈哈……”

至于切腹……嗯,今天就当我没来过吧。

牟田口宣布,虽然英帕尔战役没成功,但毕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至少保住了缅甸嘛。

话音刚落,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发起反攻,日军节节败退。这打脸时机的把握,也实在够紧凑的。根本不让牟田口有踹息的时间。


因为这件事,牟田口得到日军同行一个鬼畜牟田口的雅号,这里面的森森恶意,大家自己去感受吧。

二战结束后,牟田口被判了无期,后来,世界局势发生变化,美国放日本出笼。他被提前释放。出狱后,他开了一家料理店,因为崇拜成吉思汗,所以叫成吉思汗屋,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那场失败其实不怪我……其实都是驴跑了……”

正当吹得嗨皮时,店门口有了骚动,原来,英帕尔战死日本士兵的家属找上门了。

鬼畜牟从容的掐来烟,放下酒怀,满怀歉意地对观众们说道:不好意思,我失陪一下。

然后,一溜烟从料理店的后门逃走了……

鬼畜牟说要担起责任,早点结束战争,嗯,他的确做到了。


脑洞历史观


\t北齐后主高纬是个奇葩,他们全家都是奇葩。据说他曾经让自己的皇后冯小怜一丝不挂地躺在案板上让天下有钱人围观。只要花钱买门票,就能进来看。

皇后的身体谁敢乱看,所以没什么人买票。结果高纬还不答应了,好不容易想到一个创收的好办法,哪能就这么罢休?所以高纬强制性要求,但凡是京城的富商,都必须要交钱来看,结果全京城的有钱人都在无奈之下,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很不情愿地看了皇后的身体。

这还不算啥,毕竟只是看看,没有付出什么实质性的代价。当时北齐跟北周在干架,双方可谓是互不相让。高纬把著名的兰陵王给弄死以后,其实北齐已经没什么可堪大任的猛将了。长得帅的猛将就更少了。

所以高纬不得不亲自担当了这个职位,看来他对自己的颜值还是比较有信心的。高纬应该长得不错,跟兰陵王属于一个系列的品种。

齐主方与冯淑妃猎于天池,晋州告急者,自旦至午,驿马三至。右丞相高阿那肱曰:“大家正为乐,边鄙小小交兵,乃是常事,何急奏闻!”至暮,使更至,云“平阳已陷”,乃奏之。齐主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齐主从之。---《资治通鉴》

但是高纬宠爱媳妇儿啊,尤其是冯小怜玉体横陈为他带来那么多收入以后,高纬就更加爱不释手了,所以打仗的时候总是带着冯小怜。

你还别说,高纬打仗还是有点水平的,他带兵打到晋州的时候,堪称千古难遇的一战。当时北周的守将们誓死要守住城门,可是高纬的攻势实在是太强大,据说用大炮炸开了一个大口子,那个时候有大炮吗?姑且不管他。

\t反正高纬的人马是杀出了一条口子,正打算冲进去占领晋州。这个时候高纬的神操作出现了,他站在高处大喊一声:兄弟们!都给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先不要攻城,我得让我的皇后亲眼看看我打下晋州的盛况!

\t手底下的士兵都懵逼了,这是人下的命令吗?玩呢啊?晋州城内的守军立刻射来密密麻麻一排箭,不少北齐的将士还没明白皇帝是啥意思,就挂了。

及帝至晋州,城已欲没矣。作地道攻之,城陷十余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淑妃共观之。淑妃妆点,不获时至。周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北史》

高纬兴致勃勃地让人去请冯小怜前来观战,可是冯小怜是女人啊,化妆没有个把小时哪里肯出门?就算是前线战事比较紧急,但是跟她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冯小怜慢悠悠地化妆,前线战士们不断被射死,高纬脸色也有些不好看了。但是话已经说出去了,总不能收回来吧?

冯小怜笑呵呵地一摇一摆走到高纬跟前的时候,晋州城的那个大口子居然已经被堵上了。由于北齐皇帝高纬在战事焦急的情况下,突然按下了暂停键,导致北齐大军死伤惨重。

无奈之下高纬只好带着冯小怜走上了逃亡之路。很多人认为冯小怜应该是北周的派来的间隙吧?她时刻拿捏着北齐皇帝高纬的性格,一方面让高纬沉迷于美色,另一方面在关键时刻给北周军神助攻。

如果要评选第五大美女,说不定冯小怜能够入选。毕竟她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西施就未必有这么个人了。

上皇至青州,即欲入陈。而高阿那肱密召周师,约生致齐主,屡启云:“周师尚远,已令烧断桥路。”上皇由是淹留自宽。周师至关,阿那肱即降之。周师奄至青州,上皇囊金,系于鞍,与后、妃、幼主等十余骑南走,己亥,至南邓村,尉迟勤追及,尽擒之,并胡太后送邺。---《资治通鉴》

在冯小怜的努力之下,北齐王朝很快就灭亡了,高纬和冯小怜一起被抓到了北周。这个时候冯小怜奸细的身份可就完全暴露出来了。

高纬依旧央求宇文邕能够把冯小怜还给他,宇文邕满口答应了这件事的,但是没多久就把高纬给弄死了。

可是冯小怜没有死,这么一个祸国殃民的美女,居然在这个时候好端端地活了下来,而且还成为了代王宇文达的妃子。

\t冯小怜和宇文达居然过了一段非常甜美的爱情生活。要不是后来杨坚篡位的话,可能冯小怜是下场最好的亡国皇后了。

\t那么我想知道,如果高纬还活着的话,对于冯小怜的事情,他是怎么想的呢?

《北史》

《资治通鉴》


江湖小晓生


我是老泰迪,很高兴回答!


导言:

老泰迪认为乾隆举办的“千叟宴”是历史上愚蠢至极的神操作,当然,“千叟宴”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很多参会老人因此受尽折磨死去。

“千叟宴”的举办

康熙是“千叟宴”的首创,其目的在于纪念自己在位60周年,而乾隆之所以举办“千叟宴”,是因为其对于康熙过度的崇拜,乾隆曾说希望自己在位时长不超过康熙,而乾隆也因此话退居二线当上了太上皇,可见乾隆对于康熙极度的崇拜。

回到正题,接着谈乾隆的“千叟宴”,乾隆的“千叟宴”与康熙的大不相同,乾隆举办过两次此宴会,第一次是为了庆祝自己的“五世孙”出生,第二次则是庆祝自己退居二线当太上皇,那么什么人能够参加乾隆的“千叟宴”呢?

第一次的宴会要求来者需要满足年龄大于60岁,这倒没啥,可是第二次的“千叟宴”要求竟达到了70岁,一些70出头的老者只能坐在离乾隆远的位置,年龄越大坐的位置离乾隆越近,更甚的是年龄达到90或者100乾隆还会赏官!大家都知道古代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见到皇帝的容颜,这下可好,普通老百姓都有机会接触皇帝,而且还有机会被赏官,所以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人浩浩荡荡地往京城赶。

折磨

咱们再来谈谈参加“千叟宴”的老人为何大多都在回家路上或者回家后就被“折磨”而死。

首先啊,古代因为医疗不发达,封建迷信,古人在世时间一般都不会多长,这也就意味着古代人很容易就因生病而去世,而这浩浩荡荡的老人大多来自于省外,听到“千叟宴”的消息后,无不坐上马车披星戴月得往京城赶,这么一赶,路上的颠簸,夜晚的风寒,这老人的身子骨弱哪能受得了如此肉体上的折磨?

再者,老人众人,菜也甚多,很多菜来不及被人吃就已经凉了,老人哪能吃凉的东西呢?这不是要命吗?然而菜虽已凉,但有的老人穷苦一辈子没吃过这种山珍海味,哪能不尝尝?

其次,很多老人第一次见这些山珍海味,大多都会“胡吃海塞”,毕竟只有这一次机会,怎么能不享受享受?但老人的身体真的受得了吗?老人的消化系统,老人的胃真的受得了?

所以很多老人参加“千叟宴”后不久就伴随着痛苦死去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折磨”了!也就证实了“千叟宴”的举办并没有过多的考虑老人参会的实际问题。

结语:

”千叟宴“的举办固然是普天同乐的好事,但乾隆忽略了最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老人的身体根本就吃不消!但对于参加此宴会的老人而言,自己千辛万苦参加宴会后撒手人寰真的值得吗?我们无从而知!而“千叟宴”真的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蠢操作了!

我是 ,欢迎您关注我 】


老泰迪讲历史


历史上愚蠢到让人窒息的神操作还是有很多的。我们说一个发生在战场上的这种事情吧。解放战争的时候,淮海战役打响,蒋介石派了自己的心腹爱将黄维,带领着拥有全部美式装备的嫡系部队新编12兵团,前去战场参战。

黄维带领的这个12兵团,有华东第一王牌军之称,可以说这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军队。

蒋介石对于这样的一个兵团,也是寄予厚望的,他急需要黄维给他打一场漂亮的仗,来显示国民党军队的强大。

因为当时东北战场上蒋介石最倚重的爱将,陈诚已经被林彪打的开始怀疑人生了,蒋介石一怒之下,把陈诚给免去了一切职务。

淮海战役打响,蒋介石正是想让自己的爱将黄维,前去前线给自己扳回一局来。

但是,由于蒋介石的调度出现了问题。黄维对蒋介石又是唯命是从。即使蒋介石的命令是错的,他也坚决执行,这就导致了整个战略上的失败。

本来黄维的副手是胡琏,胡琏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他提醒兵团总司令黄维,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本来就应该如此,毕竟蒋校长不在前线,他根本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他的指示既然是错的,不执行也无可厚非。

但是,黄维就是不听。

正是因为这件事,胡琏经常和黄维发生冲突。但是,胡琏又说服不了黄维,他就以牙病为由,回家养病去了。

那么蒋介石指派了什么命令给了黄维?黄维和胡琏争执的到底又是什么呢?

原来蒋介石是想让黄维,带领军队三日内赶到淮海战场,因为前线战争吃紧,黄维不得不前去支援。

对于黄维来说,当时只有走直线,才能三日内到达战场。

但是,若是走直线的话,未必就会遇到山地。要知道山地是不利于他们美式装备作战的。毕竟地形在那里摆着,即使装备再优良,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更可怕的是山地容易打伏击战,若是解放军占领了制高点,来个突然袭击。他们的军队只能被动挨打。

所以,胡琏的意思就是让黄维走大路。走大路晚两天到,也没有关系。至少能保证军队的安全。

但是,黄维不听。蒋介石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结果正如胡琏所料,黄维带领的军队,一直都是在刘伯承带领的中原野战军的监视下,并且中原野战军的兵力,越来越多的围拢了过来。

黄维意识到情况的危险性,他让部队加速前行,走进安徽蒙城一代的平原地区后,黄维打算不走了,在这里深挖战壕,和中原解放战决一死战。

可是,就在黄维准备好所有的东西之后,蒋介石又来了命令,因为黄佰韬的军队,在徐州一代.被围困了。

蒋介石命令黄维火速赶去救援。本来黄维打算在蒙城一代和华东野战军畅快淋漓的打一仗呢。

就是在这个节骨眼,蒋介石又来捣乱了。

黄维又是执行了错误的命令,带领刚刚扎好营、安好寨的部队,火速赶向徐州了。

可是黄维不知道的是,在他带领部队进军的路上,黄佰韬的军队已经被粟裕的华东野战军消灭了。

而此时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正在淮海战场上扎了一个口袋阵,等着他去钻呢。

为了让黄维兵团,顺利钻入到自己的口袋阵中,刘伯承派了大将陈赓前去迎接黄维兵团。

陈赓巧妙应对,且战且退就把黄维兵团给引导了双堆集。

黄维到了淮海战场上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掉入到了解放军的包围圈。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不是来救援的,而是等待来被救的。

蒋介石知道黄维的新编12军12万人被围之后,心急如焚。但是,他知道这支部队救不出来了。

也就是说,他不想派人来救援黄维了。

不过蒋介石还是告诉黄维,现在是夜里你不要突围。等明天天一亮,我派飞机配合你去突围,这样的话,应该可以突围成功。

也许,这一次黄维听蒋介石的,还是有可能突围出去的。

但是,就是在该听蒋介石的命令的时候,黄维不听了,结果就是在那一夜,黄维选择了突围。

最终的结果,是被中原野战军,打了一个落花流水,黄维也被俘虏了。你看蒋介石就是用的这种将领,他们和解放军打起来怎么可能胜?

还有就是蒋介石对战场上的情况又不了解,还瞎指挥。正是这种沟通上的障碍,导致了最终他们的失败。

反过来再看看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还有华野的粟裕等人,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对应的策略。

不得不说,也只有这种灵活的作战方式,才能取得战场的最终胜利。在看看黄维在战场上犯了一系列最为愚蠢到让人窒息的错误,才导致他们最终的失败。

若是他不听蒋介石的,按照胡琏的进军方式,恐怕他也败的也不至于这么惨吧。

你说对不对?


汉史趣闻


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是张治中将军,到1949年春夏之交他出任北平和谈首席代表后,“西北军政长官”这个位置就空缺出来。盘踞西北的“马家军”宁马和青马都瞄上了这个职位,要说还是“青马”马步芳最为积极和狡猾,他不仅大肆上下送礼,还给退居幕后但仍然遥控军政的常凯申发了封“请战电报”。

(张治中将军)

马步芳在这封电文中表态:只要胡宗南出兵配合,他愿意出动主力部队夺回西安和关中地区,这可真是挠到了常凯申的痒痒处。在人民解放军高歌猛进、国军到处败退的时期,素以彪悍著称的马家军能够叫嚷反攻,是常凯申求之不得的好事,所以根本不与胡宗南商量,立即批准了这个作战方案。

1949年5月主动放弃西安,恐怕是胡宗南军事生涯中为数不多的正确判断,太原解放后,胡宗南深知我第一野战军必然得到华北军区部队的大力增援,西安无论如何是守不住的,所以一溜烟撤到了川北的汉中。这本来是我军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因为胡部20万人马已经逃入拥有天险屏障的川北,捕捉其主力进而消灭之非常不易。

(彭总在西北战场)

最令人担心的,还是胡部有可能继续南撤窜逃至云贵地区,甚至与华中白崇禧、川东宋希濂等集团合流,必将给其它战场增加压力,尤其胡部第1军是常凯申的起家部队,在某种意义上几乎是个象征。而我军最喜闻乐见的,就是胡宗南回过头来“反攻”西安,以便将其主力一鼓聚歼,当然在正常情况下,胡宗南轻易是不敢也不会回头的。

常凯申愚蠢的命令到达后,胡宗南都快疯了,作为曾经的“西北王”和“西安绥署主任”,虽然他做梦都想杀回关中地区,但是就战场态势而言,他非常清楚这般操作回去就是送死!因为解放军第18、第19兵团正兼程赶来,一野总兵力将达到35万人左右,对双方的战斗力胡宗南心里更是门清,所以叠电陈情,要求放弃反攻计划,意料之中遭到微操大师的痛斥。



(马步芳)

无奈之下,胡宗南只能派出裴昌会率第5兵团和第18兵团的10万主力,出川北与“马家军”共同夹击关中,裴昌会对这波愚蠢的操作也是心里没底,故意行军慢慢吞吞落在后面,一心等着马家军先上去挨揍,其实就国军这样的配合心态和能力,常凯申怎么操作都已经是白搭,部队之间完全貌合神离各怀鬼胎,还反什么攻?

马匪则以马步芳儿子马继援为总指挥,率领80000多骑气势汹汹而来,在之前的西府战役中,“马家军”曾经占了西北野战军一点便宜,所以年仅30岁的马继援狂得一塌糊涂,于6月13日起督师猛攻西安门户咸阳。



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王诚汉第61军以每天强行军70公里的速度驰援西安,先头部队第181师刚进西安便接到了继续增援咸阳的紧急命令,我英勇的181师指战员血战经日,楞是将狂妄的“马驹子”阻挡在咸阳城下。

与此同时,野战军所属第1、第2、第19兵团主力已开始进行侧翼包抄,马继援发觉不妙掉头就跑,而大多为步兵的胡宗南部队想跑都来不及了,我军在扶风、眉县地区完成了对敌人的战役合围,以“钳马打胡”的指导思想猛烈攻击裴昌会所部,歼其大部,这就是西北战场著名的“扶眉战役”。

(常凯申和胡宗南)

扶眉战役我军以3000人伤亡的代价,消灭胡宗南精锐43000余人,西北军事重镇宝鸡宣告解放,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军委得知扶眉战役胜利的消息后,电贺第一野战军:“打胡胜利极大,甚慰!”。这次战役彻底打断了胡宗南部队的脊梁骨,虽然还剩下15万人马,但将已胆寒兵无斗志,终于在成都地区被全歼,胡宗南只身坐飞机逃跑。

而扶眉战役的发生,完全是微操大师不切实际的愚蠢操作造成的,即便以胡宗南的军事眼光,也知道反攻关中无异于水中捞月,只会增加不必要的损失,然而常凯申在马步芳的忽悠下“一顿操作猛如虎”,终于断送了胡宗南最精锐的部队,加速了我军解放大西南的进程。

(常凯申和马家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