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后兄妹指使大臣上了份特殊的奏章,打得董太后措手不及

何太后兄妹指使大臣上了份特殊的奏章,打得董太后措手不及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董太后愤然离席,走之前还撂下了一句狠话,要他的侄儿,新任骠骑将军的董重袭杀何太后的亲兄,大将军何进。

婆媳俩的脸已彻底撕烂,闹得个不欢而散,已完全没有挽回修补的余地。

积累多年的矛盾终于公开化。

何太后很愤怒,但更多的是恐惧。

这恐惧源于她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不自信和不安全感。

前文我就分析过,虽然何氏兄妹现在已处在帝国的巅峰,但由于原生家庭的卑微和低贱,他们在以董

太后为代表的即得利益集团的眼里始终是个异类。

在这种情况下,巅峰看似风光无限,但显赫的同时也险恶,不亚于风口浪尖和火山口,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求一布衣而不得。

何太后兄妹指使大臣上了份特殊的奏章,打得董太后措手不及她现在丝亳不敢小觑董太后,她的资历,出身,背景以及她所代表的势力尤其是她手里那个先帝血脉刘协,时刻都有可能将她何家的江山社稷取而代之!

今天的公开翻脸就是公开宣战,一场你死我活,有我无你的权力之战。

董太后的决绝让她毛骨悚然,她丝毫不敢大意,连夜宣她的大哥,大将军何进入宫。

何太后兄妹指使大臣上了份特殊的奏章,打得董太后措手不及所完妹妹的哭诉,何进也深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两兄妹经过一夜的紧急磋商和密谋,一张将董氏集团一网打尽的网已布好。

出身低层的人为了捍卫他们得到的一切会不择手段不惜代价敢于践踏所有的规则和底线,去冒那个天下之大不韪!

第二天早朝,何进安排了一个大臣给当今天子(其实就是他本人和他的太后妹妹)上了一道特殊的奏折。

这道奏折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直指董太包括刚死不久的汉灵帝的一个死穴,那就是他们的出身问题。

你不是一直拿我的出身做文章吗?你的出身难道在你一直自诩为正统的世界里就真的那么正统纯正嘛?那好,今天就当着满朝公卿文武的面好好拨拉拨拉,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董太后和他儿子汉灵帝刘宏的出身比较尴尬

汉桓帝刘志死后由于没有儿子,他的妻子窦妙和他的岳父城门校尉窦武为避免皇权落入他人之手,遂迎立解渎亭候刘苌的儿子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

汉灵帝的生母就是董太后。

汉灵帝尊窦妙为太后,但他又是个孝子,所以屁股坐稳后,征得太后的同意,为自已死去的父亲刘苌和生母董氏争取到了"孝仁皇"(古代皇是皇帝是帝,只称皇不称帝规格降了一等),慎园贵人两个名份。

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已是大将军,窦太后的父亲窦武性格刚强不会算计,最终没搞赢势力膨胀的太监集团而死在太监的手里。

他死后,窦太后彻底失势。

汉灵帝刘宏这时没有太后父母的挟制,顿觉天高地阔,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已的生母董氏,当即下诏,从原封地河间国将董氏和董氏的哥哥董宠,侄儿董重一并迎入京城,于第二年尊她为孝仁皇后(其父刘苌追尊为孝仁皇),因住在永乐宫,宫内称其为"永乐太后"。封舅舅董宠为执金吾,表兄董重为五官中郎将,形成了自已的娘家势力集团。

窦太后虽失势但还在,所以董氏这个太后还是个山寨版的。

直到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六月,窦太后在失意和凄凉中死去,董氏才正式成为太后,从此开始了母子俩疯狂的卖官鬻爵,帝国的道德体系和统治秩序在原有腐朽的基础上加速了崩塌的进程……。

何太后兄妹指使大臣上了份特殊的奏章,打得董太后措手不及 这道特殊的奏折就从这个最薄弱最致命的地方切入,那就是你董太后原是藩王之妃,因儿子以旁枝入继大统才得以位居中宫,现你儿子死了(先帝山陵崩),而且又有了新的天子和太后,你的角色已经扮演完毕,宫中已没有你的位置,你就该识趣点,退回原来的位置,回老家养老!

这道奏折剔筋剥骨,又符合礼法,让站在董太后这边的大臣亲贵措手不及,张口结舌。

这礼法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手足无措矣。

归根归了一句话,董太后得位不正!

何太后兄妹作为幼年天子的代言人即刻发声:"准奏,董太后即刻离京,还归旧藩!”

这道诏旨以皇权的名义颁下,有如泰山压顶,董太后顿感一种前所未有的绝望,她现在只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他的侄儿,骠骑将军董重……。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