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開國皇帝太子大多無法正常繼位

當然,皇長子正常繼位的也不是沒有,但是絕對屬於鳳毛麟角,如曹操的嫡長子曹丕、南朝齊蕭道成的長子蕭賾等,其他大部分都沒有順利繼位。

如此看來,皇長子這個身份真的是很不吉利。

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一是嫡長子沒等到繼位就掛了,要麼病死了,要麼隨著父王東征西討戰死疆場。病死還好說,誰也埋怨不了;在外面戰死就有點委屈了,畢竟不如出生在太平時期的太子運氣更好,不然他也能順利繼位。但無論什麼死法,都是他命不好,沒啥討論的。

最值得重視的是另外兩種情況。

其一,嫡長子的皇位被家族成員搶了去。不管這個家族成員是弟弟、叔叔還是侄子,反正是搶了去。

皇位被搶的原因在於,新王朝剛剛建立後,還不穩定,各個方面都需要有才能的人去推動。如果嫡長子才能有限,而其他家族成員在建國過程中表現突出、戰功赫赫或者手段高強,他的政治資本就比嫡長子強,他身邊的智囊團隊也會為他出謀劃策,讓他奪取皇位。

其二,嫡長子的皇位被後戚家族奪走。因為開國君主打天下,僅靠一己之力是不行的,還要靠族人、妻子及妻子的家族。這樣,王朝建立後,他們也有一份功勞,甚至是很大的功勞,在選擇皇位繼承人上,他們也要處於自身的考慮加以干預,開國皇帝就不能一個人說了算了。而且,這時候國家初立,“有嫡立嫡”等制度還沒有完全確立,各種勢力面對金燦燦的皇位,自然開始明爭暗鬥的角力,而且這種角力是相當的殘忍,最後鹿死誰手就不好預判了。

由此可見,開國君主的嫡長子要想得到皇位,只靠出身是不行的,還得憑真本事。

皇位充滿誘惑,在很多時候,又充滿血腥。這些不能繼位的嫡長子,肯定不止一人在臨終前產生過“奈何生我帝王家”的感喟,只可惜,沒人能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