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業:場景消費終是硬核

<table> 酒店業:場景消費終是硬核

/<table><table>

作為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

旅遊業復工復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如何在疫情後踏上更加健康的發展道路?

/<table>

疫情的影響讓住宿行業的客流量大幅減少,面對基本費用入不敷出、消費需求持續低迷等問題,酒店業該如何應對及挖掘新的增長點?疫情又會對行業發展趨勢帶來怎樣的影響?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聯合廣東省旅遊規劃與營銷協會,與酒店行業組織、酒店業高管展開對話,探討酒店行業的復甦和發展路徑。

○嘉賓:

廣東省酒店行業協會會長、白天鵝賓館首席運營官 張添

廣州地區酒店行業協會秘書長 鄭穗寧

廣州嶺南國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 束菊萍

●聚焦1:疫情對酒店業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預計持續多久?

張添:末端低質產品的淘汰將加速

短期來看,酒店產品的不可儲存性和時效性直接導致了疫情期間酒店收益的缺失,經營活動中止導致的最直接結果就是酒店現金流中斷。從長期看,酒店行業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還需要經歷一個不短的週期。而從需求端看,消費者對質的追求逐步取代了對量的要求,這對整個酒店行業來說是一劑很好的催化劑,將加速末端低質產品的淘汰速度,提升整個行業的服務產品品質和市場集中度。

鄭穗寧:疫情對酒店業的影響至少半年

根據廣州市防疫要求,從1月下旬開始所有酒店逐漸關閉人群聚集的配套設施,酒店的各類營業收入也大幅減少。根據協會追蹤收集的經營情況報告,每天都有酒店收到退訂客房、會議、餐飲、宴會等訴求,甚至3月份展會和4月份交易會都將受到嚴重影響。雖然3月12日國家衛健委表示我國本輪疫情高峰已過,但全球疫情形勢仍需慎重處理,本次疫情對酒店業的影響估計至少有半年。

束菊萍:酒店業回暖需等國內流動性全面放開

隨著各酒店所處的城市響應級別調整,嶺南集團旗下各酒店也在政策的指導下有序復工復業。但目前整體的流動性尚未完全放開,酒店的經營也未曾有太大的起色,隨著全國各個省份流動性全面放開,酒店經營才可能逐步回暖。

●聚焦2:疫情過後,酒店在業務模式上有哪些創新空間,酒店如何提高競爭力留住核心客戶?

鄭穗寧:內外兼修,挖掘新的營收增長點

酒店應積極提升企業基礎建設,對外做好企業形象、產品和服務的宣傳和影響,做好客戶關係維護,同時挖掘新的營收增長點;此外還可以制定設計更多能拓展客戶和針對核心客戶的服務產品和消費模式(如放心健康防疫功能的餐飲食品菜單、居家式酒店服務等)。

束菊萍:酒店業的常態發展獲得不少啟發

這次挑戰對酒店行業常態發展有不少啟發。第一,星級酒店可以通過餐飲的線上運營渠道,拓寬對周邊及本地的市場。第二,在疫情期間推出的“無接觸服務”加強了技術在酒店業的使用,未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此外,疫情後人們對健康養生類型產品的關注及需求也將有所提高,對此我們將進一步深化相關產品的結構和類型。

張添:需要發揮線上線下的協同效應

明確自身的客源定位和市場定位是酒店留住核心客戶的前提,再有所為有所不為。高端品牌酒店應針對現有市場需求和政策導向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同時提前做好部署。

酒店的一切創新都需要圍繞需求端展開。疫情雖然凸顯了線上消費的優越性,但優質的服務體驗、精準的消費場景等還是線上的痛點,需要線下才能承接。如何實現線上銷售線下轉換,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發揮產業鏈協同效應是引發行業創新的思考點。

●聚焦3:小型酒店抗風險能力弱,這次疫情是否會加速連鎖化進程?

張添:連鎖化進程勢必加速

疫情將讓一部分弱小酒店退出舞臺及限制新進入者的步伐,但同時也會加強頭部企業的話語權。連鎖酒店集團的抗風險能力、品質監控管理、集採銷售成本等是單體酒店或缺的。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統計,國內酒店行業的連鎖化僅為23%,相較國外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鄭穗寧:連鎖化不足以解決小微企業面臨的相關風險

疫情從今年第一個黃金週開始就影響了很多行業的正常經營,尤其是旅遊業損失更大。產業有鏈條,有上下游,這不是抗風險能力弱的小微企業連鎖化就能解決的問題。

●聚焦4:未來酒店行業還有哪些新機遇和增長點?

束菊萍:打造差異化產品滿足差旅和本地客群

在傳統業績收入基礎上,酒店的餐飲除了宴會、會議、酒店客人之外,周邊居民的聚餐、外賣等則是新的增長點。此外,酒店的洗衣服務、保潔服務、健身康樂服務等都可以在滿足差旅客戶的同時延伸至本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之中。

鄭穗寧:“科技+旅遊”將有新的發展機遇

針對當下市場需求及潛在消費導向,旅遊行業的科技會有進一步的發展機遇,如無接觸的自助辦理入住或退房一體機、機器人送物到房、客房智能控制系統等。另外疫情期間,很多酒店會調整營銷策略,通過在線上平臺加大宣傳力度,拓寬線上業務、預售等,都是很好的發展方向。此外,隨著文旅融合的加強,酒店業的發展也將更多元化,產品與服務會更為豐富,越來越多的酒店經營者為產品賦予了文化的內涵,做創新性產品研發嘗試,這些都將是行業的新機遇和增長點。

南方日報記者 鄭潔琳

實習生 嚴方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